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优化教学策略 激励学习动机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缺失的成因
  (一)教师教学起点过高
  有些教师任意拔高教学起点,人为地切断学生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学生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建立在直接开平方法和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书上直接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而大部分学生由于开平方法和配方法的运用不熟练,由数字系数转到字母系数难度也较大,如果教师直接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则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潜在距离”较大,必然会造成大部分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缺失。
  (二)教学中直观和感知的不足
  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赶教学进度,或是希望在课堂中补充更多课外的内容,忽视直观教学,忽视学生的具体操作。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几何的学习还处在直观感知阶段,需要通过试验、操作才会理解抽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这一教学环节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缺失。
  (三)教师课堂提问的拙劣
  在听公开课时经常会发现教师的提问有时过于“热闹”,这种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实质启发思维的意义,有时过于“冷场”,这种“启而不发”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学习动机缺失的具体表现,说明教师的提问没有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启发不在关键处。例如,在讲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后,向学生提出第一个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为50度,另一个角为65度,第三个角为几度?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不断变换两个已知角的度数,连续问了好几个学生。这种提问要求学生做小学二年级也会做的简单的加减运算,学生当然没有兴趣。当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后,如果教师陆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它的形状是否有关?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几个直角?一个三角形最多有几个锐角?这几个问题来自不同的角度,有所变化,教学效果当然要好些。
  (四)缺乏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知识一经被阐述和证实,就成了现成的结论,并且以一种简要的形式如公式、定理等被固定下来,论证也是现成的简洁的并且常常是定型化了的,如果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现成的“死”的知识,学生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掌握的是一种孤立的、呆板的、不能由此及彼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动机缺失必然就会发生。而数学的许多的真知,都是人们通过大量的特殊的事实的观察、比较、联想、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来的结论,然后经过严谨的论证,形成严谨的数学理论。但是严谨性、抽象性往往掩盖了数学知识原有的形象、生动、创造性的一面。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揭示知识之间的依存关系与相互联系,介绍数学中的科学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经过观察、联想、猜想等得出一般性的结论等,有利于学生掌握一种“活”的知识,一种经过理解的、具有生动形象的、能够广泛迁移的知识,避免学习动机缺失。
  (五)机械记忆和对知识没有确切的理解
  在日常教学中,如果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在不理解材料的内在联系的前提下去记忆数学事实、数据、定理、概念、法则等所表现的形式,这种机械记忆只能在大脑中留下短暂的痕迹,很难长久保持和再现,因此学生难免会产生学习动机缺失。数学的定理、概念、法则、公式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学会的,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使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通过理解记忆和概括记忆才能真正地掌握。
  (六)思维定势中负迁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分强调解题技巧、方法,搞所谓“类型+方法”的解题技巧,甚至在学生尚未理解的情况下,让学生死记一些解题诀窍、程序和口诀等。这是造成思维定势负迁移的重要原因。而容易产生学习动机缺失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他们缺乏想象和联想,缺乏变通,他们解决问题主要依赖记忆和模仿,所以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讲究教学方法,通过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和判断的自觉性,尽量防止和克服导致负迁移的思维定势。
  (七)不合理的练习
  练习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更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数量的练习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是必要的,但过量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不仅耗费学生的精力,造成学生的疲惫不堪,而且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学生认知的兴趣,导致学习动机缺失越积越多。练习不应过多过深,所选习题应该有助于掌握课堂中主要的本质内容,所选习题的顺序应该合乎逻辑,这些习题应该有助于完成教育和发展任务,设法用一、二道习题使学生理解甚至掌握一般的数学方法,使学生从每一道习题中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对存在学习动机缺失的学生应该布置不同一般学生的作业,应该预先指出可能产生的困难,指出克服困难的方法,如果不对他们区别对待,学习动机缺失就会累积,为今后的矫治带来更大的困难。
  (八)对信息反馈调整的失败
  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联系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其控制和调节。每一堂课教师都有预定的目标要求和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教学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选用的方法是否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条件,信息传递的通道是否通畅,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和要求,如果发现问题后,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进行调整,就会产生学生的学习动机缺失。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掌握反馈信息,也可以在对学生发问中捕捉信息,学习一个知识点后让学生做尝试练习,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化调节作用,也可以是一堂课后的随堂测试,如再发现缺陷应及时补救。   二、优化教学策略对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由于数学这一特定的学科具有学科体系的严密性、思维的高度抽象性、教材的前后相关性,学生往往因为学习动机缺失产生于学习过程的某一环节而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就会产生连锁反应,这种数学学习的动机缺失更易累积与繁殖,从而更容易产生畏学、厌学情绪。通过学习动机缺失学生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发现,数学学习动机缺失学生都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如不能找出问题难点,不想寻根究底,须要紧张思考和克服困难的时候漫不经心、不积极思考,不能说明自己解答习题的目的,不能再现概念的定义、公式、证明,不能对学业的失败做出积极的情绪反应等。
  通过对教师教学录像的分析及对教师课后辅导行为的观察,发现这些学习动机缺失学生的学习困惑大部分来自教师课堂教学策略的拙劣。所以,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对于学习动机有着巨大的影响,优化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可以最大限度的预防数学学习动机缺失学生的产生,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优化教学策略、激励学习动机的有效对策
  (一)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发掘学科内在的美,巧用教学技巧,通过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教,让学生懂其学而增其趣。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引导学生,不仅让其激发学习兴趣,还可塑造学生人格。当然,做到这些前提是教师必须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自己能力。
  (二)先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
  学生千差万别,各种学生需求层次各不相同,教师应善于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据各自特点先行满足学生基本需求层次(缺失性动机),学生对知识才有动机需求。一个饥肠辘辘而又得不到师生接纳的学生,如何能安心学习?所以,学生的缺失性动机的满足是培养学习动机的前提。
  (三)让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经验
  学习动机是学生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学生屡遭失败,学习动机是难于维持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定时,必须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使学生均获成功的体验。对每位学生根据其“最近发展区”布置作业,让学生经过努力均获成功,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
  (四)教师善用回馈激发学生士气
  韦纳归因理论中,提及教师对学生成败归因(人际归因)及对学生以后学习动机影响很大。无论教师的回馈是正面的(赞许或鼓励),或是负面的(批评或训斥),都会成为学生对自己学习成败归因的根据。据教师回馈予以归因后,学生就会对自己以后的行为形成一种预期,预期自己会成功,他就会努力追求成功,预期自己会失败,他就会稍遇困难就放弃。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教师教学策略的的确确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缺失,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反思再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生一同成长。

相关论文

动机优化策略教学学习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