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问题与对策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着重培养的是从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技能型人才,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是当前高职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工作。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其职业素质的提升,确保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亦能提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校企双赢。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学校要通过对校企文化融合模式的探索与深化,实现校企文化的优势互补、融合互动。
  一、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零距离就业”。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主要进入企业一线岗位,校企文化的有效融合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及企业文化,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体会到企业的竞争压力和职业责任感。高职毕业生在进入企业以后往往会出现频繁地跳槽的现象。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单就技能和知识而言,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够适应企业的需要,但对于企业的管理规章以及相对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则显得较为无助,在新的环境中难以融入其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大量融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园中处处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自觉按照企业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能够尽快适应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和校企无缝对接。
  (二)高职院校强化校企文化融合有利于提升企业与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校企双赢。企业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将本企业中核心的精神,企业制度与管理观念传输给高职院校,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安排相关专业课程的讲授、实践;与企业一起构建校企文化交流平台;再将拥有良好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准员工”输送给企业,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文化双赢。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使高职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完成角色转换,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也有利于高职学院培养出满足企业工作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三)有利于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难题。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呈多样化趋势,但教育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却呈现出不尽同步的趋势。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失控现象(即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和企业某些重要岗位空缺)。一方面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短缺。实际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模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熟悉操作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突出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解决这一难题。
  二、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层次较为低浅。很多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并未将文化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只是将其视为“第二课堂”内容的有益补充,排除在了教学实践环节外。有的高职院校单纯地认为文化融合就是文化互动,校企联合举办文体活动,邀请行业专家老总来校作讲座,互动交流一下,就算是引行业企业文化入校了;有的认为融合就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在校园塑名人雕像,摆几件器械作点缀,在教学实训场所弄点机器设备、贴张企业标语、竖块警示牌就好了;还有的高职院校对于与之融合的企业文化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研究,简单的为了融合而融合。
  (二)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内容与形式过于单一,重硬件轻软件。很多高职院校校企文化融合还停留在单一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这些合作易操作且见效快,但与之相比,文化融合则因内容虚幻而显得无从下手,合作无论力度、广度还是深度都远远不及前者。校企双方由于对两种文化到底该如何融合、人才培养环节中具体要融合到哪一步、各自作用应如何发挥等未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和科学系统规划。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尽管校企双方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实践,但收效一般。
  (三)高职院校在选择校企文化融合的企业上存在一定偏差。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系统性、创新性、传承性等诸多特征,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沉淀过程。应该说,目前与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真正称得上有企业文化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企业创办时间不长,企业规模不大,再加上认知存在问题,自身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培育文化的过程。他们当中有的尽管已经建立了企业文化,但其所谓的企业文化并不成熟,更多的是出于对行业文化的认识,缺乏自身独特性,文化输出与传播的价值有限,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选择与什么样的企业开展合作需要精到、审慎。
  (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存在偏差。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性过强、职业性不足,部分教材内容老化,与企业岗位实践的内容与要求脱节等问题,尤其是缺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以产品生产为主线的流程式课程体系的开发。此外,由于专业教师缺乏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现状,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取舍不合理,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所需知识存在较大差距,即使经过对口企业的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学生仍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企业岗位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这明显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也相当不利。
  三、高职院校加强校企文化融合的主要策略
  (一)更新办学理念,丰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文化的变迁,高职院校应基于校企文化融合更新其办学理念、丰富和拓展培养目标的内涵,切实关注学生的真实需求,提高其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企业与社会的需求。
  (二)基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层面实现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在确定课程目标时既要兼顾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又要满足岗位职责与职业能力的需要。在专业课程授课的过程中,更多采用案例解析,情境教学等方法与手段,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与精神传递给学生。高职教育只有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开展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加强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才能真正提升高职教育的内涵与质量。
  (三)引进企业标准,优化评价体系。在选择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评价标准中,我们应摒弃过去那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依据的终结性评价标准,坚持开放化、多元化与立体化地评价标准体系。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的用工标准和能力要素(包括文化特性在内),根据专业不同,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积极建立由行业企业、毕业生以及社会第三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和体系,评价主体包括学生和职业人,评价过程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涵盖在校期间、毕业后 1 年、毕业后 3-5 年三个阶段,评价指标应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等,全面客观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论文

院校文化对策融合问题高职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试论互联网平台异化导致的伦理问题及
浅谈卫生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提升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