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生态批评视角下雅克?阿诺的动物电影

  一、引言
  法国导演、编剧雅克?阿诺1943年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埃松省。1964年从法国高级电影研究学院毕业后被征入伍,并被派往非洲中西部的喀麦隆从军。这片孕育了人类起源的神秘热土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一次专访中,雅克?阿诺说:“我以前不了解非洲,但来到那样一片热土,我看到了非洲民众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这样狂野而自由的生活状态让我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也让我深深地爱上了非洲。可以说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一生,如果我不曾去过非洲,我也无法成为现在这样的一位导演。”[1]正是这样一段特殊经历让他对动物的生存、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情有独钟。
  二、雅克?阿诺的动物电影三部曲
  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电影一直围绕各色人的生活和情感展开叙事。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才出现真正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这种电影不隶属于任何一种传统的电影类型,它是“通过展现与人类共存于世的另类生命状态,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审视自然和生命的全新视角”[2]。
  雅克?阿诺的三部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子熊故事》《两只老虎》《狼图腾》都属于用纪录片手法拍摄的动物剧情片。虽然都有剧本,但对动物的拍摄却运用“客观记录的方式捕捉动物原生态的表现……最大限度保留并还原动物至情至性的本真面貌”[2]。
  1988年,雅克?阿诺拍摄了从熊的视角看世界的影片《子熊故事》,并凭此获得第14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导演奖。影片取材于1885年发生在美国洛基山脉中人与熊之间的真实故事,围绕小熊约克、成年公熊和两个精明干练却不乏对自然有着谦卑之心的猎人之间展开,讲述了小熊约克因意外失去母亲后和一头成年公熊在森林中的惊险经历。雅克?阿诺没有把熊当作和人对立的存在,而是将熊视为和人一样有着亲情、温情等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加以观照。虽然影片的主演是不能说话的食肉猛兽,也没有任何旁白,但是观众通过熊独特的言语和非语言行为感受到它们人性的一面。
  时隔16年,雅克?阿诺拍摄了第二部动物题材作品《两只老虎》。故事以20世纪20年代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为背景,主角是一对老虎兄弟――库玛和桑哈。它们出生在茂密的丛林中,英国猎手艾丹在一次猎杀行动中发现了老虎一家。偷猎者们抓住了它们,两兄弟的命运由此发生了改变。生性凶猛的哥哥库玛被卖到了马戏团,圈养在笼子里的生活逐渐消磨了它的锐气。性格温和的弟弟桑哈先是成了长官儿子拉奥的宠物,和他同玩、同睡。然而,好景不长,在家里宠物狗的挑衅下,桑哈咬死了它,结果被送去培养成“斗士”参加比赛。虎兄弟再次相逢时,变成了敌人,打斗中彼此相认,深情对视,往事历历在目……最后,两兄弟逃出斗兽场,回到了丛林。当艾丹和拉奥找到这对可怜的兄弟时,再也不忍心下手,于是他们转身而去,两兄弟在母亲的召唤下回归自然。影片中的虎兄弟被刻画成弱者,人们印象中威猛凶残的森林之王形象被颠覆了,与之形成鲜明的是人类自私、贪婪的本性以及对待动物的残忍。“导演阿诺通过该片对人性的罪恶进行揭露,为动物打抱不平。”[3]
  2009年,雅克?阿诺接下《狼图腾》的拍摄工作,经过漫长的前期准备、驯狼、拍摄和后期制作,于2015年2月19日上映,票房近7亿,导演本人也因此片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与之前拍过的熊和老虎相比,狼的拍摄难度更大,因为“据说熊、老虎都是生物链中高端的动物,它只要有吃的,有交配,除此之外没有什么要求。但是狼不是,狼特别敏感,它对人类有一种警惕或者恐惧”[4]。影片通过北京知青陈阵在内蒙古草原的经历,描绘出一个崭新的狼的形象:它们是草原人的图腾,是猎杀獭兔、黄羊等草原天敌、保护人赖以生存的草原英雄。影片中草原上的人去世后会天葬,即把逝者置于草原荒野,等待狼群吃掉遗体,实现灵魂回归腾格里,回归长生天的愿望。
  三、从生态批评理论解读雅克?阿诺的动物电影
  生态批评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态批评”进行了界定。1978年,美国生态批评家威廉?鲁克尔特首次提出了“生态批评”的概念,明确指出生态批评就是要“将文学与生态学结合起来”“为文学研究提供生态学和生态学概念”[5]。19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汉斯明确指出:“生态批评意味着从社会和地球的语境中考察文学(和其他艺术)。”[5]哈佛大学英文系教授劳伦斯?布伊尔则认为,生态批评通常是在一种环境运动实践精神下开展的。换言之,生态批评家们深切关注当今的环境危机,很多人还参与各种环境改良运动,他们还相信,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和文化研究可以为理解及挽救环境危机做出贡献。下面就雅克?阿诺导演的三部动物电影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危机意识进行分析,揭示出导演对人类与自然命运的反思。
  (一)消解人类中心主义
  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宇宙之灵,万物之主,一切自然事物为人而存在。一切都要以人为中心,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人的利益服务。近代人类中心主义则主张: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他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而毁灭或灭绝任何自然存在物。长期以来,作为自然界的生灵,动物一直和人处在不对等的位置。
