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刑事图像技术课程多模态化教学模式探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首批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刑事科学技术特色专业建设”、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李博,重庆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9-215-03
  犯罪活动日趋呈现的国际化、科技化和智能化特点,对公安刑侦、刑技手段和诉讼证据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刑事科学技术人才的专业要求日益严格。应对新形势,全国公安院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服务公安中心工作为宗旨,以加强内涵质量建设为目标,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源动力,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绩斐然。然而,就刑事技术的教学而言,无论课程架构还是教学模式仍然滞后于公安队伍职业化、正规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难以满足培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人才的实战需求。因此,深入推进公安院校专业课程改革是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刑事图像技术》课程为例,探索了新形势下如何构建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一、刑事图像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总体思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全面发展,尤其在推进公安招录体制改革以来,为高效推进《刑事图像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改革环境和发展平台,课程的教学理念更加科学,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合理,培养模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内容更加充实完备,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战,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方法更是百花齐放,教学效果积极显著。同时,也暴露和衍生出一些有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课程的教学往往注重了知识教育功能,忽视了社会服务功能;只注重了当前知识本身的传输,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积淀的网络体系构建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性;部分授课只注重课堂的理论讲授功能,忽视了课堂的实战培训功能;只注重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真正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角色。这些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多模态化教学是由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的一种新教学理论,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本文结合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从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推进改革,探究多角色、多感官、多手段、多渠道有机协同的多模态化教学新模式,更加关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适应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下的课程教学需要。
  二、刑事图像技术的多模态化教学模式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知识性
  刑事图像技术是建立在刑事科学技术、光学、电子、计算机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应用技术,不仅具有实践性,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教学中,应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贯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公安教育训练指导思想,注重相关技术的理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构建,推进技能性与知识性的有机统一。该培养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打下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从而具备进一步学习各种高新技术和利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的基础和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人才。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交叉性
  刑事图像贯穿于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侦查、移送和起诉整个过程,并且与刑事技术中的其他分支密切关联,刑事影像质量的优劣不仅是刑事摄影摄像客观性、真实性的基本要求,也决定了照片能否作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使用,还决定了能否进一步进行检验鉴定。这便对刑事图像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不应拘泥于摄影技术的教学,而应将刑事摄影与痕迹检验、文件检验、理化检验、法医和现场勘查等学科课程联系起来,加强不同学科课程内容之间的交叉融合,强化知识间的承辅作用。同时梳理课程内部知识的连贯性、挖掘逻辑联系、区别重点差异,强化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学生对整个刑事科学技术学科的理解,构建学生丰富、扎实、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凸显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培养能在毕业后即可胜任基层公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只有以实战为导向、以实用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宗旨、注重实践性科目教学,才能有效加强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刑事图像技术》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紧密联系公安实践,删除落后老化的技术方法,及时补充实用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内容,强调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实训教学正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课程中设计的实训项目,应坚持与理论知识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根据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目标,实训项目可分为基本操作训练、基础知识应用、综合性实训等类型;根据技能培养的目标层次,实训课的基本教学模式由刑事图像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刑事照相专业技能训练和模拟案件现场照相综合训练,三个阶段组成的三级递进式教学模式,既能保证学科体系的知识性和系统性,又注重了与公安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
  (四)关注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随着刑事图像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使得学校教育与毕业后岗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不可忽视的鸿沟。如何使课堂教育紧跟知识技术发展的节奏?如何使受教育者当前的知识获取能够满足和应对今后专业工作发展变化的需求?如何充分发挥在校学习的各种独特优势以充分武装学生知识储备?是影响刑事图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紧跟理论和技术发展步伐,结合工作实际需求,重新审视教材内容的时效性,科学注入计算机视觉、数字图像处理、视频分析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前沿内容,包括新摄影摄像设备的介绍使用、新公安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和发展趋势等,不仅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激发对新事物的求知兴趣,更为学生毕业后应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铺垫和能力基础。   (五)探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针对知识体系的发展、技术手段的革新、公安工作的需求变化,以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培养目标的不断提高,传统以讲授法、实训法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待优化和重构。根据课程不同知识点,分别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构建视、听、思、说、练等多维一体的多感官教学法,以期推进“教、学、练、战”的公安教学培训目标得以有效实施。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如下多样化教学方法:
