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互联网+”背景下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国古代文明宝库的钥匙。”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相继印发实施,中医药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师承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人重视,在《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强调要“强化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体系,将师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⒅幸揭┤瞬排嘌?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中医师承教育模式
  有学者指出可以把中医师承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传统中医师承教育和现代中医师承教育。
  传统中医师承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继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就是通过黄帝和歧伯的问答,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古代名医大家大多通过中医师徒相传而成长起来的,比如扁鹊、张仲景。此外,中医师承教育形成的大家流派,如河间派、易水派等,通过师承传授,继承创新,不断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是在在总结传统中医师承教育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知识,突出中医传承人才和成长规律,形成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以跟师学习为主线的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比如安徽“新安王氏医学”以其独特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特色,通过国家中医药高等教育项目和国家名老中医传承项目,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中,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目前现代中医师承教育的对象有在校生、中医药行业人员和中医爱好者,在“十二五”期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各地已经建成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60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956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00个、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64个、中医药各层次培训基地1140个,已经初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
  “互联网+”中医师承教育可以看成中医师承教育的一种进化形式,是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是在总结传统中医师承教育的口心相传,跟师临证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中医师承教育的理念和知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集合众智,突出个体的学习,是一种符合大众化教育的一种继承创新模式。
  “互联网+”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具备众创、众包、众智的特点,发挥共享的互联网精神,突出个性在师承教育中的地位,将在师承学习、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二、“互联网+”时代中医师承教育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大数据挖掘在中医药中的推广,智慧医院、智慧药房、专家智库、健康云、智慧处方系统等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医药医疗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展。中医师承教育也紧紧跟随时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传播手段上。北京中医药学会举办的“中医传承北京论坛”借助微信、QQ等互联网交流软件进行会议组织、报名,解决会议承办者会前对于参会人数不确定的实际困难,方便会议的组织。
  在传播方式上。北京仲景学术年会主办方提出“演讲者必须在微信群进行试讲,由学员代表们进行点评并提出疑问、指出不足。经修改提升之后,获得大多数代表认可,才有资格到会场正式演讲。”这种预先演讲的模式,便捷、高效提高学术会议的精彩度。
  在传播内容上。国医大师王琦互联网传承工作室、河北李士懋名医传承工作室等工作室将或名师的视频、个人著作放置网络上供学员学习,或通过互联网进行“课程疑问提交”,降低临床跟师的成本。
  在管理模式上,笔者所在的福建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借助手机APP软件“钉钉”进行班级学员管理,借助手机软件对班级学员进行手机签到、出勤统计和事务通知等,给班级的精细化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互联网+”时代中医师承教育的困境
  “互联网+”时代中医师承教育虽然在传播的方式内容上带来了革新,在师承模式上开展了探索,但是与传统中医师承教育和现代中医师承教育相比,还存在着不足:
  (一)在师承人员选择上
  传统师承教育中,老师对徒弟的选择要求很严,有时需要几年的观察才可以选定衣钵的继承人。现代中医师承教育某种程度上是院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对于师承人员的选择相对宽泛,但也需要对学习成绩、人格人品等进行考察。“互联网+”时代中医师承教育降低了对师承人员选择的要求,减少了老师与学生的接触。
  (二)在跟师临证上
  不管是传统师承教育还是现代中医师承教育都重视对中医经典的学习,也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互利网+”时代的中医师承教育大大减少了老师和学生的接触,学生大大减少了在老师临证时亲耳聆听老师的辩证思维的机会,也无法在平时生活中耳濡目染老师的思维方法和治病方法。
  (三)在理论体系上
  互联网信息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寻找到丰富的中医药信息,但网络上信息鱼龙混杂,还需要仔细辨别。目前网络上还缺少适合互联网传播的一整套中医师承教育体系,包括平台、内容等。   四、“互联网+”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对策
  互联网已经在国民生活占据重要的位置,互联网普及程度已经很高,未来互联网的?l展空间仍然巨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R、VR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中医师承教育将会带来极大的变革。
  (一)构建中医师承教育平台
  在政府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下,搭建中医师承教育平台,以流派、名师传承工作室为不同模块,既有统一的跟师标准,又有区别,也可以对跟师学习进行双向选择。通过网络视频等在线手段对学员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考察,提高跟师学徒的门槛。在学习过程中,以在线问答的形式对学员的疑问进行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学员的问题。通过视频资料、图文等将老师临证的细节如实反映出来,帮助师承人员揣摩老师的中医思维,更好帮助师承人员建立中医辨证思维。
  平台的建立应该是以“众包”的形式,集合大家的智慧和精力,将中医药的知识包括中医经典、跟师临证的细节等以文字资料和视听资料等收录在中医师承教育平台上,供大家学习交流。
  (二)严格师承考核出师
  学习的效果关键在评价。“互联网+”中医师承教育的效果成败也在评价。虽然从互联网上能得到海量的知识,集众家之所长,但对中医精髓需要进一步领会。因此,除了严格的中医执业准入之外,应针对“互联网+”中医师承教育的特点设计出师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严格师承考核出师的流程,让师承人员真正掌握中医思维和技巧。
  (三)开展“互联网+中医药”技术人才培养
  目前,掌握互联网技术的人才比比皆是,了解中医药学的人也遍地开花,但精通互联网技术的中医药学人才还是稀缺的,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有高超的编程技术,还要有中医思维,能理解中医药平台的构建,能攻克其中的技术难点。因此,培养“互联网+中医药”的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中医药院校与综合大学计算机专业联合培养的方式,既利用综合大学优质的资源,也节约了培养的成本。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中医师承教育模式搭上互联网技术的快车,将给中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新的面貌。

相关论文

中医背景模式互联网互联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