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体育教育肩负着十分突出的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在体育锻炼中,学生是在练中学,学中练,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这种身心一元、身心同一的实践过程,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属性。所以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学校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地位和作用。
  一、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体育教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教学活动的本质属性是,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适当的身体练习活动
  以生物学的角度看,适当的身体活动对骨、关节、肌肉组成的运动系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1)促进骨的生长发育,使骨表面的隆起更为显著,骨密度增厚,骨小梁配布更符合力学规律;适当身体运动,会增加关节的稳固性,运动幅度和灵活性;(2)身体活动会使骨骼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肌力增大;毛细血管数量的分文增多,血液循环加强;肌肉中运动终板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利于提高肌肉的活动能力;(3)身体活动对心血系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据研究,运动会对血管壁的结构,心脏和肌肉的毛细血管产生有利于器官供应和功能提高的影响。
  (二)体育教学对改变学生健康观念,养成健身习惯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在实践中的逐步推行,传统的体育教学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些竞技项目技术的示范和传授,“健康第一”的思想成为学校体育的目标和方向。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传授学生健身运动知识,将会是体育教学不可缺的内容。教师教给学生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动作,要使学生懂得如何科学地锻炼,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自我锻炼的主人,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从而达到增强身体素质,保持健康的目的。
  二、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世界各国人民所关心的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进行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的问题,精神都不会失调,都能以社会上认可的行为进行克服。而体育运动却有着诸多因素,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活跃思维
  体育活动能直接地给人愉快和喜悦,并降低紧张与不安,从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步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经常从事体育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紧张与竞争性等特点。在从事体育锻炼和进行运动竞赛的过程中,参与者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必定会遇到失败、困难、挫折、疲劳、受伤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体育运动能培养人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并能有效地培养人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果断勇敢、持之以恒的优良意志品质,以达到挑战自我、磨炼意志的目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以及坚毅和拼搏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三)体育运动能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疲劳
  体育活动能使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并从中得到乐趣。项目的选择以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为主,运动量以中等强度为宜,心率控制在110―150次/分,并能做到持之以性。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锻炼躯体功能,并能将由各种生活压力所致的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上的疲劳。一般的体力疲劳经过休息之后很容易恢复,而且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精神专注于运动,可暂时抛开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使不良情绪得到合理形式的宣泄,精神状态达到平衡而取得缓和,并可以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从而达到调剂身心的目的。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了竞争和不确定因素的地方,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必将步入社会的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千人千面,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有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心理缺陷,不能适应社会角色,而不同的体育运动对于不同的人群,有着特殊的作用。比如,对于急躁冲动型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下棋、慢跑等缓慢、持久的项目,加强学生的自失控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因材施教,要掌握好度,这里所谓的度,指的是适当的强度,适当的难度,要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五)体育运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体育运动具有游戏性、竞赛性、艺术性、娱乐性等特点,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满足其审美和精神的需要。体育运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多种运动锻炼、休闲的方式,使其在疲惫、紧张的学习之余,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当然,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利与弊两方面,体育运动也不例外。不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理机能,还会造成心理扭曲。因而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学生在体育运动时应注意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全面锻炼身体各部分,并注意控制运动负荷及肌肉发育的均衡性。总之,运动形式的选择应该根据锻炼者自身的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心理特点和锻炼目的而定,以达到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最大效益。
  (六)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快乐的心境,制造师生互动及同学之间互动的良好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和求知热情,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主动性、自主性,在快乐中享受体育教学带来的快乐,并以此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仅要不离弃教学内容,又要突破旧有的局限,给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练习,体会学习体育的乐趣,并进一步培养终身受益于体育的意识。所以教师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强调体育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被上课”意识转化为“要上课”,确保在学生保持心情愉悦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生的必修课,贯彻终身。

相关论文

教学学生健康影响体育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裂变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