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分析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显著上升
  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违法犯罪凸显其数量递增,犯罪率上升,领域扩大现象,从统计可以看出,刑事犯罪中70%是大学生犯罪,青少年犯罪中大学生犯罪占到了17?。而且,大学生犯罪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当前国内的整个犯罪体系中青少年犯罪占到约80%,青少年犯罪每年新增加15万,年平均增速达到了2%~3%,增长态势非常显著。另据资料显示,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犯罪率2001 年比上年上升300%,2002 年同比上升120%[1],一串串的数据彰显出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大学校园里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呈明显出上升趋势。
  二、犯罪行为危害性强,暴力犯罪增多
  目前我国教育考试体制的弊端,学校、家长不重视品德教育,片面追求应试成绩,忽视了理想、信念、品德教育,造成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错位,对人生及社会的认同发生错误。在家中,家长把子女奉为掌上明珠,骄横霸道,为所欲为,心理健康严重受损。正处于活力旺盛期的大学生,争强好胜、思想偏激、容易冲动、易走极端,情绪、情感很不稳定,情绪化严重,自控能力较差,同时缺乏道德观念的约束,法制观念淡薄,其犯罪往往手段极其残忍,情节极其恶劣,呈现出残酷性、暴力性特征,令社会震惊,最典型的案例当数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其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引起了整个社会对大学生犯罪的更多关注。
  三、大学生违法犯罪类型的典型性
  从我国的相关资料和社会现实情况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类型主要集中在侵财型、暴力型、性犯罪和网络犯罪。
  1、侵财型案件比例高,代表性强 大学生违法犯罪主要表现为盗窃。据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的调查显示,盗窃案件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个别高校高达60~70%[2]。因此在大学生整体违法犯罪中侵犯财产型犯罪占很大比例。大学校园的小偷小摸现象经常出现,小到纸笔文具、课本、参考书、校园一卡通,大到钱包、自行车、手机,甚至笔记本电脑……。另外,抢劫、抢夺、诈骗、侵占、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只是比例不大,但也应引起警惕和监控。
  2、人身伤害型案件比例较高,危害性强 大学校园内打架斗殴、故意伤害、杀人、抢劫、强奸等人身伤害行为比较集中。据某监狱对大学生在押犯的罪名统计,抢劫罪占23.95%,故意伤害罪占8.06%,故意杀人罪占4.79%,强奸罪占3.90%。暴力型犯罪占所调查总数40.70%,占有极其高的比例[3]。根据司法部门的最新统计数字,以人身伤害犯罪(20%)和性犯罪(5%)为代表的暴力型犯罪占到大学生实施的各类违法犯罪总数的25%以上。这类案件在高校内屡屡发生,严重妨害了校园安宁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3、性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伤害性强 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8~25周岁之间,生理发育渐趋成熟,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对性普遍持开放态度。据调查,有近50%的大学生对婚前同居行为表示“可以理解”。少数大学生对待婚恋问题不够严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4]。同时,过去性违法犯罪,其主体几乎都为男性。但近几年女大学生主动参与、实施性违法犯罪的情况很普遍,在违法犯罪的学生中,性违法犯罪占21.9%。当前对待大学生性违法犯罪问题,更需要重视、科学引导。
  4、网络犯罪不断增多,辐射性强 当前,90%以上的大学生都上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进行网络盗窃、网络传毒、网络传销、利用网络窃取国家安全机密和危害国家信息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利用网络发布宣传违法信息,下载和传播淫秽信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5]。近年来,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的案件快速增长,有些大学生常常利用网络作为违法犯罪工具。因此,大学生利用网络实施违法犯罪的案件数量还将继续增长[6]。
  四、共同犯罪现象突出
  大学生青春期这种乐于合群、容易结伙的心理需求,往往使其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讲究一些哥们义气,拉帮结伙。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约60%~70%属于共同犯罪。尤其对远离父母的外地学生,以加入所谓的团体为靠山,致使合法自我保护之风被扼杀,而且在团伙中极易造成犯罪心理的互相感染,一旦个别人有不良动机或犯罪意向,在从众心理影响下,便会出现连锁反应,造成群体效应。
  五、大学生犯罪趋于社会化
  高校是半社会化的场所,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缓冲时期,当前高校是开放的,必然会受到来自社会大环境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既是社会政治的"晴雨表",也是社会违法犯罪的"晴雨表"。社会中某些违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的心理弱点进行渗透,致使其违法犯罪具有内外勾结和相互交融性。据某高校统计,该校2001年大学生所犯刑事案件中,有27%都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有关[7]。大学生违法犯罪呈现出社会化倾向,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更加困难。
  六、大学生违法犯罪时间的规律性
  首先,开学初和期末的“敏感”时期。这个时候,学生可能面临补考、重修、升留级等方面的学业问题,以及假期中恋爱关系生变的打击或者新学期学费无着落的窘境,矛盾很容易激化升级。而到了期末,考试结束后学习压力骤然减轻,则极易无事生非。各种矛盾叠加在一起,相互碰撞和冲击,极易引发打架斗殴和盗窃,甚至导致严重的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其次,大学毕业前夕的动荡不安。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大学期间的矛盾、就业压力、恋爱关系变化等动荡和突变撞击着毕业生,激动、向往、遗憾、旧怨新愁等多种情绪混杂,其心理极其脆弱和危险。因此,这段时间容易发生酗酒滋事、打架斗殴、损坏公物、盗窃财物、凶杀、情杀等犯罪现象。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不断呈现出新特点,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征,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相关论文

大学生大学违法犯罪特点高校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