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中国共产党政治意识形态资源分析

  一、政治意识形态资源的基本内涵
  当代民主规范理论学派的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认为“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政治意识形态资源是合法性资源中的一种,任何的政权都离不开意识形态对其政治系统合法性的解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执政合法性的维护同样需要政治意识形态资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作出了理论解释,塑造人们对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忠诚和热爱,在价值观上影响人们的信仰,使之支持共产党的执政。
  二、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来源及其政治意识形态宣传
  (一)合法性来源
  作为一种“来日合法性”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共产党在中国社会还处于贫穷落后状态的时候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出的美好承诺,激发人们共同参与到革命和建设中来。当中国正处于不知何去何从的交叉路口时,曾经有各种各样的“主义”涌入到中国来,在这些思潮中,马克思主义带给人们一种虽未经实践却充满“激进色彩”,“表达终极价值与关怀”的思想理论。
  (二)政治意识形态宣传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它显而易见的“赋予他们的领导以合法性,即把他们的政治影响力转换成权威,而这种政治权威不仅比赤裸裸的暴力和强制来得可靠和持久,而且还能使统治阶级用最少的政治资源进行统治。”
  正因为政治意识形态对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地位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党的整个执政过程中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整风运动,便是一场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在党内外进行了大规模的意识形态宣传和推广,从党政干部到每一普通民众都要接受党的政治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形态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共产党的政治意识形态宣传让人民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思想的力量对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有序比任何武力都要来的更有效和强大。
  三、维护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地位
  (一)新时期党在执政过程中面临挑战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一种基于人们对未来社会美好期望的合理性诉求,它的属性要求必须通过时间和政绩来证明其合理性。中国人民相信马克思主义,相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共产党也同样需要实际的政绩,具体到中国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政治发展、社会公平、福利优惠来对等的回报人民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历史里,带领人民建立起新中国,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多年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制度不均衡及由此引发的系列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相对于这些动态的改变是要静态得多的,它无法给出一份具体的答案和解决方法,使得它的解释力下降,自然其合法性也会贬值。
  (二)丰富意识形态资源,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地位
  “即使是最强者也绝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向强力屈服,只是一种必要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志的行为”,因此要使得这种行为成为人们心中一种自然而然的义务或者道德行为时,需要更多非强力的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世界上各种思想和流派都可以相互对比的语境之下,政治意识形态的丰富和深化显得格外重要,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 稳定性。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固有属性,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相对稳定性就是保持其有别于其他政党和流派的性质和独特政策主张,对于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带地位的稳定有稳定作用。
  2. 兼容性。“如果一个政党没有自己的一套思想和主张,或者其思想和主张与别的政党完全相同,没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政党的定位,那么它必然对民众失去吸引力,它的生存和发展就要遇到困难。”对意识形态资源有机的借鉴、吸收和整合,扩大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兼容性,是当今思想多元化政治环境下丰富意识形态资源的重要途径。
  3. 创新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其丰富和完善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执政的合法性是至关重要的。就其本质属性而言,要使得这种政治意识形态资源的合法性基础得到巩固,还是要依靠共产党的执政绩效,让民众获得真正的实惠,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关论文

共产党政治意识形态资源中国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