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艺术语言在舞蹈形体的表现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111-01
  
   吴冠中先生认为:“造型美的基本因素,如均衡、对比、稳定、变化、统一等等,都存在于人体中。”而这些“造型美的基本因素”能在形体语言中有更好的体现。对称形式同人体结构的内在联系,尤其是韵律感同运动的联系,通过富有生命活力的舞蹈可以更进一步认识这种有机形式的奥妙。了解舞蹈艺术对进一步感受、理解形式美和艺术创造都大有益处,这就是撰写本文的主要原因。
   原始舞蹈也许更符合舞蹈的本来意义,更能顺从生命活力的自然体现。有意思的是,一些现代流行舞很多是来自黑人或生活在底层的民间。那是一个经济落后、生活简单的阶层,也是一个较少被现代生活异化的群体。在这些纯朴、本色的生存状态下滋生出来的舞蹈,更能体现姿势、动态所表达的感情和欲求,更能从中体会到自然状态下的生命活力。这种自娱自乐的体验性舞蹈,同书法创作过程中的形式体验有相似之处。在台湾的林怀民先生所创立的“云门舞集”中,有一个名为《行草》的舞蹈作品,恰好是舞蹈与书法在表现形式上相交融的极好例证。
   随着社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舞蹈开始转向职业表演,从而具有更多的表演性和传达性。通过深入的专业化加工和精心的编排,舞蹈的形式感更为强烈,舞蹈的形体语言更加多样化,情感的表达也更为丰富和细腻。
   舞蹈演员可以借助形体动作,屈伸跳转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舞蹈姿态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通过对生命的感受,对生活情态的提炼、夸张,创造出一种美的动态形式――这是从生活形象转向抽象表现的舞蹈形式。我们在《水之梦》的舞姿中看到柔情似水的形体语言,在《跳跃的力量》舞蹈摄影中,感受到激越、力量和内在的张力。一幅名为《空中和谐》的舞蹈摄影作品,使人想到植物藤蔓的缠绕,想到工艺品的设计形式,从这些相似的形式感中可以看到,在艺术形式与自然形态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在这些舞蹈所表现的刚与柔、内敛或张力中,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形体特征。
   无论是体验性的舞蹈,还是表演性的舞蹈,都来自生命的律动,这是一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动作的舒缓或激烈,节奏的快慢,同人的生物节奏有着一致性:兴奋、激动、紧张时心跳加速,闲适、愉悦时身心放松、心跳平缓。高兴时,“春风得意马蹄疾”,沮丧时,“春风无力百花残”,这些情感的生命状态中的反应,就是舞蹈形式具有各种表现力的原因所在。
   由于舞蹈的种类、流派、风格的多样化,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我们在下面通过几种舞蹈来考察不同的形式特征。
   中国民族民间舞讲究柔中有刚,圆转多变。动作的基本模式恰似太极图中对“S”形的分解与变化,在身韵训练中的手势、身段、姿态,到处都能够体现“S”形的动态特点,具有独特的中国风格。
   芭蕾舞的形式富有挺拔感。芭蕾基本功训练讲究几个字,开:一般指肩、跨、普踝关节向外、向后;绷:一般是指腿部和足部肌肉收紧,形成完整而流畅的曲线;直:追求一种直挺感,脚尖点地的舞姿更强化了这种挺拔、轻巧的形式。芭蕾舞的程式化处理,柔中带刚,挺拔的形式感极强。
   始于埃及后又流行于阿拉伯地区的东方舞,有一种世俗化的情欲表现,这种被称为“肚皮舞”的民间舞种曾被列入色情舞。它通过跨部的翘、抖、揉、摆和腹部的颤动,以及半蹲状的蹶臀、蹋腰等动作所勾勒出的形体特征,极尽原始性感表现之能事。我们可以借此认识到生活中的性感与形式感之间的密切联系。
   著名的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一书中,将舞蹈分为操练式和模拟式两种。一种是合节奏的规律,“每一个感情的动作在它自己本身上是合节奏的。这样看来,舞蹈动作的节奏似乎仅是往来动作的自然形式,由于感情兴奋的压迫而尖锐地强力地发出来”。另一种来自模拟生活的快感。格罗塞认为:“给予快感最高价值的,最主要的例如战争舞和爱情舞;因为这种舞蹈也和操练式的及其他模拟式的舞蹈一样,还供献一种舞蹈里流露出来的热烈感情来洗涤和排解心神。”这种舞蹈形式可以视为对生活动态的延续和升华。
   综上所述,舞蹈表现形式可以印证形式效应的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生命有机体的内在节奏对舒快感的影响,一是从生活中抽取的自然情态特征所具有的适宜性。舞蹈动作既是生命体内在规律的体现(如均衡感等),又反映了相应独立的情态特征,通过肢体动作的节奏变化和内在感情的张力,可以直接表现出具有情感特征的形式,这些形式效应超越了生活,具有更为隽永的表现力。
  

相关论文

形体舞蹈语言艺术
中小学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
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浅谈创新高等继续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
提升小学生汉语言文学运用能力的策略
融艺术疗育的特殊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课
浅析传统茶文化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承与
茶画艺术在美术鉴赏课的传承探讨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与现代艺术的关系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