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根本途径

  作文是语文课教学的一部分,然而长期以来,“读”和“写”是分开进行教学的。这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是不利的。读写相结合的训练方式才是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根本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式以及两者结合所取得的效果。
  一、“读”是进行写作的先导
  1.阅读经典作品,进行迁移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把“指导”比喻成此岸,把“写作”比喻成彼岸的话,那么阅读的文章便是沟通此岸和彼岸的桥梁。一些好的文章可以作为范文,但范文不仅仅是给予学生示范,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使其找到写作灵感。学生在面对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时,往往感觉无话可说,对于熟悉的话题,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的思路不容易被打开。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学生的思路拓展了,在写作时,思路也会变得更加独特。
  比如,在写“孝心”这个话题时,学生往往会有话说,然而所写文章几乎千篇一律。其内容差不多都是送伞、生病等,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是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细节的描写。学生作文所体现出来的都是一些伪孝心,毫无真情实感。一些学生在写此类文章时,往往对内容进行编造,这使得文章充满了假话,丝毫没有真情实感。如何才能写出不落俗套、令人感动的文章来呢?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母亲的悔》,就是一篇充满感情的文章。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作者远渡重洋,留学德国,由于战事,无法归国,最终没有再见到母亲。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愧疚之情。学生在读完这篇文章后,会受到极大的震动,而后便会反问自己:“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平时该如何进献孝心呢?”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再遇到类似的话题,也能从更高深的角度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说一些假、大、空的话。
  2.阅读至理名言,提升语言技巧
  名人名言在教学活动中是常用的一种手法。在平时的作文中,引用名言警句也成为给作文添彩的一种手法。陆机在《文赋》中提到:“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在一篇文章的关键处用上名言警句,那么这篇文章就会出彩很多。名言警句在作文中的作用,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在议论文中揭示文章的观点,得出结论,使文章饱含哲理。因此,在文章中适当地引用名言警句,是提升文章文采、增加文章思想深度的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还是以“孝心”为例,关于“孝心”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比如,
  孔子曾经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但丁也曾说过:“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指导学生将这些名言警句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文章中去,不仅可以提升文章的文采,而且可以提升文章的内涵深度,使得文章所饱含的感情更加充沛。
  二、“写”是对阅读效果的检验
  在作文教学中,如果一味地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而忽视“写”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读”是输入,而“写”是输出。“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在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技巧和水平。
  1.对经典文章的仿写
  一些经典的文章魅力是无穷的。同时,这些文章又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感情以及优美的文辞。要想快速地将文章化为己用,仿写是最有效的一条捷径。比如,杨朔的《荔枝蜜》一文,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就可以仿照文章的结构以及语言进行改写。在仿写的过程中,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以及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就会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大脑中。以后如果遇到赞美某个人的作文话题时,就可以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进行写作,这样比直接的赞美,形式上显得更加含蓄,内容上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文章就会出彩很多。
  2.对经典文章进行迁移
  这种方式是将经典的文章吃透,认真研究其修辞手法、写作特点、文章语言运用等,使之化为自己的东西。例如,季羡林《母亲的悔》一文,学习后,可以将季羡林朴实无华的语言运用到自己以后的作文中,同时对于文章中的修辞等为我所用,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作文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探索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或者忽视阅读,只是强调“写”,或者只强调“读”,认为写是水到渠成之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阅读的输入,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同样不动笔去写也不会写出出彩的文章。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才能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关论文

作文教学途径结合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我国古代文学教学
试论提升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的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思路与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