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利用历史与社会教材资源 提高学生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3―0156-02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社会?思品试卷,我们不难发现:试题在考查教材基础知识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命题趋势给一线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我们认识到: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以现行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为例,谈谈对此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活用图片,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能直观地反映事件(物)的相关情况。阅读和使用图片资料是学生认识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历史与社会》学习载体之一。近年来的中考社会?思品试卷,以历史图片、漫画为载体创设情景的试题,越来越受到青睐。但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题型学生往往失分较多。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从图片中准确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现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中,使用了大量的直观图片,有地图、景观图、漫画、照片、示意图、统计图等。这些图片,类型多样、版式活泼,所蕴含的信息相当丰富,有的还图文并茂,图与文有机配合,二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不仅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了信息资源,也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训练载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形象、直观、生动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训练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它们“活起来”。
  例如,在讲述八年级下册《五四运动》“北京学生游行示威”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7-28《天安门广场学生的游行队伍》,从中找出一些学生游行时所喊的代表性口号,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对口号进行分析:①“外争国权”指什么?“内惩国贼”是针对哪些人?为什么?②从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场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经过读图分析,学生对图中所反映出的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这场运动的爱国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再如,在《两种命运的决战》这一课中讲述“国统区的腐败”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表。
  
  然后对《国统区物价飞涨情况》表中“1 00元纸币可买的商品”进行比较分析,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什么?”。通过对该图的比较分析,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不仅轻松理解了教材中“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这部分知识,对国统区腐败的认识也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为更好地理解后面“共产党为什么受到人民的拥护”这部分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善用阅读卡,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思维拓展的能力
  在中考社会?思品试卷中,材料分析型试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答好此类题首先要读懂题意,弄清材料的意思,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加强有关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的培养。在《历史与社会》教材中,除图片、地图、卡通、名人名言外,还安排了作为教材补充和拓展性知识的阅读卡,其内容涉及历史、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利用阅读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从材料中感知获取信息,理解课文中有关的重要问题,还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教师在授课中应当充分重视这部分现成资源,主动引导学生阅读资料──理解资料──拓展资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与阅读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阅读材料真正融入到正文之中,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阅读理解和思维拓展的能力。
  例如,学习 “九一八事变”这部分内容时,对东北三省迅速沦陷的原因教材正文并未直接提及,但在“在全民族抗战”这块内容中安排了一个作为补充说明的阅读卡资料――“不抵抗政策”。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仔细研读这段材料,从材料中学生了解到东北三省迅速沦陷是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所致。由于阅读卡内容简明扼要,对许多知识只是点到为止,学生阅读时会产生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此时,笔者趁热打铁,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国难当头,大片大好河山落入日寇之手,团结抗日已成为全民族一致的呼声,而此时的蒋介石,为什么还要坚持不抵抗政策呢?难道他就没有爱国之心吗?”引导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寻找原因,使知识的获取不仅限于课本内,而且向课外延伸,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此处,阅读卡无疑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极好的素材,为学生的思维拓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巧用“前言”,锤炼学生知识整合和文字组织的能力
  近几年的社会?思品中考试题体现了综合性、开放性、人文性和时代性。在解答主观题时,不仅要求根据题意多角度组织答案,而且要求语言简洁流畅,学科术语使用恰当。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有些学生虽然能回归课本,却不知如何组织答案,文字表述杂乱无章。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加强相关能力的锤炼。现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在每一单元和每一课的篇首,都有一段简短的文字――前言,其主要作用是介绍本单元或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这些文字,或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或带着丝丝悬念,引你入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前言”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巧妙利用,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整合和文字组织的能力。
  例如,八年级下第五单元第三课《世界开始走向整体》的“前言”是:“文明起源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区域的文明也曾发生过碰撞和交融。但在16世纪以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各地之间的联系很少;人们天各一方,不了解这个世界的整体面貌。那么,世界是怎样从原来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走向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的呢?”讲授新课前,笔者先让学生朗读这段“前言”,使之对新课的学习内容、目的有一个粗略的印象。而前言中问题的设置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悬念进入学习活动,为接受新知识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内容后,再回首详细讲解该段“前言”,帮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世界究竟是如何形成一个整体的,使学生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每当结束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后,笔者再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文字重新整理归纳“前言”,从而有意识地锤炼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整合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四、妙用活动,增强学生合作交流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能力和思想素质的考核,是初中社会?思品学科考试坚定不移的方向,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为此,现行教材在结构的设计上加大了“活动”的力度。“活动”分成三类:一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操作简单的活动,如案例分析、读图回答问题、开放式辩论等;二是课后的自我测评活动;三是单元综合探究活动。这三类活动既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教材结构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其功能不仅包括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还承担了一部分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这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的内容中,教材安排了一个课后的自我测评活动: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平面图草图。根据这一安排,笔者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自由组合,认真观察自己家所在村的地理位置,并画一幅所在村的平面图草图,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评比。为了能在评比中脱颖而出,很多平时不怎么留意周围环境的学生开始做起了有心人,他们或三五成群,走村串户;或两两结伴,找地图资料,真正做到了群策群力,通力合作。通过活动,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交流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也提高了。
  再如,在学完《综合探究六──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后,笔者布置短文写作《从……看社会的进步》,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进行调查,收集资料;然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参考《从交通工具看社会的进步》,写成一个简洁的调查报告。从调查、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最后成文,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联,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材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资源,也是课程标准思想和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一个有效载体。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领会中考试题所反映的精神,重视教材的作用,仔细研究和使用教材。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变“教”材为“学”材,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实效。
  

相关论文

教材能力社会学生历史资源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