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公共政策论文

从凯恩斯与马克思有效需求理论的比较浅评扩大内需政策

  一.引言
  1825年,第一次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在英国爆发,从此开启了世界周期性经济危机史。经济学家们力图从不同角度来解释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其中凯恩斯开创的有效需求理论被当做是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正宗。对于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凯恩斯在通论中侧重于将其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马克思侧重于表述为生产过剩,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两者有效需求理论及其对策的对比研究,对当前扩大内需政策作出评析。
  二.凯恩斯与马克思有效需求理论的比较
  (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就是能使总供给与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的需求,也是能够获取最高额利润的需求。凯恩斯认为正是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经济危机,而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第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当收入增加得越多,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其增加的幅度渐低于收入,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这会导致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第二,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包括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当消费方面出现不足时,可以通过投资的增加来拉高总体上的有效需求。并且投资的增加还具有乘数效用,进而引起消费的增加。但随着投资的增加,资本品的需求量上升,会导致其价格上涨,从而使预期利润率下降,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进而会抑制投资的积极性,投资减少,整体上有效需求不足。第三,流动性偏好规律。凯恩斯指出人们会基于三大动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投机性动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影响人们持有货币量多少的是利息的高低,而影响利息的利息率是在货币市场上由货币量的供求状况所决定。当流动性偏好较强时,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会导致利息率的上升,会导致投资成本增加,预期收益率下降。当预期收益率等于或小于利息率时,投资就不会发生。
  (二)马克思有效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危机理论体现了他对有效需求或生产过剩的理解。马克思将经济系统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求两大部类之间交换的产出值必须相等,并且产生这种交换的需求也相等。为此马克思假设在简单再生产时,工人工资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在扩大再生产时,工人工资仍用于消费,而资本家则是将部分剩余价值用于消费,部分用于投资。并且马克思假定第一部类资本家的支出行为取决于资本有机构成,第二部类资本家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则取决于第一部类能为第二部类扩大再生产提供的资本品的数量。
  由上来看,有效需求的大小似乎单纯由资本家的投资和消费的规模决定,与工人无关。然而马克思却未如此认为,他指出社会需求是由不同阶级的互相关系和它们各自的经济地位决定的,也就是由全部剩余价值和工资的比率以及剩余价值的不同部分的比率决定的。均衡的实现需要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具有一致协调性,而这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马克思认为生产过剩的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因为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客观上要求不同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比例。但是,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难以保持适当的比例。当资本家无限追求高额利润而扩大生产时,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大批工人失业,需求相对于扩大的生产明显减少。若是资本家保持原有的生产规模甚至进一步扩大,生产过剩就显而易见了。
  三.凯恩斯与马克思的政策主张比较
  既然存在上述的心理规律,凯恩斯认为就应该打破它们,设法提高消费的边际效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使其即使递减也处于较高水平。凯恩斯具有突破性的是他认为解决危机问题,不能如先前一样只是是依赖市场机制,政府要加入其中,他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解决危机和经济运行中的巨大作用,具体表现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国家直接进行消费或投资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从而降低利息率,增加投资需求。此外他提倡经济运行中有温和的通货膨胀,从而可以降低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利润,增强投资者投资的信心。
  马克思认为增加投资只能一定程度上在短期内复苏经济,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只要资本主义制度不改变,经济危机仍然会爆发,并且在上一次经济危机中扩大的资本规模可能成为下一次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认为有效需求并不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或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因此,马克思主张破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按照社会需要对社会生产进行调节。他还主张推翻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改变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状况,对劳动产品按照劳动者的利益进行分配。
  四.对扩大内需政策的评述
  自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以来,各国纷纷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其中,资本主义极具代表性的美国进行了四轮量化宽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回升。对美国这样一个以借贷消费为主的国家来说,量化宽松政策使其利息率降低,在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的情况下,能够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增加。也就是说,至少在一定时期内,凯恩斯所提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还是较为有效的,这也与他们本身以借贷消费为主的消费状况息息相关。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扩张性政策并没有造成美国经济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而这一定程度上与其经济特征以及美国在世界经济体制中的强势地位有关。
  而在中国,这样的生产过剩,很大部分是由于低收入者购买力不足导致的。马克思在应对经济危机的经济政策中提出了对社会生产部门进行计划调控,但这这需要计划部门能够准确的掌握社会经济运行的完全信息,先进科学的计划手段和相对一致的社会全体利。而这在现实经济中都不具备,并且盲目进行计划经济的后果与代价在历史中已经得到了验证。但是,马克思提出的对分配关系的改革,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对现实经济则有很大借鉴意义。对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程度而言,扩大内需更有效的政策不应是凯恩斯的扩张性政策,因为它一方面会导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另一方面,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扩张性政策更多是影响投资需求,从而会加大生产过剩的局面。因而,扩大内需应该按照马克思的思路,调整收入再分配,提高城市低收入者的收入和农民的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从而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相关论文

马克有效内需政策需求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
试论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分析及对策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论我国储蓄国债发行市场现状及其政策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构想
信息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
浅谈企业优化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的有效
适应电子商务的福建省老年教育需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