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可视音乐在特殊儿童运动障碍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一、可视音乐与运动障碍康复的关系
  (一)伴随视听的运动能减轻训练的疲劳感,提高参与性
  过去在为孩子做上、下肢体训练的时候,往往由于机械的重复和痛苦,使孩子不愿意参加,即使是经过努力使之能够被动参与训练,结果也是身心疲惫或敷衍了事。这种带有抵触性的训练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于是我们提出借助音乐演奏时所伴随的动作,来改善身心功能障碍。
  (二)视听结合能够增强儿童对运动的控制能力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人的体内存在节拍器,它能控制机体进行节律性的运动,如行走、跑步、跳舞等。当外部节拍出现时,内外部节拍能迅速趋向谐调一致,并且使动作的节律性大大增强,从而使肌肉能以一种更加理想、更加自然的方式进行运动,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增强运动治疗的效果。听觉刺激的韵律会影响患者的步幅对称性,音乐的节奏有助于儿童对运动的控制,可视形式的感官刺激也同样证明能改善患儿的步态,增大步长,提高脚步的节奏,使步态更加趋于正常。采用视(画面)、听(音乐)与运动结合的形式,可以改善因为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认知、感觉或运动功能的失调现象,增强儿童对运动的控制能力,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
  二、可视音乐运动康复的操作流程
  (一)个人信息收集
  在对特殊儿童开展运动康复训练之前,首先要对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信息收集。这是进行治疗前非常重要的环节。目的是让治疗师全面了解治疗对象的基本情况,以便正确制定治疗计划、方案和步骤,更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效果。这些信息应该包括:(1)个人一般情,如姓名、性别、年龄、就读的学校、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2)健康状况,如孩子发育情况怎样、生活自理程度如何、有无疾病史等。(3)听觉、语言、认知能力,如孩子对物体的声音等感知、分辨、识别、理解能;能否听从并执行指令。(4)注意力、情绪、行为能力,如注意力能否集中,有没有大哭、尖叫、暴、伤害等行为,或者沉默不语、表情呆滞等现象。(5)交流、运动、音乐能力,如孩子能否与他人合作,肢体动作是否协调,能否随着音乐节奏拍手、捻指、跺脚、行走、跳跃或随着节奏的快慢做律动游戏,有没有特别讨厌的声响,等等。
  (二)定量评估和描述
  实施可视音乐治疗之前,首先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u估。评估是对患儿现有能力、需要和问题进行的分析,评估的结果一是可以决定患儿的治疗目标和治疗的方法,二是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依据。我们对运动功能的评估主要包括粗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和感觉统合能力。常用两种评估方法,一种是量表测量,即对粗大运动功能采用粗大运动量表(GMFM)66项、粗大运动分级系统(GMFCS)进行评估,以此来了解身体各部的障碍情况;对精细运动功能可以采用Peabody 精细运动发育评估量表进行评估,以此来了解孩子抓握、视觉、运动统合等方面的能力;对感觉统合功能的评估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评估表”来测试孩子的感统失调的种类和程度。另一种就是实际观察法,即在量表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儿童的观察了解儿童目前的运动能力。
  三、可视音乐运动康复的方法
  (一)粗大运动训练
  粗大运动简称大运动或大肌肉运动,是运用个体功能, 配合大肌肉运动。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肢体运动来改善个体的运动机能、促进身心发展、达到康复的目的。
  粗大运动功能的评估与训练主要是指上下肢及躯干的粗大运动能力,包括关节活动范围、身体姿势(卧、翻身、坐、站 、走 、跑、跳等项)、大肌肉群的肌力、肌张力以及步态等,目的是阻断异常运动模式,建立正常反射,改善大运动功能,提高障碍儿童的运动能力。
  (二)精细运动训练
  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上面谈到的躯体运动,也就是大肌肉运动;另一个叫精细运动,或者叫小肌肉运动、随意运动。精细运动障碍是指以笨拙的、不平稳的和不准确的运动为特点的异常运动,多与手功能密切相关。产生这一运动障碍的原因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以及周围神经损伤、肌肉肌腱外伤、肌肉痉挛也可造成精细运动协调性和灵巧性的异常。
  (三)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感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处理,做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综合发生问题时,就会使机体不能有效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分为平衡统合、触觉统合、本体感统、视觉和听觉统合五大方面。

相关论文

可视康复障碍特殊儿童运动
睑板腺处理对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翼
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
个体化行为干预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康
重力肌群伸展强化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
环保性材料在儿童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
对建立中职学校健身运动体育教学模式
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手术后的早期康复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奥会对中国经
融艺术疗育的特殊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