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关于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机制的研究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目前,实践能力缺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高职教育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在阻碍高职教育健康稳步发展的诸多原因中,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不高是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先决条件。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根据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践能力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时考虑的首要因素。高职教师承担着培养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的任务,其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其对实践应用技术的把握。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不仅表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还表现在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资源的统筹、职业文化环境的营造上,而这些都要依靠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概念
  在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它的主要形式是英国的“三明治”(Sandwich Education),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以及目前世界合作教育协会提倡的“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从学校步入职业生涯时就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与国外的学分制、弹性学制、师资等教学资源的社会共享、职业证书与学校课程的融合等等相比,我们缺少管理体制、人员结构、教学制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有力支撑。因此,我国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相比具有更多的内容和任务,不仅是学生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还包括专业建设,尤其是专业建设中的课程改革以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机制。
  浙江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包括顶岗实习、专业实习两种形式;建设实训基地。从与企业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发展到联合企业合作投资在校内建设实训基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在生产一线聘用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建设专业以及编写教材;开展科技开发和推广。一些院校发挥自身的师资优势、技术优势,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开发和推广。
  这些探索,大幅度的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增强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对照社会发展需要,对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水平,我们的探索还仅仅是初步的,特别市在如何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机制上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社会各界和高职院校都已认识到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但是,这种认识多停留在纸上或是口头上,真正实践起来,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整体氛围和环境仍未形成。第一,在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职资格标准中,没有对实践教学能力做出明确的要求,更没有专门的职业教师准入制度对教师的实践技能做出具体的规定。目前,高职院校每年新聘任的专业教师主要还是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而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很少。第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将实践教学能力作为高职教师职称晋升的基本条件,而科研成果和发表论文的数量成为衡量教师能否晋升的基本要求,这更加助长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第三,政府没有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义务,使企业接纳教师参加生产实践的积极性不高。
  2、动力不充足
  目前,高职专业教师提高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习惯于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授受,而不愿到生产车间进行实践操作。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教师在追求自身职业发展时必然考虑投入和收益,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高职教师还处在“尊重需要”的层面,只有在学历、科研上取得成绩,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与尊重,获得更多的收益。第二,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及职称晋升制度与普通高校趋同,主要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的考量,对于学历、教学和科研成果有硬性规定,但对于实践教学能力水平的提升却没有相关的激励机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评判标准。同时,国家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应该达到的技能标准和一定时期内培训提高的要求。因此,增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内驱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三、在工学结合环境下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对策
  1、完善制度框架
  制度是行动的先导,高职院校要想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建设,首先必须有较完善的制度安排,然后按照制度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因此,职业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应建立职业教师准入机制,将实践教学能力作为高职专业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规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任教前必须获得必要的实践技能,或者在取得经由权威机构认定的技能证书后方能取得教师资格。其次,政府部门应运用财政和税收杠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专业教师顶岗实践提供条件。目前,很多企业只关注当前的经济利益,他们认为与高职院校合作无法创造直接利润,与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相悖,因此,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真正能全力以赴帮助教师提升实践能力的企业非常少。政府作为优势资源的分配者,可以充分发挥其外部动力源的作用,采取政策倾斜、重点扶持、税费减免等方式,平衡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认识到参与校企合作符合其长远发展利益,以此吸引企业支持高职教育,帮助专业教师提高实践技能。   2、提升教学团队建设,为青年教师提供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校内外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能力为重点,开展新教师培训,重视年轻教师行业意识、职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校本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对专兼职教师实施一体化管理,将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统一编入相应的课程组,专兼职教师结对,在教学、科研合作互动中提高彼此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定期选派对口专业教师参加全国针对高职高专师资的各项培训,开阔教师的视野。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为教师更新知识、了解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提供方便。另外,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各类实验室、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校办企业等,是高职院校最具办学特色的地方,也是“双师型”教师进行长期培训的场所。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维护、更新、改造,积极开展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及专业开发和课程开发。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使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3、加强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估与考核
  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践教学的评估与考核,应针对专业特点对专业教师动手技能及实践教学能力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对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对于新进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前,可首先派送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或安排到校内实训基地相应专业实训室承担实践教学工作,进行实践教学能力的初步培养与锻炼,经系部考核合格后再承担专业课堂教学工作。对于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或欠缺的教师,定期派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实习和知识更新培训,提高综合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与推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4、树立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必然要求的思想意识
  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仅仅依靠建立的规章制度和学校是不够的,只有教师自身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内驱动力,才能利用政府和学校提供的政策自觉地参与和主动地寻找培养提高的机会。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践操作技能是企业用人的首要选项,是学生就业的生命线。从学生的角度说,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是专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从教师的角度说,实践技能是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职业规划的重要内容,对专业教师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高职院校应该围绕培养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个中心,依靠企业、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完善规章制度,打造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相关论文

实践教学工学高职机制院校实践
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
试论学分制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
试论战略重组企业文化融合创新与实践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