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财务管理论文 > 财务分析论文

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D922.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136-02
  
  一、高校财务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高校财务风险的目前无法避免的主要风险。新世纪的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组织科研,提高办学质量,增加办学效率上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其自身积攒的能量和资金已无法满足。其只能利用外部融资的手段,在可承受的范围能进行筹资,但其筹资缺乏规范和较强的应对性,仅根据老式的财务杠杆作用原理来确定投资收益,已无法适应现代这个通货和衍生工具泛滥的今天,高校的资金大部分流向扩建校园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这种投资本身就与其筹资的成本无法一致,一个从盈利机构筹资却运用于非营利的事业,其效益和回报可想而知,基建工程自身的属性和目前房地产的状况而言在短时间是无法形成快速的收益,不能仅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与划拨。因此现金性财务困难和长期的偿债压力也会随之而来。
  (二)投资风险
  新的政策允许高校利用闲置资金增值,引来了投资风险。以前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高校基本上属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教育经费属无偿拨款,学校事业支出不要求对培养成本进行核算,购置的固定资产,新建的基建项目也不计提折旧,减值,无法形成利益的规划和成本的摊牌。决策失误也能造成学校资源损失,投资一旦确定投资方向,在短的时间将不再变动,但利益的驱动,将使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较多方面,将其它的发展形成死角,成为一种“短板效应”渐渐形成恶性的循环,长时间如此将使高校的发展不伦不类。违背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巨大的舆论效应,使高校资源被恶意损失。
  (三)成因分析
  1、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有财务活动,就存在着财务风险。高校的发展要求构建财务人员学习共同体,从思想道德修养,专业技术,综合能力上等方面,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以适应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在现实运作中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和财务能力,人员政治、业务素质低下,只在小规模和小区域运作资金,风险意识淡薄,墨守成规,认为保管安全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再加上高校在财务管理和核算方面没有跟上,忽视高素质和高技能财会人员的引进,财务管理仍停留在简单的收支核算上,财务部门在重大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参与较少,大项目缺乏集体决策,领导者的财务管理意识较差,重大的项目上缺乏授权,“拍板”却没有真正有效地“拍板”,也未能发挥监督作用,导致出现诸多漏洞与弊端。
  2、财务风险缺乏科学的决策,负债较大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人为原因。财务决策缺乏科学。财务人员的孤军投入,不能得到校领导层的大力支持,其采取的方案和政策往往得不到有效的采纳,领导层自身又缺乏技能和经验,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负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用和信誉,高额的利息支付又增加了财务成本,负债总额超出了其承受的最大能力,使得学校年资金使用成本急骤增加。
  3、只重视的收入,难以窥视财务现状
  在运用财务政策的前提下,一味的重视现金收支,并没有考虑实际投入―产出的对应,注重财务报表,有时甚至跨期的记录收入,为了应付审计与其他筹资的需求。领导层只注重收入的指标,难以把握住整体。固定资产的折旧、出售甚至灭失都存在很大的不定型,没有形成一个书面的模式与计划,全凭财务人员的自我判断,会计处理方法无法准确地反映高校资产的实际价值。无法将报表结合高校经营状态的其他数据一并分析,不能构成一个完备的信息系统。
  4、预算漏洞较大,缺乏考评与激励
  高校的预算体制落后,缺乏人才,不能有效提炼出数字资料,来辅助决策,数据积累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对高校这个长时间在国家计划安排的非营利单位,来说是一个障碍。预算的开始阶段缺乏沟通,往往只有规划没有控制,将规划流于形式,控制将没有依据,预算在控制方面不能得到执行,无法通过信息的反馈了解执行的难点,产生浪费与无效率。
  5、高校内部控制不完善
  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缺乏成本效益观念,经费开支不计成本也无法形成成型的账目,较多的项目无可行性报告,在没有可行性论证的情况下,就已下达,甚至在没有落实资金来源,运转的情况下就确定实施。动产的采购,缺乏成本意识,调配过程中缺乏统一协调管理,资产利用率低。从根本而言内控内容、范围、执行、监督机制都有问题。强调对财政性资金本身的内部控制,而弱化了预算外资金的重大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账务与校产部门无法进行账账、账实核对,控制不严,监管不力,致使校内结算中心出现非法集资、高息揽存、发放贷款等违规资金运作现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
  二、高校财务风险规避对策
  (一)加强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素养,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会计核算的对象日趋复杂,要求会计核算更细化,管理更有效率。必须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都必须提高,尤其在增强高校的抗风险能力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要求财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会计人员的素质必须跟上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适应高教改革的需要,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效率。会计人员要具备熟练的业务知识。
  (二)加强会计政策和资本结构的灵活运用,建立科学的风险应对体系
