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利率市场化影响金融稳定理论研究综述

  1.研究背景
  自2002年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开始,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近年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重要进展,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先后实现市场化,人民币贷款利率管制也全面放开,目前仅保留对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中的作用显著增强。然而,利率市场化在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的同时,金融的不稳定性也随之而来。Asli Demirg和Enrica Detragiache(1998)根据经验数据模型,对25个危机事件分利率市场化化和利率未市场化化进行概率估计,结果发现如果没有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所有国家发生危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在25个危机事件中有7个在没有利率市场化情况下发生危机的概率不到1%。郭永智(2007)认为所有国家的金融脆弱性都在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增大2-5倍,原因在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以及经济货币化程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因而在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后所造成的市场振荡,相对来说对发达国家更为持久一些,因此表现出利率市场化之后,发达国家的金融脆弱性增长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现象,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在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其金融脆弱性仍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左右。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需要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时,考虑自身的金融脆弱性,以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障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条件、传导机制以及外部环境尚不完备。因此深入研究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稳定性关系,对在金融稳定前提下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与金融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2.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于利率市场化理论和金融脆弱性理论都分别进行了不少相关研究,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对于金融危机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缺乏对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脆弱性两者的综合性定量研究,对两者关系的定性分析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丰富我国利率市场化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研究的理论。
  3.国外研究现状
  1973年,Mckinnon和Show提出了“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在他们看来,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对利率实行高度管制,使之低于市场均衡水平,进而保证国家重点支持项目能获得廉价资金的保障。过低的利率水平在降低储蓄意愿的同时,更刺激了资金需求。超额需求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配给手段引导资金流向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而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保护和实际上对自身债务的刚性兑付又加剧了这种资金流向的不均衡。因此,金融市场被人为分割成了受利率管制的官方市场和不受利率管制的自由市场,后者利率远高于前者。生产效率较高的中小私营企业只能通过内部积累或利率较高的自由市场筹集资金,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低下,寻租腐败泛滥,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麦金农和肖认为,金融抑制必须得到解除,各国应当逐步放弃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进行以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代表的金融深化,使利率能够真实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配置,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欠发达的现实,麦金农和肖认为,私人企业投资主要靠内源融资是普遍现象,投资需求越大,所需资金积累就越多。这种需求与积累之间的互补关系,而非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的替代关系,使得储蓄与投资同向变动。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增加,因而也可以导致投资增加。事实上,麦金农和肖在对1962-1972年间61个发展中国家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投资率与实际货币需求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提高实际利率确实能增加储蓄和投资。
  然而,以Stig1itz和Weiss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却认为,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加重逆向选择,导致逆向激励,增加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在信息不对称、市场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和宏观经济不稳定等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会扰乱金融秩序,危害经济发展。因此,斯蒂格利茨等提出金融约束理论,建议政府先将利率限制在稍低于均衡利率的水平,创造租金机会,激励金融机构,再逐步解除利率管制。
  4.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利率市场化的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对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研究。韩鑫韬(2011)研究了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认为韩国第一次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一是选择1988年全面放开利率管制的时机不当,1988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大幅震荡,美元加速贬值,全球通胀高企等外部因素威胁着韩国宏观经济环境。二是金融监管没有到位。放松金融监管和银行准入门槛,导致银行业竞争加剧,并出现恶意竞争。三是国有银行私有化改革不彻底,国有银行私有化后,其产权约束机制和经营体制没有得到相应完善;刘东庆(2012)研究了印度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认为当前印度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实际利率长期处于负利率水平,导致银行存款大量流出,流向了楼市、股市,推高了物价水平和资本价格,催生了高通胀和高房价,利率管制,过度的负利率造成了一系列的“扭曲”现象的发生,长期固定的存款利率水平到了不改不行的境况,由鉴于此,印度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完成利率市场化。印度利率市场化是提高商业银行效率的必经之路,是解决通胀和利率倒挂的选择。利率自由化对印度银行界影响很大,在利率管制下,银行业利润主要得益于较大的存贷利差。一旦取消利率管制,银行业竞争的增加会使主要依靠利差盈利的银行面临巨大挑战。而且,短期快速的利率市场化会出现斯蒂格利茨和赫尔曼论述的金融市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孔丽娜、郑新(2011)对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经验进行了研究,认为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都是在宏观经济极不稳定的背景下启动;金融市场还有待完善,资金价格还不能真实反映市场供需水平,利率市场化机制失去运行的基础;作为市场微观主体的金融机构运营机制还不健全,政府监管还不到位;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式过于激进,风险较大;激进式改革并非是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妥选择。从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来看,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成功概率大于激进式改革。采取渐进式改革,逐步放开对利率的管制,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能边改边总结经验,为弥补政策的不足创造时间和空间,从而为最后实现完全自由化铺平道路;二是可以相对缓解利率放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造成的冲击。■

相关论文

理论研究利率理论影响金融研究
办公自动化发展对现代文秘工作的影响
微生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科的研究
借助数据加密技术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
做好文秘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
新形势下将柔性管理融入企业人力资源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风险管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
浅谈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服务研究中的实
论我国不动产更正登记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