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档案管理论文

档案社会学再探

  1.档案社会学研究综述
  为了较全面地把握30多年来我国档案社会学的研究状况,笔者利用《中国知网信息资源总库》,以“档案社会学”为主题进行检索,时间限定为1989―2013年,遗憾的是检索到的结果仅为4条。除去无关文献后只剩下丁华东教授在《档案学研究》(2009年第1期)发表的《档案社会学建设的视阈与策略》。根据丁华东教授在《档案社会学建设的视阈与策略》里提到的相关文献,笔者利用百链知识数据库等数据库先后查阅到陈智为的《档案社会学初步研究》(1988年第5期《安徽档案》)、保自澄的《开辟档案社会学的研究领域》(1988年第3期《江海学刊》),曹河的《档案社会学初探》(1989年)及赵爱国的《档案学论纲》(1990年)尚未查到。再次利用《中国知网信息资源总库》,以“档案社会学”进行全文精确检索,时间限定为1989―2013年,共检索到文献102篇。由此可见,专门进行“档案社会学”研究的成果屈指可数,但涉及到这一名词的频率还是较高。
  档案社会学的最早提出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陈智为教授,他在1988年第5期《安徽档案》上,发表了题为《档案社会学初步研究》一文,提出“档案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档案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影响;研究档案工作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档案学和社会学的一门交叉学科。”[1]该文“对档案社会学思想的萌芽、档案社会学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此文是我国档案社会学研究之滥觞。”[2]
  “八十年代以后,在国际国内学术环境的影响下,我国档案学研究开始打破封闭、沉寂状态,学术气氛日趋活跃,越来越多的人相继投身于档案学理论研究,一支由档案专业教育工作者、档案实际工作者及其他有关人员组成的档案学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环境甚至不同学界的研究者鉴于原有的档案学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快速变化的档案工作实践,一些实际问题在理论上难以获得满意的解释和说明,因此他们一方面致力于修改、补充和完善传统的档案学理论,另一方面又把视角投向档案学理论中的空白点,对许多新的课题进行探讨,使档案学基础理论不断地朝着纵深方向发展,并直接推动了一批分支学科的创立。”[3]基于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涌现出一批探讨档案社会学学科问题的论著(文)。但这一研究并未持续下去,准确的说是中断了几十年。
  时至今日,档案社会学的专著只有陈智为教授1989年出版的《档案社会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丁华东教授出版了《档案学理论范式研究》(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一书,书中再次提到“档案社会学”这一概念。他指出“本书即试图运用科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库恩的范式和学术共同体视角对档案学研究及其理论的发展作一解析,研究档案学发展中的理论转变和知识体系的建构,以及这种转变与建构是如何受社会因素影响的,力求发现在档案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理论研究中学术共同体的理论和思维的转变,为档案学反思性地理解自身,认识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脉络提供理论解释,也为档案社会学的建设提供知识积累。”[4]“在档案学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的今天,借鉴社会学的方法有助于分析不同地域的不同档案管理模式,总结适用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档案实践、理论和方法。”[5]据此,作为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档案社会学还是有其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档案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1档案社会学的内涵研究
  如何定义“档案社会学”是其研究的基础与先决条件。保自澄在《开辟档案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一文中提出:“所谓档案社会学,就是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的学科”。[6]陈智为在《档案社会学概论》中指出:“档案社会学,就是运用社会学所提供的基本原理,对档案与社会的关系作专门的社会学研究。”[7]两位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运用社会学基本原理去研究档案。
  笔者认为,档案社会学是从社会学视角来审视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工作者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2.2档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档案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把这个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弄清楚。否则,研究活动就会误入歧途,走偏方向。
  保自澄认为:“档案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档案、档案工作产生、发展、变化的社会基础和条件。(二)档案和档案工作发挥作用的范围、程度和效果的社会原因,以及档案、档案工作的社会作用。(三)档案工作者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心理和智慧才能发挥的社会影响。(四)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研究。”[6]保自澄强调的是档案、档案工作、档案工作者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陈智为指出:“档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可初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档案的文化特点与文化表现。二、档案来源的社会性。社区档案、家庭与个人档案.以及各种载体形式的档案。三、档案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档案的提供利用与开放,档案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四、档案面向社会的窗口―档案馆;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的关系。五、档案事业的公共关系。六、档案工作与社会意识;档案工作与社会环境。七、档案社会舆论。八、档案立法。九、国际档案社会。”[7]陈智为强调的是档案学与社会学的交界处。
  笔者更加倾向于保自澄所提出的档案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档案社会学研究对象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档案的社会属性。“档案就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有文字、和国家之后而必然出现的社会产物。无论是古今中外哪个国家,哪个社会都必然会出现档案这一社会现象,也无论是通用文书档案,还是专业档案(包括科技档案)的出现也都是社会现象,前者是社会政治活动的产物,后者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产物。”[8]我们可从上述言论中得出,档案的来源是具有社会性的。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条件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形成。总体上说,研究档案来源的社会性,除了要了解社会这个宏观因素外,还要研究立档单位、档案员等微观因素的社会属性。   二是档案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档案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它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人类保存和利用档案正说明档案具备特有的社会作用和价值。”[9]
  档案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环节密不可分。档案越齐全完整,就越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也就越能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档案的社会价值还与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编研能力以及对档案宣传的能力直接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越高,就越能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编研能力越强,就越能拓宽档案工作的服务渠道。
  三是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从档案的社会功能来看,档案能够折射出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等诸多现象。档案工作不仅能为政治、历史、文化等领域服务,还能够为政治、历史、文化等领域保存档案,留下史料。研究档案工作在不同领域的社会影响,也是研究档案社会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是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研究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可以分别从两个层面去研究。一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档案工作者队伍整体的社会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在不同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发达程度中,去研究档案工作者的构成、层次及影响力。二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个别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当代,一批优秀的档案工作者涌现出来。如:军旅档案人刘义权、“最美”基层档案人周珍、优秀干部信息管理工作者刘珍娥等提高了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通过研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可以分析出档案工作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重要性。
  2.3档案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档案学没有专属于自己的原生性的研究方法。传统的档案学借鉴的是历史学、文献学等学科。档案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除了要保留传统的档案学的研究方式外,还应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笔者认为研究档案社会学要掌握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一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是档案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10]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10]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既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又侧重于事物的含义和特征。
  二是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的方式指的是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10]此种方法对于研究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及档案工作者的社会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他可以从利用者、社会人士的角度去了解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利用问卷、访问的方式直接地了解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
  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此方法具有很明显的间接性,通过文献资料来分析档案的社会价值与实现以及档案工作的影响与地位。

相关论文

社会学档案社会
浅谈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共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新时代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探讨
试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浅析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其
浅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改革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钢铁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探讨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