  自从电影处女作《高歌胜利》问世以来,雅克?阿诺还拍摄了《轻举妄动》《火之战》《玫瑰之名》三部充满现实讽刺意味、讲述人类文明的电影。从1988年起,导演把视角转向了动物,陆续拍摄了三部以动物为题材的电影,以全新的视角让观众通过影片去认识与人类共存于世的动物。这些影片都围绕动物展开,它们不依赖于人类,自己独立生活和行动。前两部电影当中的动物主角都有自己的名字。《狼图腾》影片中虽未出现动物的名字,但是导演专门在最后的字幕中向17只狼和5条狗致谢。在影片当中,人类不再是处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动物和他们一样,也是有生命的独立个体。在《子熊故事》中,当妈妈被巨石砸死后,小熊约克痛苦地呻吟着,试图推开巨石去施救,努力失败后,小熊默默地抽泣着,静静地躺在妈妈身边,像一个痛失亲人的孩子一般,惹人怜爱,不禁让人动容。在《虎兄虎弟》中,导演抨击了人类侵害动物权益的种种恶行――狡诈的族长在艾丹被抓后,把库玛卖进了马戏团,马戏演员塞莱汀用鞭打的方式对它进行残酷训练,让它进行跳火圈的表演。弟弟桑哈几经辗转被送去培养成“斗士”。当地国王为了取悦他的新未婚妻,让两只老虎在斗兽场进行一场斗虎比赛。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让动物从事表演活动,这导致它们的苦难,侵犯了动物的权益。电影《狼图腾》颠覆了传统文学作品对狼凶残狡猾描述,让观众对狼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它们和人类同属于大自然中的一员,是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维护着生态平衡。它们的机智、忍耐、勇敢、团结让人类心生敬畏。可见,动物和人一样,有温情、亲情、友情等真挚的情感,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有理性的思维,有包容的心胸。三部影片都出现了当人和动物对峙时,动物动了恻隐之心,最终选择放弃,宽恕了人类。此时,人类才重新开始反思自身的行为,明白了生命的真义――众生皆平等。   (二)走出二元对立
  三部影片中不仅关注了动物的权益,体现了非人类主义中心思想,而且阐释了超越二元对立,走向多元共生的理想。
  1.人与非人。三部影片的绝对主角都是动物,人只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配角。导演通过这三部影片所呈现给观众的 “不再是居高临下地表现动物的动‘忠诚’之类的品质,而是将它们视作与人类共存于这个世界的另一种‘非人’的有情生命”[2]。人类应该以平等的目光来审视动物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万物平等的价值观,维护动物应该享有的权益,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2.人性与兽性。熊、虎、狼都是强壮的食肉动物。在人类眼里,它们是凶猛残忍的“食人兽”“血兽凯撒”“嗜血野兽”,很少会把它们视为受伤害的弱者。当人类为了娱乐或商业利益猎取动物、笼中驯兽,让它们去马戏团表演、去斗兽场残杀时,是否想过它们也是有家人的,它们也有和人类一样的情感体验。可恶的猎人受到金钱的驱使,残忍地剥去约克妈妈的皮毛,打散了库玛一家,取狼皮、狼心、狼牙。他们的残忍与丑恶和这些动物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影片中公熊和小熊的友爱、库玛和桑哈的兄弟情谊、动物对曾经伤害过它的猎人的宽恕,让人不由得对它们心生敬畏。动物其实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3.文明与野蛮。导演颠覆了人们对于以往印象中代表文明的人类和代表野蛮的动物的形象。导演通过电影所呈现的熊、虎、狼都是有思维、有感情、闪现着人性光辉的“非人”的有情生命。人类则被刻画成打着文明的旗号残忍对待动物、利欲熏心的形象。人类文明搅乱了老虎一家快乐的生活,破坏了人和动物赖以生存的草原环境。《狼图腾》片尾吉普车追逐狼群的片段,使人不由得想起影片前半部分,狼群追击黄羊群、袭击羊圈和血战军马的场景。此时,代表人类文明的吉普车变成了可恶的“狼”,狼则成了可怜的黄羊和军马。
  导演试图通过影片警醒人类,如果人类一直与动物和自然界停留在“二元对立”的状态,矛盾冲突就依然存在。只有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体会到“二元统一”的真理,认识到人类最好的生存方式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相融与共,才能缓解生态危机。
  (三)提倡生态整体观
  表面上看,《狼图腾》讲述了草原上的人和狼的故事以及蒙古人对狼精神的崇拜,实际上是用狼的故事引起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渗透一种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忧思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实际上导演想要传达的是一种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和多元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念。对于草原牧民来说,草原就是最大的命。如果没有草原,一切的生命也无从谈起。黄羊、獭兔等这些食草动物对草原的破坏极大,如果没有狼群来维护草原的生态平衡,那些繁衍能力很强的食草动物会吃掉整个草原植被,最终将使草原将变成沙漠。草原上的人、牛羊和马,一切的一切都将不复存在。透过影片,人类认识到了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命整体,整体与每个个体环环相扣。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关系被破坏,都会造成一系列关系的损坏,最终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人类只有从生态整体利益出发,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界生物的关系,理解每种生物在整个生态中的作用,才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四、结语
  电影是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来塑造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现代艺术的手段。人类掠夺性的资源开发使得许多动物濒临灭绝,大片森林消失,生态系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要建设美丽家园,除了植树种草、减污降耗等基础建设,人类还必须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地对待自然万物,重建与自然整体及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和谐相处的关系。这也正是雅克?阿诺导演的动物电影所要传达的生态价值观念。

相关论文

视角批评生态动物
东北振兴的中国经济学视角及其产业选
深化改革视角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
浅谈双系抚育视角下的离婚对农村家庭
浅谈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管理会计应用
浅谈儒家文化视角的中国旅游业高质量
发展乡村旅游视角下乡村文化建设探讨
微生态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