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中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趋势研究

  一、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点
  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互联网、手机到呢个新兴媒体的兴起和不断深入发展,最终导致了一个媒体技术领域的新变革。全媒体时代中,公共拥有了个人话语权,为网民进行个性化评论、交互式评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也对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当下的电视新闻评论相对于报纸评论起步较晚,发展较迟,在长期发展中其重要地位未得到充分体现,新媒体环境下的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点可概括为一下几点:
  (一)电视评论与互联网言论相关度日益增高
  进入到全媒体时代,也可以针对某个社会热点事件通过各种途径发表个性化评论。这种多维传递的信息充斥在各种信息的接受与传送过程中,打破了以往一对一,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在社会和受众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网络评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对同一件事情进行评论,代表了最广泛的群体声音。在这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是一个庞大的信息集散地,某巨大的信息容量是其他传统媒体都不具备的。在这点上,我们看出,电视新闻评论内容和网络评论相关日益增高。
  (二)视角逐渐贴近受众,评论风格生活化
  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评论作为电视新闻制作中互动性较强的环节是很大程度上市民众呼声的代表。贴近生活、焦点回归平民视角是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成功的关键。一个贴近生活的电视新闻评论不仅容易吸引更过的受众,也会因为题材本身的吸引力和代表性引起受众的共鸣。
  (三)更加强调电视新闻评论舆论引导功能
  电视新闻评论的舆论引导功能体现在电视媒体传播信息的各个环节。其通过新闻评论制造的舆论氛围、建造的媒体环境,都为公众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与巩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新闻评论对于民主意识的培养,公民知情权的实现都蕴藏在叙述与传播过程中,它对公众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一)强化电视新闻节目的个性,找准新闻定位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个性化风格是节目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当然这种个性化风格是建立在新闻事实和社会问题基础上的,它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对新闻事实本质规律的挖掘,启发人们的思考,因此,电视新闻评论要在评论的观点、思想性深入挖掘,我们要抓要害之处要强化电视新闻评论的个性化特征,主持人、制片人的综合素养非常关键,包括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等方面都要独树一帜。一些新闻评论节目的个性化特质表现在支持人或者评论者言语、行为、情感方式等各方面,让节目充分发散着主持人的气质特征,如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以其睿智、冷峻、和机敏的形象出现在各类新闻节目中,让人对新闻事实细磨后启人深思,这些新颖的主持风格显然对于电视新评论节目的观赏性、感染力有很大帮助。
  同时,电视新闻评论对文本、解脱、画面的处理也要恰到好处,给受众以亲近感。如电视新闻评论的文本应注重阐述观点,可以多用陈述性的语言,可以含蓄婉约,也可热情奔放,然后,在解说时用简约凝练的方式表达出来,匹配使用,形象客观的表达新闻事实。
  (二)选题视角要新颖独特,强化新闻读解力
  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在一些新闻事件或问题的点评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充当评判者的角色,完全违背了受众的意愿,得不到受众的认可。要真正赢得受众认可,新闻选题就要新颖,要真正立足民生,重受众期待和关心的问题出发,强化新闻的读解力。
  目前,特别是一些地市级、县级电视台普遍存在电视评论新闻栏目不多、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他们的节目主要是反映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现实工作情况和成就,而作为地方电视台,他们还应该较好的反映出地方特色,充当传递新思想和信息的有效宣传工具,如可以让一些政治新闻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各级党委政府对当地两会的宣传报道,就可以用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将当地经济的宏观走向、经济动态、特色产业表现出来,利用百姓的视角去发现和挖掘政治新闻报道的实质,让地方新闻更具有可看性和亲和力。
  (三)强化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特征,构建公众话语平台
  新闻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时效性的竞争,因此,新闻评论的策划必须要注重时效性,动态把握新闻事件,特别是互联网兴起,人民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灵活,电视新闻评论要赢得主动地位,就应在评论时效上下功夫。
  一些重大活动的直播评论邀请嘉宾或者评论员到演播室参与,就是强化新闻评论时效性的有效方式,其不但为受众呈现出现场感,也多角度、多方位的满足了受众了解各方信息的需求。如今央视在对“神州九号”和“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这一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在让受众了解现场的同时,通过权威的背景解读和专家点评参与,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实现第一解释权,实现了新闻信息和价值判断的最优化,赢得了受众广泛关注和影响力。
  当然,评论不仅仅要追求时效性,其议题也要突出公众性,特别应该关注时下热议的话题,着力对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进行探讨,让公众在互动中加深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形成舆论导向和引导力。如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开播之际,可以通过开设微博、博客等形式积极征集民众关系的热点话题,让观众的发表得到平衡,同时通过舆论引导,让偏激或者非理性的观点得到修正。
  三、结束语
  总之,电视新闻评论应该充分调动一切电视手段,充分运用各种电视语言,使之形成合力来完成评论任务,做到理性思辨与具象展示相结合,逻辑思维的说服力与形象表现的感染力相结合,这是使电视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电视个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关论文

中国趋势电视研究发展评论
微生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科的研究
借助数据加密技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
“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运行现状及发展
做好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新形势下将柔性管理融入企业人力资源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风险管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
论我国不动产更正登记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