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多渠道了解学生生活,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强调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各科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新知识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这一理念出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使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断地输入课堂。而前提是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生活,才能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实际中,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一、了解学生生活的必要性
  演员为扮演适合剧情的角色,不得不到相应的地方去体验剧中角色的生活。一番体验之后,在剧中表演才会如鱼得水,以合情合理的表演打动观众的心,引起观众心灵上的共鸣,产生良好的效果。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就要联系生活来教学。教师若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就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提高,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来教学,才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课文是个例子”的观点在教师的思想认识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通过“例子”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能力训练,而训练的过程是联系生活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有引出与学习内容相关且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例子,学生才能产生类似的联想,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得到增强,还能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习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师不能提供有效地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鲜活的例子的问题,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生活不够留心、不够了解。
  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引导,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教师联系生活的引导讲解时常不见效果,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联系生活教学时偏离了学生生活时空,故而引不起学生的类似联想。毕竟教师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差异。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内心情感也是多样的,经历过的、听说过的事总还有个印象,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的生活经验就会被再次激活,此时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生活积累,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推动课堂教学进程,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增强教学效果,需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天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需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渠道地了解学生的生活。
  二、了解学生生活的渠道和方法
  1.在广泛的阅读中间接了解
  (1)生活在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思想、行为等方面总有共同之处,通过阅读这方面的书籍来了解他们的生活,能够对学生有个理性的认识,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进学生生活去了解他们。
  (2)通过阅读学生的相关材料,例如,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及特长等信息。
  (3)在阅读学生习作中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他们生活联系紧密的作文练习,来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例如,在学习了《背影》后,让学生写一个片段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理解和深爱。在这一活动中,既能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又让老师多了一次了解学生的机会。
  2.深入学生生活实际直接了解
  通过与学生本人的交流或知情者的交谈以及对学生的表现直接进行观察,这是教师了解学生真实生活的最好方法。
  (1)在校园中了解。教师留心观察学生在校园内的活动,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换个位置亲自去体验、感受。
  (2)在家庭生活中了解。教师亲自到学生家庭生活的地方去感受四季的变化,走走他们来校的路程,听听学生父母对孩子的声声叮咛,体验体验他们求学的艰辛。
  (3)在课堂上设置相关情景,教师在学生完成设置的生活情景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来了解他们。
  3.走向社会来了解
  教师走出校园,向关心学生成长的社会各界人士来了解。这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校外生活的经历,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其他言行,有利于在教学中相机渗透德育。
  总之,学生在学习时,是带着生活体验走进课堂的,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了学生真实的生活,在教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把学生生活的“活水”恰当地引进课内,让学生再次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以达到理解文本作者人生体验的目的,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并产生共鸣,在共鸣中提高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以达到增强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关论文

学生增强教学效果生活语文
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我国古代文学教学
试论提升初中英语活动教学的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理答的思路与
试论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浅析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
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浅谈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试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整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