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数学论文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建构

  一、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内涵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经过对传统教育方法的反思以及经验总结,同时参照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所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二、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建构
  目前学校的数学教学面临着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以及效率低下的现状,为了走出这一困境而开展了小组合作,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下面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小组建构。
  (一)合理构建小组
  首先小组的人数要控制在4~6个,过多了容易照顾不全,而过少则不容易集思广益。这一过程可以由教师主导分配,或者是学生主动自由组合。
  为了所谓的“共同富裕”,我们经常将学生按照下面的模式来分组:(将学生的数学初始成绩按高低排序,将排在前 的学生定为A组学生,将排在中间 的学生定为B组学生,将排在后面 的学生定为C组学生。)然后按照如下的方式座位。
  由于城乡结合农村中学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和学习自觉性不高,如此般分组对三层学生的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城乡结合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所谓的学困生比较多,也就是C组的学生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再加上A组学生意志不够坚定,会受到B、C组散漫学生的影响,B组和C组学生会过分依赖A组的学生而养成遇到问题找A组学生的习惯,总抱着遇到困难A组学生一定会搞定的想法,慢慢地思考数学的积极性就被打压了,A组学生优秀不起来,B组学生也有退无进,C组学生也会在组里面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信心,而导致“错上加错”。这样的分组模式对农村中学数学的学习,特别是基础比较薄弱、意志不够坚定的城乡结合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慢慢地会陷入优等生的天堂、中等生的牢笼、学困生的地狱的困境。
  因此,为了避免以上一些弊端,我将学生分组进行了一些改革:首先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按高低顺序排序,然后将他们的座位按照下面的方式安排:
  这样分组有利于学生找到有共同研究问题的团体,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在一起可以找到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彼此的信心,也有利于老师分层分组,有针对性地教学,1~6、7~12、13~18组的同学,主要是研究学案里的C组题目;19~24、25~30、31~36组的同学主要研究学案里A组和B组的题目,在部分对数学兴趣浓厚的学生的带领下,也会非常积极地在一起研究C组的题目;37~42、43~48组的学生主要是研究学案里A组的题目,这样让整个班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喜悦。这里每个组座位所在的位置都是有一定的设计的,对第一到第三组的学生,大都是自觉性比较高,所以不需要老师太多的督促,坐在后面的对通过组内共同讨论解决的题目他们可以选择性地听课;第四到第六组的学生是自觉性比较差,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但是学习能力并不弱的学生,这部分的学生只需要老师的督促和提醒就能取得进步,他们坐在相对靠前的位置,方便于老师提醒和督促;而第七、八组的学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学困生,这部分学生单靠老师上课是无法接受知识的,因此需要老师单独辅导,在课堂上,老师把控好了七、八组的学生,也就控制了整个课堂,很多时候,这两组的学生也是班级平均分的关键。如此格局的分布,有利于老师有针对性地教学,因材施教,有助于分层分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
  (二)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对数学这一科来说,由于我分组模式有别于其他一些平均式的分组方式,所以我的评价制度要跟一般的评价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对1~3组、4~6组、7~8组的学生分别制定一个评价尺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功感,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分层分组合作教学的有效开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反复的观察、总结,从而让分层分组合作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分层分组构建小组的方法也要因材施教,灵活变通,才能取得最有效的方法,达到高效!

相关论文

教学数学教学教学模式分组小组初中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我国古代文学教学
试论提升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的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思路与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