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育信息的创造、存储、加工和处理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无疑会对教育教学现状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教师的角色正从传统课堂的主导者向现代教育教学的引导者转变。
  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趋势
  1.1教师教学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把教师看成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内容的传授主要靠讲授,教师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信息技术环境下,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被新的教师角色所代替。这就要从知识的“讲授者”、信息的“传递者”、教学过程的“领导者”等集于一身的教师角色转变为课程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评价者”、信息的“询问者”、情感的“支持者”等一系列素质集于自身的教师角色。[1]
  1.2教师教学由因循式向策略式转变
  传统教学因循式教学的特点是遵循教学基本常规,按部就班。策略式教学的特点是教师既懂得教什么怎么教,更懂得如何有效地教,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知识,获得知识的总体结构,并愉快地接受和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由因循式向策略式转变表现在改变教学的古板、呆板,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置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态的进行学习和参与。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动机。
  1.3教师教学由灌输式向探究式转变
  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言语方式,采用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生活化语言,创设开放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兴趣。根据学生的智力类型和学习风格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与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与研究的基本策略。强调通过问题来促进学生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强调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1.4教师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传统教学中学习方式仅限于课堂,学生被禁锢在教室里,禁锢在传统的规范中。教师因受教育观念、教学参考书、教材、教师个人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教学几乎都是程式化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在空间上,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时间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合理而弹性的分配时间。在学科安排上,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模式方面,根据学生学历达成状况和学习速度的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1.5教师教学由规划教学向多元化教学转变
  传统教学把人的认知活动作为全部活动的中心,把知识的传授与掌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目的,以此来理解、要求、规定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间互相渗透,不断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知识层次越来越丰富。教学突破过去狭窄的专业教育,自己去组织、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可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积极大胆地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增加校本课程及地方性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广学、博学中求精。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意义
  2.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环境,提高了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和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与教师、专家或学习伙伴探讨、研究知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所传递的教育资源信息,以意义建构来带动知识的摄取,不断地创造新知识,发展新技能。
  2.2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他们自由地讨论、辩论和质问,培养学生生疑、质疑、解疑的能力,通过“疑”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学生敢于同教师商讨、敢于自己动手实践、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而不再只依赖于教师。教师的教学根据需要安排多种形式的答疑,使学生在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动机和过程。
  2.3培养学生个性差异与特长
  社会需要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并不是教师技术水平高就一定能教好学生。要教好学生,需要讲究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因材施教。[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向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为学生服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发挥特长。
  2.4优化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要从知识的拥有者、权威者、课堂教学专制的管理者的地位上走出来,而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知识的探索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使教学向探究式、开放式、多元化转变。校本课程、地方性课程的开发及选修课的实施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主动选择学习课程、学习方式甚至选修第二专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内容,使知识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并通过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优化了学生综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2.5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以智慧的启迪诱导学生探究知识,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学习动机的激发得到充分发展。教学反思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作用重大,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学反思。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及时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真正推进新课改的顺利实施。[3]
  3结语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才能跟上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坚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提高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行为的认识,贯彻新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相关论文

趋势行为教师环境教学技术
论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实践
试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企业物流管理
浅谈会计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的演进及启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借助数据加密技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网络环境下优化图书馆阅览服务探讨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新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与对策探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