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提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278-02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管理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特点。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是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因此如何才能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实现平稳过渡,促进社会和谐,是每个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完善社会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管理的目标就是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消除和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存在的社会问题各不相同,因此社会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社会的基本事务比较简单,没有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福利问题,比如养老等一些基本的社会事务,是通过传统意义上的共同体,就是社区、家庭、家族来解决。
  在工业社会阶段,大量的人口离开农村聚集在城市,产生了就业问题、社会福利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靠传统的社区、传统的家庭就很难解决了,这就需要政府来解决。通过政府来建立社会福利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由政府来实施社会管理。所以,工业社会阶段,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一体化的社会。打破了传统的主权国家主权社会一体化的格局,人们运用信息技术跨越国界进行一些社会性事务,这就出现了新的社会治理问题。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社会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世界各地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到对一个事件的判断和评价中来,一种言论或行为,在信息时代的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这就加大了问题处理的复杂性和处理的难度。所以才出现了利用社会组织和政府共同提供公共服务这种模式。
  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在不断进步,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出现不同的社会问题,因而社会管理的主体、内容和方式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发生了“三大转型”: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经济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上,从传统的社会管控向新的社会管理转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管理的内容、方式、手段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管理难度加大,人民群众对完善社会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各级干部必须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的新情况,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管理的改革创新,尽快形成适应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的社会管理体制。所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也成为新时期对干部素质的一项新要求。
  二、各级领导干部出现社会管理不适
  当前的重点是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社会组织发展,以此来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维持社会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然而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管理观念有待转变。当前,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上,突出强调了“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这一新的管理理念。领导干部在管理观念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没有把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放到应有高度来认识,突出地表现为权力观念变革迟缓,放权的内驱力不足。由管制向服务转变,成为各级干部面临的难题。
  (二)社会管理知识有待丰富。从各级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工作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管理的特性缺少理解,重经济发展,轻社会问题。对待社会问题,选择的解决方式还主要靠单一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方法。这种思维定势不仅影响了各级干部更新社会管理的理念,而且阻碍了对社会管理相关知识和相关政策的学习,难以实现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
  (三)社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领导干部仍然认为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就仍忍而解了。对某些社会问题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不了解,缺乏处置经验。遇到突发性事件,往往措手不及,缺少应对的措施和办法,以致造成局面失控,导致社会秩序混乱,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三、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两种社会管理能力
  (一)处置社会问题的能力。社会问题是指社会关系失调,是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客观的社会问题表现为违法犯罪、失业下岗、群体事件等这类客观的、能看到的问题。主观的社会问题是社会现象反映到人们的主观意识中,表现在人们的情绪中,形成一种主观的情绪。这种主观情绪有时候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成为更大的客观社会问题的心理基础。所以,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注意已经发生的客观社会问题的妥善处理,另一方面要注意各种主观社会问题的应对。
  (二)动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现代社会管理能力,由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社会自主管理能力两部分构成。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管理体制是一个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体制,充分发挥公众的自主管理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由政府一肩挑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自主管理能力的强弱,愈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新的社会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步向以社区组织为主体的、社会自主管理为核心的自治管理模式转型。运用法律法规、社会政策来规范、引导、支持、服务社会自主管理,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化解社会各种矛盾、冲突和问题,科学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公民权利。由于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还很不完善,公众参与的环节还比较薄弱,普遍性也很不够,无论是参与的方式还是参与的广度、深度都还有限。所以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在于动员和组织公众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使其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社会管理。
  四、提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转变管理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完善社会管理,迫切要求各级干部转变管理理念。要转变单纯抓经济发展的惯性思维,把社会管理能力作为自己必备能力加以重视。要转变重行政命令型管理为重服务型管理,使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紧密结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二)加强知识技能学习。一方面注重理论学习,侧重学习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提高与完善社会管理、处理社会问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系统地学习社会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社会管理的性质、功能和目的,以指导领导干部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同时加强创新思维训练,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创造性地解决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注重学习社会管理专门技能。包括制定地区和部门的远景规划、社会危机管理预案、人际沟通和关系协调、激励和动员群众、开展群众工作等一系列具体技能。
  (三)注重实践中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必须在社会管理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社会管理理论只能为领导干部提供一个普遍的规律,而社会管理实践往往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改革开放越深入,社会问题的复杂性、隐蔽性和变异性越高,对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提出的要求也更高。
  社会管理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领导干部对理论和方法加以灵活地运用,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的过程。各级干部不仅需要具备在正常状态下管理好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而且迫切需要增强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安全事故,重大疫情传播,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等非正常状态下妥善应对和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本领。
  (四)提供制度保障。提高各级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要靠制度化的手段来保障和促进。要将干部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纳入干部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按类别、分层次地进行社会管理知识技能的专业培训,把社会管理能力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激励干部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要把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纳入干部能力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要坚持“民众评判”原则。“民众”作为社会管理对象是最直接、最客观也是最公正的评价主体,其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评价的真实性与权威性。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化市委党校
  作者简介:佟艳玲(1966―),女,黑龙江省肇东市人,黑龙江省绥化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领导科学。

相关论文

社会管理领导干部干部能力社会管理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优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