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3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护理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为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96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108-02
  子宫肌瘤属女性生殖器常见良性肿瘤,多发于中年妇女,其病发率可达20%~30%,对女性健康产生严重威胁[1]。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技术凭借其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得到妇科临床的广泛应用,同时凭借该技术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逐渐成为保留患者器官的理想方法[2]。笔者所在医院对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的同时配合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就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具体护理方法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年龄32~56岁,平均(43.69±3.05)岁;单发肌瘤12例,多发肌瘤6例;肌瘤直径3.4~5.7 cm不等,平均(4.96±0.68)cm。对照组年龄34~54岁,平均(43.70±3.12)岁;单发肌瘤13例,多发肌瘤5例;肌瘤直径3.4~5.8 cm不等,平均(4.99±0.72)cm。两组患者年龄、肌瘤数目及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具体如下:于插管全麻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建立人工气腹,压力设定为12 mm Hg,于其腹部选择3个操作孔,于左髂前上棘内侧
  15 mm处行第1孔,于右侧麦氏点行第2孔,于观察孔及第
  1孔连线中心处行第3孔。于腹腔镜下对肌瘤部位、大小及数目等进行探查,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入口,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基本生活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如下。
  1.3.1 术前护理
  1.3.1.1 心理干预 术前,患者多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耐心倾听其主诉,并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其做好充分的术前心理准备;向患者讲解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消除其内心顾虑;向其讲解子宫肌瘤的治愈案例,增强其自信心[3]。
  1.3.1.2 术前准备 对患者行常规术前检查,以进一步确定其肌瘤部位、数目、大小等具体情况,并确定最佳手术时间;了解患者其他并发症,并实施积极对症治疗,将各项指标控制在手术接受范围内;做好备皮、皮肤护理、肠道准备等处理,术前30 min留置尿管。
  1.3.2 术中护理
  1.3.2.1 入室准备 患者入室后,护理人员主动接待,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核实,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及诊断等;对其禁食禁饮情况进行检查、询问,检查其是否有活动性假牙,为其妥善保管;向患者详细解释眩晕、口感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告知其为正常现象;向其讲解体位配合注意事项,提高手术配合度;做好物品准备工作,并对器械性能进行严格检查,主要包括腹腔镜下手术器材,如气腹机、监视系统、冷光源、电刀、观察镜、双极电凝器等[4]。
  1.3.2.2 术中配合 完成入室准备后,护理人员应与医生进行全力配合。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待腹部充气穿刺等操作完成后,指导其取头低臀高位;协助医生进行消毒处理,预防切口感染;采用约束带将大腿固定,为其正确安装肩托,保证患者身体部位未直接接触金属,避免因变换体位导致患者电灼伤、滑落等不良事故的发生;保持患者静脉通道的畅通,便于及时给药;术中,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向医生反映,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注意术中保暖,室内温度控制在22 ℃~26 ℃,避免出现术中低体温。
  1.3.3 术后护理
  1.3.3.1 基础护理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并对患者切口、血象变化等进行密切观察;去枕平卧,头偏至一侧,避免发生窒息;常规给氧7 h,促进CO2的排出,改善缺氧状态;对其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反映;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影响患者休息[5]。
  1.3.3.2 饮食指导 术后6 h,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进食豆奶粉等含糖饮料,防止发生肠胀气;待患者排气后,给予正常饮食,指导其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含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加强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进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6]。
  1.3.3.3 活动锻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进行早期锻炼,术后5 h,取半坐卧位,10 h后可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避免发生腹胀,同时可避免肺部感染及静脉血栓的发生。锻炼过程中,应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出现虚脱、大汗等情况。   1.4 观察项目与指标
  (1)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术后恢复时间(包括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2)并发症:对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3)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6例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进食、排气、下床活动等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上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这一结果与崔福英[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一方面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论文

子宫护理疗效观察
情景模拟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
腹腔妊娠的护理现状与体会
论普外科护理中引流护理重要性
急诊重病监护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试论医技、药学及护理开设门诊实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