  会计政策运用必须从高校自身特定的情况出发。 高校在会计政策公允合理的情况下和在保证投资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同时,要为其他投资主体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例如,企业对学校的捐赠给予纳税优惠、发行教育国债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打破传统的筹资观念,对教育筹资体制进行制度创新,走多元化办学的路子;设立学校基金会,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化解依靠学费收入的单一渠道。提高管理效益和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资金占用额,加速资金周转,努力提升高校抵御风险的能力。争取原有的财政拨款、专项经费和上级补助上,调整办学筹资思路,充分利用自己的人力、科研资源优势,积极争取与企业联合开发技改,基金公开募集,寻求合理的税收减免等多元化渠道筹措资金,不能一味的采取借债的风险管理,应该拓宽融资渠道与创新融资模式,优化资本结构与资本配置,降低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实现高校规模效益,保障高校产出最大化,
  (三)实行责任承包制,形成优化成本的积极体制
  经费切块包干,财权下放,使高校行政负责人的经济决策权越来越大,也随之成为高校内部财务风险。在高校的财务部门实行责任制,必须使其落于实处,部门的财务活动都不能偏离于学校财务处的管理监督,财务部门应当参与有关经济决策的研究,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日常预算收支的经济责任制。学校的部门预算在主管部门审核批复后进行,应当成为全校经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各个部门的各种收支都必须按部门预算和管理层次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责任,便于问题的查询和解决,不拖欠。
  2、财经制度与整体一致的经济责任制。学校必须明确规定各机构和人员和责任和权利,按照政府部门的预算要求进行部门预算,统一协调。并且各个部门的财会措施必须服从学校整体利益,不搞小团体政策,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根据学校的指示进行及时调整、处理。
  3、重大支出项目的安排和对外投资的经济责任制。在确保的日常性支出的基础上,安排一些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对这些项目,必须反复、缜密的论证,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制,确保学校的各项投资的安全和有效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给学校带来可观的收益。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彻底转变财务管理人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准确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将财物的运行形成良性的循环。
  (四)加强预算内控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实施体系是高校建立并实施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目标下达,编制方法,汇总审批,执行控制,加强预算的内控。
  1、预算实施的环节。普及预算管理的基本知识,制定统一的预算编制原则和方法,设立预算组织,划分预算项目,把高校的全部收支作为预算统一管理的对象来下达目标,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按照新的预算管理要求,来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并与往年进行差异分析。
  2、管理会计系统。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通过对历史会计数据的归集与分析,获得决策支持信息。
  3、预算的掌控。权衡预算的实施结果和方向,应以科研,学术为导向,加大预算,对基建,行政加大压缩。重大项目的预算管理,细化项目支出预算,新建项目主要体现在提高教育手段,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后勤生活和学校运转的必要设施。
  4、预算的考评
  通过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的比较,确定差异并查明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而据以评价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工作业绩,并与相应的激励制度挂钩,使利益与相应的工作业绩紧密相关,以充分调动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整理效益的提高。
  5、预算的激励
  有明确的激励制度,将业绩与对学校的贡献与职称的评比挂钩,让预算执行者在预算执行之前就明了其业绩与提升之间的关系,使个体目标与学校预算整体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财务人员很自觉地调整,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完成预算的情况。
  (五)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止高校收入流失,资金转移、有效监督费用支出。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
  1、财产安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完整,要以预防控制为主,防止发生不法行为。
  2、业务记录控制。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必须采取方法,落实凭证制作、传递、保管等每一环节的控制要点,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对外投资、物资设备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学生招生及收费等。对于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分离,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这一控制制度使经济业务在处理时,有关人员能够互相制约、相互监督,也要注重责任牵制,在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时,一定要明确各部门及上岗个人应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要制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惩办法。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相关论文

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内部风险财务高校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