  1.交叉互动式的角色学习法
  积极开展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师与学生交叉互动式的形式组织教学,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尝试。转变传统教师为讲者、学生为听众的单一角色,在教师主导下,激励学生从“听众”到“主体”的角色转变,学生围绕某一中心课题有序地展开练习和讨论,如人身辨认照相的教学环节,可以组织学生两人一组,交替扮演技术人员和嫌疑人,进行辨认照相操作。从而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传输的环节中来,各自发表见解、讨论争议、分享感悟。教师需吃透内容、精心构建交流平台、融入学生群体、参与讨论、加以引导。当学生真正培养起主角的识后,会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积极求知的良性循环。
  2.研究性和设计性的主动实践教学法
  实践技能训练是刑事图像技术教学的必要环节,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实训中加入综合性、研究性、设计性等探索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知识的不同培养目标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研究性技能训练科目,如模拟犯罪现场照相,使学生面对模拟的案例自行设计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案,通过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步骤,解决面临的问题。通过这种主动的技能训练模式,不仅巩固了学生基本的警务技能,更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探知需求。
  3.参与性和实践性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教师筛选恰当内容,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组织讨论、归纳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全班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提炼总结。比如在犯罪现场照相的教学设计中,通过模拟真实案件现场,学生以刑事摄影技术人员的身份与其他刑事技术人员互相配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照法定程序记录、显现和检验与犯罪相关的客体。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调动参与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协作精神。
  4.多元化的多感官教学机制
  仅仅依靠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刑事图像技术这种技能型课程的教学要求,更难以激发学生对刑事图像技能锻炼的兴趣。公安图像处理、犯罪现场照相、人身辨认照相、痕迹物证照相等核心教学内容,都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通过在多媒体技术中穿插真实的案例图像、视频资料,借助教学模具、教学设备演示操作,参与模拟或真实的案件现场实地教学,能够以多种形式生动地表现不同教学内容,构建视、听、触、思、练等多渠道、多感官的教学机制,将重点、难点变成亮点、趣味点,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领悟力和掌控力。
  5.多角色整合的新颖教学模式
  公安院校主要采用班建制的教育模式,在刑事图像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今后工作岗位的发展需要,在班建制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行导师制、教官制的教育模式,导师和教官,既可由刑事图像教师担任,也可请实战部门的刑事技术人员担任。这种模式具有师生关系密切的特点,师生之间是一种“导与学”的关系,不仅充分发挥了导师各自擅长的专业技术优势,导师亦可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指导,同时对学有余力和具有专业探索兴趣的学生,导师可指导其参与一些研究性工作,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的科技水平。
  (六)完善多维、多级、多阶段、多形式的考核机制
  刑事图像技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传统单纯的期末闭卷考试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为此,有必要探索阶段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建立多维度、多层级、多形式有机整合的考核机制,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直观反馈,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和指导。
  多维度的考核机制用以弥补传统试卷考核只能反映学生理论知识层面水平、忽略技能掌握水平的不足,建立以试卷考查、实训实验测试、实际案例综合考评等不同角度相结合的多维一体考核机制,全面真实体现学生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多层级的考核机制立足于不同内容的不同难易程度和培养目标而构建,可设计为基础知识技能、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知识技能的三级递进式考核机制。具体地,可将数码相机的使用、数字图像基础等内容划归为基础知识技能,考核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对公安图像处理、现场照相、人身辨认照相和痕迹物证照相等内容划归为专业知识技能,应紧随教学进度、精心设计实训操作项目、实时地检验学生的专项能力。在完成整体课程的讲授之后,有必要结合办案实践,模拟盗窃、杀人、制毒等犯罪现场,分组对学生的了解案情、巡视现场、制定计划、实地拍摄、编排制卷等操作进行综合知识技能考核。
  多阶段的考核机制是在完成每个单元的学习后,即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考核方式可灵活多样,只有在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比如只有顺利通过对数字图像基础知识以及常用图像处理软件的考核后,才能进行公安图像处理的教学;只有通过数码相机的使用和基本拍照任务的考核后,才能进行现场照相、辨认照相、痕迹物证照相的教学。该模式可以为教学提供及时的效果反馈,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弥补,防止问题的累积。
  多形式的考核方法主要针对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特点,制定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习作、调研分析报告、实验实训操作、笔试答题等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比如对数字图像处理的考查,应该结合该内容既有一定理论性又有较强操作性的特点,对数字图像的基础知识设计课堂知识问答,对公安图像处理技术可设计上机实践操作的考查方法。而对人身辨认照相的考查可单独设计小组实训的模式,两名学生交替扮演技术民警和犯罪嫌疑人,进行实际拍摄和照片导出、编号、存档等操作,教师对学生的操作细节进行考评和指导。
  三、结语
  通过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不仅关注新的教学理念,更重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不仅注重基础实践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更注重场景模式设计,充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按照验证、设计、综合、实战的属性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训项目,更关注培养学生的实际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期适应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下的课程教学需要,为培养理论扎实、技术专业、用之能战的未来警察创造良好的课堂教育机制。

相关论文

图像技术课程教学探究模式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写生课程融入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应用
电商直播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构想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时代拼多多盈利模式研究
电商营销模式的新变化分析——以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