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政策论文

大学生村官政策概论

  一、“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演化路径
  中央、各级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相关管理、培训、考核等机制的总和,称为“大学生村官”政策。“大学生村官”政策是国家的一个导向性政策,所以其相关规定相对概括宏观,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具体履行政府的职责、义务。各地实行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各有不同,名称也有差异。有的称“大学生村官制度”,有的称“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有的称“大学生村官”计划,有的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等。大连市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相类似的运动有两场一是乡村建设运动,其宗旨是复兴乡村社会,起点是乡村教育,并由知识精英推进,它最直接动因是旧中国农村的落后。二是知识青年下乡运动,兴起缘于20世纪50年代,结束于20世纪80年代,都知道后来却演变成了一场激烈的政治运动。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我国先后大致经历了萌芽阶段(1995年――2001年)――自发探索阶段(2002年――2005年)――全面试验阶段(2005年7月一2008年2月)――普及阶段(2008年3月至今)。伴随全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发展不断探索,大连市深入开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2009年起向纵深方向发展,重点组织实施“县以下农村的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一个乡一名农学类大学生计划”、“乡镇卫生院一院一名医学类本科生计划”,并积极鼓励各区市县积极开展“一个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而且进一步增加选派到城乡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数量。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探索中日趋成熟。
  二、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的意义
  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执政党在特定时期为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行为准则,系一系列办法、法令、措施、条例的总称。它通常以政府大型规划、法律法规、命令、行政规定、国家领导人口头指示或书面指示具体行动及相关策略等表现形式,是政府为了向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的需求而出台的一项公共政策,通过对政府、市场和公众之间的利益进行分配和调整,以达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具有公共政策的以下基本特征:政治性、公益性、整体性、超前性. 一项良好的公共政策一定要行得通,而且能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一项公共政策实施的意义所在。本文将从政治、社会、经济的是否可行等角度分析大连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的意义。
  (一)从政治角度分析
  政治可行性分析是指特定的政策被公民及公民团体理解、认同、支持并在行动上表现出合作的态度,是区分公共政策与其它政策的可行性分析的最大不同,也是公共政策可行性分析的首要内容。我们在政策分析过程中,可行性分析的完成主要是通过对政党和媒介在特定政策问题上态度的考量,或支持或反对或中立。大学生村官政策在现阶段得到媒体、学界大量的正面报道,许多优秀大学生村官的事迹见诸广播电视和报端,如大学生村官王淑媛、石磊、刑镭、周晓琳参加十八大讨论和参与中组部、农业部联合举办经验交流会等事迹,各路媒体给予了更多广泛而正面的报道;尤其是在上述大学生村官参加十八大这样的政治活动中公民团体理解、认同、支持,而且满怀期待。所以从政治角度上讲,“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意义重大。批驳或者指出大学生村官政策问题的研究与报道也少量存在,这是事物发展成长的正常规律。
  (二)从社会角度分析
  社会可行性分析包括社会多个方面的综合特征构成因素对特定公共政策态度(认同、接受和提供支持的可能性),是多种可行性分析内容中最为广泛的一个概念。其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伦理道德、传统观念、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普遍的氛围对公共政策的可行性。从实践层面上来讲,这些年的大学生村官政策实施状况显示,各地普遍存在毕业生在“干不了几天就走人”和“人在曹营,心在汉”的问题;社会对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与应对不够从容。从我国传统观念来看,尤其是站在农民的视角,“大学生”这三个字,意味着天之娇子,大有光宗耀祖的味道,尽管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对于农村出生的学生来说,都希望能够通过高考上大学,想走出农村,改变父辈所给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寻求他们所认为的更大更远的发展。而对于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而言,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往往是摔锅卖铁,用尽家底。从这层意义上讲很多家长是不原意让孩子回到农村的,因为这与他们当初的出发点完全相违背。而现实严峻的就业形势,选择大学生村官成了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而且大学生村官在农民眼中还是要高于普通农民的。于是这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大连市2011年计划选聘300名大学生到各县市区的行政村就职,实际上有近3000人报名,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录取比例达到10:1。所以对于当大学生村官并非最近的选择,但仍有实际意义。
  (三)从经济角度分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意义更加切实。所谓经济角度分析,简单的说就是有没足够资金支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从公共政策学的角度讲是指特定的为公共政策占有及使用经济资源(包含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的可能性进而实现政策目标的可能性。通常认为,政策应该保留一定的余地,当然是在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对政策过程保留财力上的支持,并由此决定政策的可行性。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的时代了,政府开始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力度,农民种地不用交公粮不用交农业税。据2009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在“三农”方面,农机具购置补贴安排130亿元人民币,增长高达225%倍;农资综合补贴为700多亿元,增长5.6%;良种补贴范围安排154.8亿元,增长25.4%;安排家电下乡补贴200亿元,增长900%倍;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实施的全面扶贫政策,共安排经费近200亿元,增长17.9% 。这些投入对于农村的发展以及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农村生源大学生在城里奋斗之困难,客观上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在人力资源提供了保障。由实践层面出发,大连市是是京津门户、辽宁省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一个首位度很高、城乡发展很不均衡的地区;同时大连市中国东北地区最南端,大连具有典型东北地区特征。大连建制镇63个,人口大约38万 。大连市域地区间发展程度差异大,县域与小城镇经济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相对低下,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注入的资金数额非常大。

相关论文

大学村官政策大学生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公共管理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方法研究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