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在新课程化学课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科学探究过程、方法、能力、精神,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体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布鲁姆指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的目的是要学生参与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不仅要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培养。体验实验,让学生感知学习的过程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化学知识,同时具备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的潜能,更重要的是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独立研究,分析和处理问题,而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新课程关于化学实验基础的内容标准,对学生提出了明确要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应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
  3.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4.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5.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的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应用。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演示实验除为学生引路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缺点,在于学生不做实验便知结果,导致实验枯燥乏味,教师不妨改变实验的题设和结论方式,设置关卡,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对学生在练习或实验中暴露出的错误操作和不良习惯,要注意强调和反复纠正。
  3.合理设计实验,拓宽学生思维空间。设计实验是根据实验目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实验步骤,确定所选择的仪器,药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设计实验,自行探索。在教学中,教师不妨以物质的鉴别为题材,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实验后,根据实验的目的,结合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评价。
  4.培养并呵护学生的实验兴趣,一个成功的实验,一次美好的体验,可导致学生对化学的终身兴趣。
  二、学会阅读,培养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取信息为我所用的能力
  “学会阅读,也就学会了学习”,故学会阅读,无论是高考还是终身学习,都非常重要。
  2011年高考新课程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自学能力也做了明确要求,其化学部分的考查从三个方面体现: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2.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的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
  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
  在化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课中阅读,教师要经常地精选教材中适当的片段,在课堂上用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视课文的难易,容量的大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课文的内容抽象,难以理解,老师可事先列出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高一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新课程,必修),物质的量,摩尔,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抽象的两个概念,读完教材可能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教师可列出提纲:①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不同的计量单位,表示不同的物理量。如质量,长度的计量单位是什么?②物质的量的单位是什么?③物质的量表示什么?表示的对象是什么?多少为一个集体?如教材的内容大而空泛,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做必要的补充,不断扩张学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把书读厚,以便建立起更扎实,更系统更条理化的知识网络。如高一化学(新课程)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课本只说明制取氯气的原理,老师不妨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出发,从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处理,气密性检查等方面细化,一方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会了阅读。
  2.进行章节总结时,要求学生通读课文。
  3.精选有关信息形式出现的命题,让学生阅读解答,老师予以点拨,引导,发现并总结阅读题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4.另外,可给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化学方面的科学著作,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知识视野。
  三、深研教材,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品质
  “学而不思则罔”,故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必须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善于利用教材中出现的难点,或由学生提出疑问,或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去探索,以质疑为前进的动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问题意识一旦形成,如又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消灭发现的问题,会由衷地产生成就感,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和总结的能力
  “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整的结构把他们联系在一起,那是多半被遗忘的知识。”每学完一节或一章后,教师可以将知识用列表,图示,或对比等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给予示范,多次以后,要求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自主总结,逐步培养。
  在知识经济时代,所谓“文盲”不再是没有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能不断更新知识的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教师的教法中,耳濡目染,学会学习,热爱学习,才是教育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相关论文

学习能力能力化学课程教学学习
试论提升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的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思路与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论沉浸传播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实践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试论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院校保险人才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