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社会治理视阈下金堂县社区院落整治模式研究

  一、社会治理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使用了“社会治理”这一概念。所谓社会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1]
  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性、不确定性、多元化的社会,因此传统社会那种依靠单一政府去解决公共问题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社会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的合作与协商,强调各个主体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来解决公共问题。本文主要对北滨花园的院落整改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其在整治过程中运用了社会治理中的多元治理,通过党组织的指导,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了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
  二、北滨花园整治前后情况对比
  北滨花园始建于1995年,地处金堂县县城老城区,小区共有住户205户,建筑面积29000平方米,常驻人口500余人,是成都市金堂县赵镇老城区小区建设最早的几个规模性小区之一。
  北滨花园整治前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管理呈现脏、乱、差的现象。院落内下水管道经常堵塞,污水四溢,“7?9”洪灾后情况更加严重;院落自身车辆乱停乱放,一到晚上则“水泄不通”,甚至行人都无法穿越,不仅车辆经常擦挂,而且居民安全也难以保障;大门无人看守且前后贯通,外来人员、车辆随时可以从院落内穿过,治安状况极差;院落道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院落群众怨声载道;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北滨花园的入住率很低。(2)居民参与意识不强。北滨花园第一次召开全体业主大会时,全小区205户,参加业主大会的大概100户左右,出勤率不到50%,小区内的居民对本小区的事务漠不关心。
  但是经过整治的北滨花园,各项各类组织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门卫24小时值班,机动车停放有序,电瓶车、自行车进行归点,管理进一步规范;院落道路平整,绿化葱郁,墙面光洁,文化氛围浓厚,环境进一步美化;安装了监控系统,增设防盗刺网,流动人口管理、网格化管理细致深入,居家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修建了居民议事室,完善了自治管理平台,居民参与和自治的意识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区更加平安、文明、和谐。
  三、北滨花园社区整治的经验
  那么北滨花园是如何取得如此成功的整治效果的呢?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北滨花园能逐步由一个脏、乱、差的院落变成一个干净、有序、治安状况良好的新型现代化小区,是与社区中的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小区建设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好党组织
  在街道的指导下,小区院落内成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小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小组作为最基层的党组织不仅要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政策,而且还对社区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党小组的成员不仅带头引领小区内业主,而且积极调动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院落的管理和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这是因为政府具有强制力,拥有比其他社会主体更多的资源和能力。[2]所以,在目前金堂县的社会组织发展还处于萌芽以及自治组织还没有能力完全自治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对社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发展给予支持和指导。
  (二)选好业委会成员
  业委会不仅是群众参与民主、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还是居民维护自身利益的自治组织。[3]北滨花园于2013年在社区的指导下进行选举并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成员5人,并在业委会成员中选举产生主任1名作为主要负责人,然后对组织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在整治过程中,业主自治管理组织成员团结一致,组织发动居民积极主动配合推进院落整治工作。业主委员会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召开业主动员会,统一业主思想,让业主们真正懂得院落整治目的,对不理解、不配合的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直到形成共识、支持整治为止;二是狠抓宣传,业委会和社区组织文艺演出大力宣传院落整治及加强管理的意义,营造和谐社区、文明院落的大家庭氛围,共同培育居民“幸福感”;三是在整治中不怕苦不怕累,配合施工单位跟进施工、协调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监督施工质量,确保了整治工作有序高效推进。业主委员会积极无偿地做群众工作为小区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应该说在北滨花园整个整治过程中业委会功不可没。
  (三)培育社会志愿组织
  在社区和党小组的帮助和指导下,社区目前成立了3个社区志愿组织。这些社区志愿组织都是来自与本社区。这些本土的社区志愿组织与从事临时性外来的社会组织有所不同的是,他们从事的是日常性的志愿性服务工作。这些充满热心、公益心的志愿组织者主要从事免费义务为社区打扫卫生,慰问空巢老人、给老人做一些家务等。通过社区和党小组培育社会志愿组织,并且让他们参与小区的管理和建设,可以让社区内需要帮助的居民得到帮助,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能帮助社区分担一些工作,减轻社区工作者的一部分压力。
  (四)调动居民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
  北滨花园小区的居民在整治前,居民参与小区管理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因为居民本身没有参与政治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现代的商品房小区里,人与人之间处于一个熟悉的“陌生”阶段,大家没有一个共同的平台来交流。后来小区为解决这个问题,专门建立了“居民议事室”作为居民交流的平台。居民议事室的设立不单单是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流的平台,而且提高了居民参与小区建设和管理的热情。
  四、小结
  北滨花园在院落整治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最主要的成功的经验在于小区在党组织的指导下,由社区具体去满足居民的需求,并且充分调动了社区内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小区管理和建设,最终实现了多元治理。对于政府、社会和公民来说,构建城市社区多元治理机制是一个重要命题,需要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合理分工协作,以及社会力量和公民的理性参与,政府、社会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是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模式的关键。[4]因此在现代复杂性、非线性的社会里,政府不可能“事事管,事事揽”,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在社区层面上而言,政府需要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性,这样不仅能够为政府“减压”,而且能真正实现居民自治。(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通讯作者:宋长善

相关论文

治理整治模式研究社区社会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