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化,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物流人才特别是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加。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全国多所高职院校相继开办了物流专业。但实践表明,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与物流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相差甚远,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专业设置盲目,目标定位不准
  伴随着物流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物流服务观念的更新、技术的进步、客户需求的多样性,物流人才整体和多样性需求的持续增加,物流人才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在此情况下,全国多所高等职业院校未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和有效结合当前社会人才需求及自身的教育层次、学校特色,盲目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导致专业口径过大,定位不准,很难真正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专门人才。
  (二)教学模式滞后,实训环节较少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要求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实训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以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以必备的硬件作为支撑,没有物流实训室及必要的实训设备,正常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本无法开展。然而,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虽初步形成了“理论+实训+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在这一模式中,由于物流实训条件普遍较差、实训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导致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仍停留在理论上,实践操作性技能没有得到加强。
  (三)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不足
  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性产业,同时又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刑相结合的产业。而物流管理专业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专业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操作性,这对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传统管理类专业。然而,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一是专业师资短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从高端到低端都供不应求;二是专业办学条件差,特别是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和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许多教师从高校到高校,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多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实训,毕业生所掌握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脱节,致使就业后无法及时胜任工作。
  二、深化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教育理念,顺应教学体制改革,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切实体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必须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研究物流企业对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努力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
  (一)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物流理论知识学习
  我国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物流是近几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人们称它为“第三利润源”,“经济领域里最后一块黑暗大陆”,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经过理念推广、概念炒作后,现已经走上了务实发展的轨道,并呈现出高速发展良好势头。高校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场所,应通过“外引内培”来加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的基本理论,了解整个物流行业及区域物流的发展,同时学会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思维习惯,这有利于走上社会以后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实践,把握社会变革的动态。
  (二)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环节,按照社会需求定单培养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加强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文件不仅从形式上,还就内容上做了系统性的说明。
  由于物流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很多大学毕业生难以接受操作类岗位的职位现实,从而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而从当前我国对物流管理的人才需求层次来看,大部分院校的物流专业依然停留在物流基础功能操作的特性,并且难以突破。由此可见,培养既对物流操作全面了解,又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人才乃是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必须加强高校实训教学体系建设,进一步结合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做出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的精神,结合物流管理专业自身特点,本专业实训教学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即“五个结合”: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课程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与职业考证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通过五个结合,形成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为主线,强化技能训练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训实践教学,有利于结合企业实际采取以问题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形成认识实习、专业核心课程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实训教学体系,使得学生能掌握扎实的物流专业技能。
  (三)完善“理论+实训”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训的新型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在采购、配送、仓储、理货、运输组织等工作环节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物流系统化管理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这已被众多高职院校所共知。对此,许多院校投巨资建设了资源丰富的校内物流实训基地和固定的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定期开展各种专业实验和校外实习,在校企合作,物流实训基地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中力求使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比例做到1: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所要求的“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这就是说,理论和实训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应当围绕实现专业和课程的培养目标做到相互融合,成为一体。教师的理论教学按照学科型的知识体系讲授,实训教学形成完整的技能训练体系,学生通过实训明白课程中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的关系,清楚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内在关联性。其中,实训教学可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两种资源,通过组织校内模拟实训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边讲边学,边学边做,既巩固了学校课堂的基本知识,又提高了实践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站场等单位参观实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有条件的企业让学生顶岗实践,使学生边做边学,生产学习一体化。通过理论加实操,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促进物流专业教学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中教学方法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以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在教学中将高职理论与社会实践需要相结合,“以实践提升认知水平,从而确保教学质量”为思路,探索并完善教学与实际应用互动的机制。
  
  图1 课程教学系统规划图
  要将理论与实训进行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专业课程组对课程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与规划(图1),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和思考:一是以课程内容为主线,构建以知识要点、课程案例、焦点问题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体系,采用教师讲解与课堂师生互动讨论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消化和吸收;二是开出与本专业课程相配套的、有较高水平的辅助课程,使本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面得到进一步的扩大;三是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讨论式教学、小组大作业、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模块式教学、实训教学法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教学形式,来促进教学实施;四是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可以以见习、实习、企业管理人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职业的认知教育,有条件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在学生实习的时候,把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边做边学,以保证人才质量。
  总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质量工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坚持“从理论为重点”转变为“以实践为引导”,重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必将对满足我国高级物流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关论文

教学改革物流管理高职院校改革物流
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行政法学课程教学改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
电力企业改革中高质量人才梯队培养优
浅谈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