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探讨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体现了与国际标准的趋同,使得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资本市场惯例的财会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凸显出来,新会计准则下国际化会计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正确定位教育目标,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
  
  会计教育目标直接决定着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专业课程设置。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目标定位必须由单一型的专才教育目标向多元化的通才教育目标转变。我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时代发展和国际市场为导向,建立多样化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既培养具有强烈的竟争意识、风险意识,熟悉国际商务知识和精通国际会计业务的国际会计人才;又培养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和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具有独特创新能力和未来环境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合理设计会计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国际会计理论和国际商务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贸易交往国的会计环境和各国之间的贸易状况,增加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国际会计、国际财务报表分析、国际经济贸易、国际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WTO法律规范、跨国公司经营、世界经济地理以及主要贸易交往国会计制度设计等课程。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知识及计算机技术,还应熟悉企业所在行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备税收、金融、保险、法律、外语等相关知识。同时要学习世贸组织制定的有关规则、知识产权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等知识,对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国际商法等必须熟练掌握,便于日后在国际贸易中为企业争取主动。
  
  二、加强职业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
  
  在会计人才德育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上,应当实行一种全程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模式,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为适应实际会计工作环境的心理承受能力作好准备。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我国大学会计教育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德育教育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重视学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职业界各成员应遵守的行为规范。美国的K?D?拉尔森教授在其《基本会计原理》中,就曾以“道德: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为题讨论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意识的灌输,使学生明白会计职业道德有哪些要求及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应当承担哪些责任。
   2、端正学生对会计职业性质的认识。在我国大学会计教育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校时选择了会计专业而对这一职业的特点不了解。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职业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进行不断地灌输,让学生以正确的心态认识自已将要从事的职业及社会责任。同时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聘请社会上卓有成就的人员到学校现身说法,通过他们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亲身经历,激发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3、会计专业教师应注重自已的社会伦理责任,加强对学生敬业精神的引导。“传道、授业、解惑”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教师这一职业上的集中体现,因而,教师对学生成才负有很大的伦理责任,这一点在会计专业教师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上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以及对会计职业要求的深刻理解,会对学生产生言传身教的好效果。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树立国际化和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借鉴国际先进的会计教育模式,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课程、会计教材和教学方法,鼓励高校教师采用双语教学。课堂教学应积极引用国际流行的会计原版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国际领先的课程内容和前沿理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现代化的会计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软件和会计教学软件进行会计理论、实务教学,有条件的高校可采用网上教学,发展远程教育,实现会计教学手段现代化。
   2、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会计具有社会属性,会计准则会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在校学生所学知识在毕业以后也许会被淘汰,必须通过自学等途径来获取新知识;同时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会计专业学生要适应不同企业的特殊情况,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建立在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之上的。一个人只有具备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高校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独立性、责任感和求知欲的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分更多地进入教学,学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对教学的质量所起的作用也相应增强。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自学,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本来可以由学生自己学习或思考的,如果完全由教师讲授了,不仅占用了教学时间,而且还使学生失去了独立钻研的锻炼机会。因此,教师的“教”应由简单地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启发,由教“书”向教“学”转变,适当降低课堂讲授时数,增加课堂讨论、质疑、练习、实验等课时。
  3、推行案例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法,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既可巩固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可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尤为重要。在会计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会计案例应当尽量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典型性,会计案例应具有普遍的范例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案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针对性,使学生不仅能胜任解决当前问题,而且能激发其开拓创新能力。三是现实性,会计案例一般都是来自于经济活动,新的、有争议的、可以讨论的现象,从而使会计教学贴近现实生活,给学生建构了知识的可用性。
  4、重视会计实践教学。会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毕业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因此,会计的实践性教学不容忽视。具体包括会计模拟实验阶段和毕业前到实习单位实习阶段。学校应加强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教学所用的资料,还是模拟实验的过程,都应加以充分重视,通过模拟实习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能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校还要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在校外公司或企业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将所学的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为满足新会计准则下国际型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高校会计教师担负着培养会计人才的使命责任,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会计教学质量和会计人才素质。我国高校会计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为迎接全方位的挑战应从以下二方面努力:
   1、高校教师应始终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密切关注会计新学科的兴起和与会计相关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会计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适应会计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学校应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组织教师在岗业务学习,对青年教师实行帮带和岗前培训,通过备课指导、听课督导、讲课比赛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提高授课质量,对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教学水平高、作风优良的老教师或骨干教师进行全面指导。经常性为中青年教师开办会计前沿性讲座,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同时将青年教师送到国内、国外进修。积极鼓励高校教师提高外语交流和应用能力,促进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高等学校应为教师创造宽松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和较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并留住教师,同时积极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加入高校会计教师队伍,构建一支高层次、高素质、富有生机活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会计教师队伍。
  2、在增强师资素质上,提倡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要求专业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所以适当放宽对会计学教师业余兼职的限制,允许其通过到一些正规的公司或经济实体担任兼职会计这种方式丰富实际工作经验。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以学校的名义同一些具备合作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作为一种特殊的进修培训方式,定期派送教师到这些单位担任一段时间的专职会计,这种临时性转岗由于是全身心地投入,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努力培养更多的“双师”专任教师的同时,针对会计教学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聘请企业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业务管理人员作为客座教师,担任技术性、实操性较强课程的教学任务。鼓励教师参加国家或国际统一的会计执业资格考试,如果通过考试获取相关职业的任职资格,还可为得到更高层次的实践机会创造条件。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层次、结构的具体要求,以便适时地调整培养计划,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同时,还可检验和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
  

相关论文

会计会计准则教育改革准则改革我国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思考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