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企业理论:管理者行为、代理费用与产权结构》释解

  正如作者所言,其著作吸收了产权理论、代理理论以及金融理论等方面的进步,发展出一个“企业所有权结构的理论”[1]。科斯指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是与市场机制相对立而存在的”[2]。而张五常认为,“科斯的中心命题是,制度运行成本(交易费用)的差别致使企业出现取代了市场”[3],可见张五常关心的不是交易本身,而是契约安排。Jensen&Meckling将企业定义为“私人公司或企业只是法律拟制的一种形式,它作为一个契约关系的联结而起作用,并具有如下特征,即存在着可分的、对组织的资产和现金流的剩余索取权”[1]。那么,作为经济范畴和法律范畴的契约到底为什么具有如此重要作用,以及为什么签订契约能够产生代理费用。以下将作详细阐述。
  一、代理费用总述
  代理费用的产生离不开代理关系。Jensen&Meckling将代理关系概括为,委托人聘请代理人代理他们来履行职务 [1]。由于代理人与委托人的最大化利益不一致,委托人会采取各种措施来监督和约束代理人行为,包括签订契约以及采取一些激励代理人的办法。而契约的签订及这些方法的设计与执行必然要支付一定费用,这些费用与“剩余损失”(由于代理人的决策与委托人追求最大化价值的决策之间存在着某些偏差而使委托人遭受与福利减少相等价的货币损失)共同构成代理费用的总和。
  “剩余损失”作为代理费用的一部分,从实证上来看,不能忽略这样一个既定的假设,即监督和保证活动不可能实现[1],也就是说,在代理费用中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因素。然而代理费用本身的多寡却和监督和保证活动所付出费用的多少有关。综上,代理费用主要由三个组成部分,即监督费用(一般由委托人承担)、担保费用(一般由代理人承担)和剩余损失。
  二、代理费用产生的原因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初始投资者为了企业更好发展,需要从管理者的身份脱离出来,以节省更多时间和精力。因此,所有者选择聘请外部经理作为管理者来经营企业。这就是社会分工所引起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代理费用的产生即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后所有者(委托人)和经营者(代理人)之间在处理各自利益上发生冲突而导致的费用[5]。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大部分股权,他希望管理者能够以最大化其财富为目标。而经理人通常并无企业股权或只有少量股权(所有者一般会通过转让部分股权给经理人的方式来激励经理人按照其目标行事),那么,他自然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去经营企业,如占有企业部分资源、增加自己的福利消费以及自己心里需求上的各种满足(Jensen&Meckling把这些称作“非金钱方面的收益”),经理人的这些行为将导致所有者或大股东的利益遭受一定损失。
  在Jensen&Meckling的模型中,合一的所有者―管理者之所以会出售部分股权,是因为在保留自己仍作为管理者身份能够更多享有非金钱利益消费的同时,出售的那部分股权折现后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所得的福利大于因企业价值下跌而导致所有者财富减少的数量。更一般地,所有者退出管理人身份后,虽然不再作为经理人享有非金钱方面的收益,但通过社会分工这一提高效率的方式使得所有者能够分身去做有利于扩大企业规模或吸引更多投资的事情上,这样,企业因为吸收了更多的资金,加之经理人良好的管理天分及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即使管理者占用了不少企业资源,所有者也能从企业的价值增加中获得更多好处。
  另外,代理费用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即经理人员从事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直接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动和各项费用支出,通过所有者授权对企业内部资源拥有配置权。在经理负责制的企业里,经理人员在信息上占有绝对优势,这样就给经理人员提供利用这种优势谋取私利的机会空间。因此,可以把这种信息不对称关系形象地概括为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也就是说,经理人员可以作出两种选择,一是努力工作创造业绩,使企业的价值得到提升,自己只是获得应有的那部分工资报酬和业绩费(通常假设经理人员不持有股权),企业增加的利润则被所有者即股东完全占有;另外一种选择是尽可能多地占用企业资源,提高自己的额外收益,这样所产生的费用全部由所有者承担。显然,在缺乏激励机制的企业里,经理人员自然会作出后一种选择(付出大于回报对于经济人假设来说是不合理的)。这就是委托人千方百计采取措施监督代理人行为以及实行股权激励等机制的主要原因。
  三、如何减少代理费用
  Jensen&Meckling认为,“代理费用的存在和多寡取决于监督费用的性质、管理者对非金钱利益的偏好以及潜在管理者的供给”[1]。
  首先关注两种代理费用为零的极端情况。第一种,“如果监督费用为零,代理费用也为零”;第二种,“如果在一个产业的所有企业中有足够的百分之百的所有者―管理者,那么这个产业的代理费用为零”[1]。现在放松这两种假设,即只要监督费用足够少,或者创造条件使得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数量足够多,这样代理费用就会随之减少。因为所有者的目标是尽可能最大化其财富,因此,他必然会努力将代理费用降至最低,以期将企业价值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些外部股东同时也愿意支付一定的监督费用,从而迫使所有者―管理者减少非金钱方面的收益。这样做的好处是:企业价值增加,所有者―管理者的财富增加,虽然他为此需要放弃一些非金钱利益;外部股东也获得了好处,即“监督费用的净收益被资本化为索取权的价格”[1]。沿着这样的思路,不断增加所有者―管理者的数量,就会发现,所有的监督费用都被用在了监督自己本身,这样,监督费用很容易地被节省下来,它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代理费用的直接减少。这里可以看出,监督费用和管理者对非金钱收益的偏好同时发挥作用。在管理者市场上,如同商品市场,管理者的供给也会影响代理费用,正如Jensen&Meckling所说:“来自其他潜在管理者的竞争,则会限制管理服务的成本[1]。”
  四、总结与思考
  行文叙述并未对产权作详述分析,而是集中分析在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契约中所规定产权行为的含义[1]。Jensen&Meckling的非正式实证分析,特别是他们设计的J_M模型,相对于正式的规范性分析具有开创性,它使代理问题的理解更加形象。这种简单的模型是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特别是对一般情况的代理费用问题,如所有者和管理者并非合一的情况。之前所放松的假设或许可以简单地说明这一点,然而问题是这种实证分析是建立在大量假设基础之上,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又会遇到种种问题而难以用简单模型来解释呢?
  在浅显的学习该篇著作后,今后学习者是否应该放大自己的眼球去联系并理解更一般意义上的代理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延伸?比如Jensen&Meckling提到的所有者―管理者福利损失的度量问题,即采取何种行为可以使这种度量值最小化?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学习、考察和论证。

相关论文

代理产权理论管理者管理行为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优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卫生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