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公众形象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期,有关大学生的新闻呈现负面化态势。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形象被扭曲的问题,如何通过人文素质教育重塑当代大学生新形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能兼备的合格人才,已成为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形象被扭曲的根源
  当前,社会上形容某些大学生为以下几种类型:“爱慕虚荣型”、“素质低下型”、“恋爱成疯型”、“沉迷网络型”、“不求上进型”,这说明大学生形象正因为少数人的表现在不断被“妖魔化”,这其中的原因课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大环境直接引诱和影响。由于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观不断受到冲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社会文化失范现象,如庸俗、低俗文化的泛滥与高雅文化的失落、外来文化(主要是西方文化)的大举涌入与传统文化的举步维艰、大众文化的随波逐流与主流文化的强力维持等等。社会文化的失范现象必然给校园文化和学生行为造成影响和冲击。
  (二)媒体的误导起到了一定作用。当个别大学生有丑恶现象发生时,譬如某某大学跳楼、偷窃被开,某某大学出现裸奔事件等等一些负面的事情。在庞大的新闻体系中很快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响应,人们对大学生的认识便会因此又填一层阴影。
  (三)高校、大学生自身原因。当前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不都随学历的递增而提高。
  1.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了解有待加深。调查中发现,只有41.9%的学生知道人文素质,8.6%的学生不知道,49.5%的学生不太清楚。说明大学生对于人文素质的内涵及所包含的方面缺乏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以至于学生毕业后对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之甚少,对社会历史和现实人生缺乏深入的认识,高职教育的这种纯“工具意识”倾向值得我们深思。
  2.大学生对勤俭节约的认同率低。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的回答,46.6%的学生认为是“追求时尚”,25.0%的学生认为是消费合理,6.9%的学生人文史“勤俭节约”,21.6%过于浪费。勤俭节约的良好传统正在逐渐淡出他们的观念。
  3.大学生适应性有待提高。经历了紧张的高考,大学生进入大学需要一个适应新生活的过程。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大学生活感到很迷茫,而且是居于首位,“迷茫”、“郁闷”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塑造大学生崭新形象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公众形象的重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做人”的能力。国际上一些知名学者也早就发出警告:如果忽视或者轻视人文学科,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因此,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基础,是学会做人的基础。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也应当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2.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和教育。在传统教育的桎梏下,学生只是分数和书本的奴隶,个性很难充分发展,思维不能健康发育,导致思想依附、灵魂萎缩。创新素质教育则是追求人格发展的和谐性与特异性相统一。人文学科的教育对培养人的内化机制,鼓励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使创新活动具有深层动力机制有更大的作用。
  3.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底蕴不足还会带来心理素质的脆弱。任何心理问题都不可能是纯心理问题,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据统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和人格障碍等等。
  三、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塑造大学生崭新的公众形象的措施
  (一)学校重视,培育科学、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人文素质教育的第一层次建设就是培育科学、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问卷调查显示,“在构建和谐校园建设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方法和途径”的诸多因素中,校园文化氛围被广大学生排在了首位,其次是学校重视、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学校的文化专栏宣传、有丰富可利用的资源,但不少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校风平淡。65.7%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般。可见要真正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形成科学、健康、和谐的校园风气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二)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社会实践
  从教育的目的看,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要求记忆和掌握一定的知识,更是要重视逻辑思维的锻炼,重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人文精神,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其中第二课堂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人文素质讲座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人文素质讲座要从内容、范围和质量上做文章,打出品牌,提升效应,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参加。此外学校还需要大力发展各类社团活动,它是提升校园文化的另一有效手段和重要内容。
  (三)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人文素质体系的质量保证。教师队伍需要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高要求,培养文理兼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的素质提高还是寄予很高的期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学校还要重视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创新素质真正发挥他们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大学生被寄予了“治国平天下”的厚望,大学生不“修身”何以堪此重任,大学生不“修身”何以塑造良好形象。大学生的良好形象靠自身争取和维护,同时高校人文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形象塑造过程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此文章是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公众形象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最终成果,立项登记号ZH084。

相关论文

大众对策公众背景形象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