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符码使用倾向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5-0039-05
  符码理论(code theory)是巴兹尔?伯恩斯坦(Basil Bernstein)对语言、社会阶级、教育成就等进行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1〕为分析教育公平等问题提供了新视角。伯恩斯坦根据不同社会阶级的惯用语言差异,用限制型符码(restricted code)与精致型符码(elaborated code)两种不同的语言符码来分析语言与社会阶层、归属文化和家庭管理形态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中产阶级倾向于使用“精致型符码”,劳工阶级则倾向于使用“限制型符码”。〔2〕
  然而,基于伯恩斯坦符码理论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尝试以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为指导,分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语言符码使用倾向,以深入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语言符码使用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江苏南京市省级公办示范性幼儿园和民办非示范性幼儿园中各随机抽取一所幼儿园(分别为A园和B园),并在两所幼儿?@各随机抽取1个大班,每班随机选择5次集体教学活动,共计10次集体教学活动,以此为研究素材。本研究从这共计10次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言语互动中获得A园幼儿使用的语句458句,B园幼儿使用的语句504句。
  (二)数据收集与分析
  1.幼儿语言符码
  本研究具体记录的是在集体教学活动情境下,每一次师幼言语互动中幼儿对教师说的话以及互动发生的背景。记录方式为事件取样法,具体为:研究者对每一次师幼言语互动行为进行观察,观察结束后对互动行为发生的整个过程进行白描,包括参与言语互动的幼儿姓名、言语互动的内容和背景等,缩写后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观察记录表格内。研究者在观察时同时使用录音设备作记录。观察结束后,将录音整理成详尽的文字稿,用于后续分析。
  研究者根据王玉兰(2003)对限制型符码与精致型符码关键区别性特征作出的判定标准(见表1),对所收集整理的幼儿话语进行逐句判断,并将数据录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在正式编码开始前,研究者对所收集整理的幼儿语料各随机选取30%,由两名研究人员分别进行独立编码,计算得出的评分者一致性系数k=0.85(p<0.001),表明具有较高的评分者信度。
  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简称SES)用以衡量个体的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主要涉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收入等指标。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幼儿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并转化为相应的等级得分。得分越高,意味着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具体见表2。
  二、研究结果
  (一)幼儿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语言符码类型的比较
  方差分析显示,A园与B园幼儿在SES所有项目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A园显著优于B园(见表3)。
  由表4则可看出,A园幼儿运用精致型符码的频次和所占比率略高于B园。为消除互动频次的干扰,本研究计算了每个幼儿运用精致型符码频次与运用限制型符码频次的比值E/R,并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显示,A园与B园幼儿E/R存在显著差异(F〈1,43〉=7.956,p=0.007),A园幼儿E/R比值高于B园(1.447>0.596)。进一步的相关分析显示,A园幼儿SES得分与E/R比值无显著相关(r=0.019,p=0.930),B园幼儿SES得分与E/R比值显著相关(r=0.545,p=0.011)。
  (二)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的各种特征及其出现比率比较
  1.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的特征
  伯恩斯坦认为,精致型符码变式包括语法层次与词汇层次的复杂剪辑,同时又指向普遍性意义。〔6〕语法、词汇、意义表达是精致型符码变式的三个主要特征。以下结合观察到的实例,说明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的这三个主要特征。
  (1)语法特征
  语法特征重点考察逻辑连词和修辞(例如反问、排比、比拟)的使用情况。
  出现频次最多的逻辑连词是“因为”,此外还有少量的“但是”“如果”,组合关联词(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未出现(见表5)。
  修辞出现的都是比喻中的明喻(见表6)。
  (2)词汇特征
  词汇特征重点考察书面用语和专业名词这两类复杂层次词汇的使用情况。
  书面用语出现频次不多,多数情况由教师提问所引发(见表7)。值得注意的是,B园幼儿未出现书面用语。
  专业名词在科学活动中的出现频次比较高,在其他领域活动中出现频次相对较少(见表8)。但B园幼儿也未出现专业名词。
  (3)意义表达特征
  在意义表达特征中,研究者观察到出现最多的特征是“不确定”(见表9)。但在B园幼儿中未观察到。
  2.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各种特征的出现比率
  由表10可知,A园与B园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特征中,出现频次最多的都是“逻辑连词”,且所占比率很高。由此说明,这是幼儿精致型符码最主要的变式特征。   为进一步了解A、B两园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各种特征的出现情况,研究者比较了A、B两园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各种特征的出现频次的比率(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园幼儿出现了五种精致型符码变式特征,而B园幼儿只出现两种。由此可见,相较于B园幼儿,A园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特征出现的频率更高,更丰富。方差分析显示,A园与B园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特征出现比率存在显著差异(F〈1,46〉=7.456,p=0.009),A园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特征出现比率显著高于B园幼儿。
  三、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A园与B园幼儿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得分、精致型符码与限制型符码的使用比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A园幼儿显著高于B园幼儿。此外,A园幼儿精致型符码变式特征出现的种类及其出现比率均显著高于B园幼儿。本研究尝试运用伯恩斯坦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一)教师:调节幼儿语言符码的使用
  本研究显示,在SES得分和语言符码E/R比值上,A园与B园幼儿均存在显著差异,不过A园幼儿SES得分与E/R比值无显著相关,而B园幼儿两者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因为A园教师注意通过课程设置、师幼互动等方式对此进行调节,激发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得分较低的幼儿更多使用精致型符码,从而“削弱”了不同阶层幼儿的语言符码使用倾向差异。由此推测,高水平教师对幼儿不同类型语言符码的使用可以起到显著调节作用。〔7〕
  (二)班级:“地位中心”与“个人中心”的协调
  伯恩斯坦将家庭分为两类:强调成员家庭地位的“地位中心家庭”与强调成员个体独立属性的“个人中心家庭”。借鉴这一理论,本研究尝试将两所幼儿园的师幼互动分成两类,即强调客观规则的“地位中心班级”与强调主观表达的“个人中心班级”。
  研究发现,在观察期间,A园幼儿的情绪情感表达更加直接且较少受到限制。例如,面对浩渺神秘、雄奇壮美的宇宙,频频发出惊呼声,感叹宇宙的博大;看到大地震的惨状,神情凝重,感叹“地震真恐怖”。而相比之下,B园幼儿的情绪情感表达则受到了较多教师的限制。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幼儿说:“我想画个太阳躲在家里。”教师会反问:“家里能躲得了太阳吗?”由此可见,班级氛围需要在“地位中心”与“个人中心”之间做好适当平衡。
  伯恩斯坦将社会化定义为儿童藉以获得一种特殊文化身份的过程,同时也指他对这种身份的反应。〔8〕从社会学观点看,对社会化过程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就是社会阶级,其次是“知识方面的差异”和“认识方面的差异”。由不同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造成的教师和幼儿自身“知识”与“认识”方面的差异既会对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产生影响,也会导致幼儿语言符码的分层。只有打破社会、班级、教师的原有固化分层,重视调节幼儿的语言符码使用倾向,才有利于改变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幼儿的社会处境,真正从本质上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关论文

教学活动社会经济倾向地位集体
浅析国内微电影低俗化倾向
以某班为例看高校班集体建设
声乐表演在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地
高校工会在现代大学治理结构中的地位
浅谈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探究品牌定位在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基于遗产管理人之法律地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