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创新性卓越人才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引言:
  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需求和殷切期望,也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重大使命和任务[1]。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一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旨在对现行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使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实现行业企业对培养过程的深度参与,以此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
  一、传统工程实践教学问题剖析
  (一)人才培养理念与机制的束缚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理念的束缚、制度的羁拌、资源的约束都制约了改革与创新的步伐[4]。理念的束缚表现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办学理念缺位,对培养目标定位和如何培养缺乏理性思考;制度的羁拌不仅表现在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弱,也表?F在教师学术权力的不足,弱化了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和能力;而资源的约束既表现在教育经费的短缺,也表现在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短缺、优质课程资源的短缺。
  (二)单一课程体系无法满足需求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与手段。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较弱等问题,且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在卓越计划3+1培养模式下,即3年在校学习, 1年在企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导致课程教学计划由4年压缩到3年,学生的课时压力大,基础掌握不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此外课程教学内容是否合理衔接也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掌握有很大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解决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的优化问题。
  (三)教学体系不健全
  卓越计划的主旨在于着力解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而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一方面表现在校内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受到教育经费投入的限制;另一方面,企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受到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实用主义、经营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何立足机电复合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定位和特点,发挥理事会制办学模式的灵活自主优势,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强化培养为核心,整合优化多种教育资源,构建校内、校外全方位、多层次教学实践体系,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导师制、项目小组制和大学生竞赛等多种形式和途径,有效落实培养环节与实施方案,是目前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二、工程实践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 企业化改革
  为避免培养只会“纸上谈兵”的工程师,许多高校着力创新机制,让企业深度参与到培养过程之中。如上海交通大学在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6个优势专业启动试点,采用“4年本科+2.5年专业硕士”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企业项目为主导,实施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分别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授与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工程师担任导师,实行联合指导。参与计划的学生,必须保证在企业实训的时间;而参与计划的教师,其考核方式也做了改革,鼓励在职教师到企业亲历工程实践,了解企业需求。
  (二) 国际化改革
  “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使得参与试点的高校,几乎都将培养“国际通用型工程人才”作为重要目标。比如,同济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始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的高校之一,其改革包括建设七大国际合作平台,与100所高水平大学、300家企业和500所中学建立人才选拔培养的合作机制。另据了解,教育部正在与中国工程院合作,制定中国工程人才培养通用质量标准,参照国际通行标准,评价“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 强化创新能力
  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重在理论体系构建的共性培养,课外结合全国及省内大学生“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力学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实施探究型个性化教学,重在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为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地企业项目发展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其中。
  三、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一)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多学科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以工程创新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实践与创新相结合,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强调“机+电+综合”,机电一体化综合主线是重点和特色所在,旨在通过机电一体化综合主线的教学与实践实现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加强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拓展培养,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机械卓越工程师。
  (二)搭建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实践平台
  搭建教学实践平台是支撑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和必要前提,同时也是是实践教学的保证。邀请并接纳企业单位进入校园真正参与到高校教学、科研和校园活动, 在校园中搭建一个实践平台以增加实践环节的可操作性。教学实践平台实现了实践和教学环节无缝链接,使得实践平台在人才培养和能力培养中真正发挥作用,把实践作为检验教学同时促进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校企融合,建立资源互补、模式开放的创新实践基地
  有效融合校内多学科多专业的科研实力,借助企业工程优势,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和科研资源与企业交叉结合的实习基地建设,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现代机械类人才。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构建多学科多专业交叉融合的综合创新实践平台以及建立校企共同指导培养的新模式。
  四、结束语
  “卓越计划”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实践教学是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同时实践也是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实践教育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创新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培养模式是实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高等教育应面向国家和市场的发展需求,形成促进和保证我国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教育的长效机制,为我国多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实现高等教育和有志青年的价值。

相关论文

创新性卓越实践人才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