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依托高校国际教育平台传播中国传统绘画的方式研究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传统的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成为世界艺术的瑰宝。课题的研究紧紧围绕以下四个层面。
  一、东西方绘画差异比较
  东西方艺术是有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差异是发展的动力,东西方如果都一样,那就没有发展了。西方绘画运用理性的方法实现对现实事物的模仿,它强调对客观对象的理性观察,强调写生和现场画出。线条和明暗是东方、西方绘画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故在互相吸收学习时,就须慎重。倘若将西方绘画的明暗技法照搬到中国绘画上,势必会掩盖中国绘画特有的线条美,就会使中国绘画失去灵活、明确、概括的传统风格,而变成西方的风格。倘若采取线条与明暗兼而用之的办法,则会变成中西折中的形式,就会减弱民族风格的独特性与鲜明性。这是一件可以进一步研究的事。在中西美术的比较中,简单的求同或简单的求异是不难做到的,困难的是要进一步发现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在其发现不同的审美精神特征、文化生存情境中在不断的时间演变过程中,共同去发现和创新美学发展的前景。
  二、借助各高校已有的以高校国际教育的大平台推进中国传统绘画课程
  在留学生课程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绘画课程,让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渊源和魅力,展现中国画的魅力,开展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使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画,爱上中国画,并传播中国传统绘画。中国画法有一大特色: 虚实与空白。传统西洋画,画面都是满的,画出对象相互的种种关系。传统中国画,有虚实,留空白,潘天寿先生对此作简要的解释:“古人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空白是艺术的科学。”这里再补充古人的一句话:“可以见,见; 可以不见,见。可以闻,闻; 可以不闻,闻。”是说见是见,不见也是见; 闻是闻,不闻也是闻。这就是中国人的解释,是中国人的艺术,更是中国绘画在中华传统哲学观念下的产物。
  三、借助各高校已有的高校国际教育的大平台,选派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秀教师赴国外任教,挑选中国传统绘画方面的优秀学生到外国留学传播中国传统绘画,提高中国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综合我国国内对于传统中国画传播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个人画展,依靠画家的个人影响传播;二是集体推广,依靠艺术单位和艺术团体、研讨会等形式宣传传统的中国画;三是互联网传播,这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但是以上三种传播方式还都没有和高校高校国际教育平台传播相结合,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方向。
  四、在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思考以怎样的形式将我们的传统艺术传递到国际上,通过高校国际教育平台使中国文化艺术传播到外国
  通过高校国际教育平台使中国传统绘画得到很好的传播,使中国画走向世界,更好的融入国际社会,让世界更加客观、全面、多角度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通过高校现有的国际教育平台,逐渐渗透中国绘画的基本技能、甚至在国家奖学金项目中设定中国画专业将会为中国绘画为的世界更多的人认知并推广具有极大的意义。
  五、争取国家奖学金项目招收外国留学生从事中国画专业学习和创作
  课题的研究,也是从传统中国画的创作和实践教学的实际出发,突破当下传统中国画教学瓶颈问题,继承和发扬“中国美术观”的精神内核,在民族文化的视域下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意志,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内在要求。
  追寻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高校国际化领域的发展与探索,通过对比中西艺术,寻找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的定位,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繁荣的今天,美学的传播对大众审美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如何融入现代传播美学形成东方人独特的视觉语言并且唤起人们的民族凝聚力是我们值得探讨与深思的问题。
  作者简介:高国华,副教授,1963年生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从教35年。作品《清夏》入选全国高等学校教师优秀作品集;作品《荷》荣获第三届黑龙江省艺术教育成果评比二等奖。有13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

相关论文

教育平台中国绘画传统传播高校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