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高原地区产后出血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6-03--01
  高原产妇长期处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原地区产妇必须采取产后出血预防和护理措施,尽量避免发生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指的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大多数发生在分娩后2小时内,是我国高原地区孕产妇死亡的第一大原因[1]。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高原地区产妇接受产后出血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高原地区产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常规异常、严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31.8±1.5岁;孕周30-38周,平均34.87±1.25周;孕次1-3次,平均1.23±0.44次。全部产妇长期定居在高原缺氧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为3700米-4800米,平均海拔4200±135米。
  1.2 护理方法
  1.2.1 孕期预防产后出血护理 督促孕妇定期参加孕期检查,若检查出孕妇出现病理妊娠、不宜妊娠情况必须立刻通知孕妇和医生,需要终止妊娠的要及时终止。指导孕妇进行适当运动,控制胎儿体重在2500g-3500g之间为最佳范围,做好孕妇及家属健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巨大儿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止孕妇出现难产、产伤等。孕妇需要加强检查,特别是心脏已经发生高原性病变的孕妇要提前入院进行吸氧治疗,氧气流量2-3L/min[2]。
  1.2.2 第二产程护理 护理人员要做好产妇会阴侧切和会阴保护措施,指导产妇掌握控制腹压的方法,正确控制腹压可以让胎头在宫缩间歇时缓缓娩出,当胎儿双肩娩出后产妇宫缩减弱,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及时静滴缩宫素加强宫缩能力,预防产后出血。
  1.2.3 第三产程护理 若产妇分娩后阴道立刻流出新鲜血液,需要考虑是否发生软产道损伤,如果存在裂伤必须进行缝合止血。若产妇阴道流出了暗红色血液、凝血块等,则怀疑为胎盘或者宫缩乏力原因,护理人员要用手按摩产妇子宫,加强宫缩促进子宫血窦闭合。当产妇分娩出胎盘后,护理人员要检查胎盘和胎膜的完整性,若不完整需要进行清理。
  1.2.4 产后观察及护理 80%的产后出血在产后2h内发生,因此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产妇产后2h内的阴道出血、宫缩情况。要做好产妇的保暖和营养供给工作,及时进行输液、止血、输血、加强宫缩、预防感染等措施。
  1.3 观察指标
  产后出血标准为:自然分娩24h内出血量>500ml,剖宫产24h内出血量>1000ml。出血量计算方法为称重法,分娩前将重产包、手术包、卫生巾等进行称重,产后再称一次,两次的结果之差按血液比重1.05换算为ml[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方差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本组患者产后出血6例,产后出血率为7.5%;输血2例,输血率为2.5%;产后1h出血量为658.5±18.5ml,产后2h出血量为669.1±25.1ml;产后出血止血时间为30.1±10.5min。
  3 讨论
  高原地区海拔平均高于3000米,气压低,氧气稀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分娩时容易出现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一级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因此高原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可能更大,发病率是平原地区的3-7倍,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增加了子宫切除、凝血功能障碍等危险因素发生率。随着人工流产率等的上升,产后出血仍然处在增长态势,该病一般多发于孕妇。预防产后出血要从孕期开始,需要及时治疗和护理。要降低产后出血的可能。同时要做好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护理预防产后出血,若发生产后出血则要及时对症止血。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产后出血6例,产后出血率为7.5%;输血2例,输血率为2.5%;产后1h出血量为658.5±18.5ml,产后2h出血量为669.1±25.1ml;产后出血止血时间为30.1±10.5min,与顾宁[4]等的研究一致,取得了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高原地区产妇应用产后出血护理的护理效果理想,安全可行,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关论文

产后高原护理地区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
腹腔妊娠的护理现状与体会
论普外科护理中引流护理重要性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浅析恶劣地区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的难点
内蒙古地区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浅谈铁路交通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