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如何发挥校园物质环境中隐性课程的教育作用

  形象地说,学校如同一个舞台,教育教学这场“戏”就在其中演出。然而,我们却很少关注这个“舞台”本身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学校的物质环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自然环境,而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精心设计和改造的一种具有教育性作用的教育性环境。这种物质层面的校园环境,有研究者把它称作一种校园文化景观。校园物质景观作为一种符号象征,集中地反映了一个国家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学生在对校园景观进行反复解读和体味中,不断塑造了自身,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念,拓展了自身生活视野,而且造就了自身的品格。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利用这个“舞台”为师生的表演全力服务呢?
  一、美化校园环境,陶冶情趣
  一般来说,校园的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校园布局及园内建筑物、雕塑等已定局,我们无法设计规划,但作为教师可以在美化环境方面让学生参与,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能激励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还能改变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
  首先,语文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育人特点及优势通过各种各样生动、活泼、有趣的宣传活动,如:环境美化专题宣传、环保知识竞赛、美化校园讨论会等,使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环境审美观和维护良好环境的意识。然后,师生一起组织各种美化环境的实践活动,如:收集垃圾袋、义务维护校园卫生、设置造型优美的垃圾筒等,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践行活动,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内心积极地接受了美化校园环境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能消除学生诸如抵触情绪等心理障碍,而且养成了学生自觉维护校园环境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置身在整洁优雅的校园之中,心情会随之舒畅进而推动学习、启发想象力、激发创造力。这种主动参与环境、主动选择环境,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内驱力往往是显性教育无法替代的,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心灵深处潜藏的美好品德。
  二、巧借物质景观、启迪思想
  校园内的物质景观体现着“文以载道”的精神,成为了影响学生思想情感和道德行为的重要外部力量。英国剑桥大学校园中有一棵苹果树,树下挂一牌子,上面写着:“牛顿曾在这里玄思”。这样一种微小的安排,会引起许多人的怀念和发奋之心,其教育意义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为明显。可以说校园中的每一处物质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携带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的信息,其中所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是丰富的,储存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历史的、思想的、道德的、伦理的、美学的无所不容。我们语文教师决不能浪费这一丰富的教育素材,而应充分借用它来开启学生的思想与智慧。
  校园物质景观蕴藏着的巨大教育信息能为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服务。语文教师可以在各个教学场所就地取材,用环境暗示、榜样模仿、情境陶冶等原理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整洁优美、充满生机的校园就有利于学生心理上感到舒适、和谐,可以起到陶冶性情、激发美感、热爱生活的作用;校园内各种富于象征的雕像、壁画、逼真的名人肖像、规范的警句格言同样可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激发学生进取心和事业心,这些近在眼前的实物教材不比教师的空洞说教更来得有力吗?
  三、利用各种资源、充实自我
  学校的文本资源(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照片图表等),音像资源(包括电影、电视、VCD、各类教育软件等)、实体资源(包括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象征着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整体实力,一方面满足着学生学习、娱乐、生活等多种需要,另一方面,对学生的人文素质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这些看得见的物质资源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因素。正如求学于社会名望高、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往往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并为此而发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自己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来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娱乐甚至做人方面服务。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学校的多种渠道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辩理、学会生活。
  总之,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校园的物质空间并非是毫无生命和感情色彩的客观存在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反映着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对学生的心理品质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论文

物质作用课程环境校园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