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探究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基础工程”,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方法和模式,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效果等方面各有特点又统一于高校思政工作实践中。探究隐性教育的重要功能有利于更好地将两者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其实效性。
  一、隐性教育
  与显性教育的公开化、有组织、正式性不同,隐性教育源于美国教育学家菲利普杰克逊“隐性课程”的概念,是指教育者把教育内容潜隐在课堂之外的非正式的教育环境中实现教育目标的方法。高校?[性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校园文化、校园管理与服务、校内外实践活动、师生线上沟通等多样化的形式,将教育目的隐藏在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中,创设教育情境以利用大学生非特定的、无意识的心理接受机制,用环境熏陶、实践活动等间接方式引导大学生在无意识中主动接受先进文化和主流思想,能够有效避免大学生抵触、逆反的负面心理。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
  (一)通过寓教于“境”,发挥隐性教育的陶冶功能
  隐性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不是通过直接说教性的知识传授而是通过校园环境陶冶、创设教育情境间接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是隐性育人的重要方式,处于校园文化最表层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因素之一,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校之情,也能为学生接受理论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者有意识在校园环境中设置的育人元素,如:科学家人物塑像、名言警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标语都会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大学生情操。高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教风也是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制度约束所无法替代的,正所谓“圣人行不言之教”。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示的高超的教学水平、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人格魅力都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只有构建浓厚的学习氛围才能为理论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间接引导,发挥隐性教育的内化功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大学生在理解、认同教育者传达的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将其巩固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指导学生行为。而价值导向真正产生实效,通常都要经过教育者有意组织的、隐性的、周期性的、带有情境压力的制度建设和活动设置进而引导学生巩固内化,并不是完全依靠学生自发完成。大多高校会通过正面宣传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创设隐性教育情境,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如学校每学年组织的争先创优评比活动,会吸引学生了解、认同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
  (三)通过沟通对话,发挥隐性教育的说服功能
  判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达到教育目的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大学生是否主动接受了教育内容和要求。在常态化的师生对话交流中,循循善诱提升理论的说服力是引导学生主动接受、遵守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在和学生平等的日常交流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并为其提供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真正获取大学生对学校思想理念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大学生主动接受、自我教育的效果。微信、QQ等工具作为隐性思想教育的新载体,不仅打破了师生沟通的时空限制,还弱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等级关系,能够有效避免学生抵触、排斥的负面心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化的交流工具为师生交流提供了相对轻松的环境和平台,弱化了学生的逆反情绪和心理顾虑,有利于学生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和困惑如实告诉老师。此外,教育者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发表、转发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理念,或是对某一热点事件的正确客观的言论等,都会让学生在无意识中主动接受教育,规范自身行为。

相关论文

教育思想政治重要思想政治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