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兰州刻葫芦的历史渊源及其三大家族艺术成就探析

   [中图分类号]J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60-02
   在我国的葫芦市场上,北京有纸模葫芦(也叫范制葫芦)、天津有押花葫芦(也叫砑花葫芦)、山东有烙葫芦,而兰州有雕刻葫芦。兰州雕刻葫芦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间技艺,主要用刀或者针在葫芦表面进行阴刻,来体现中国传统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和书法,然后涂上松墨,令其线条明晰。虽然它与牙、玉、木、石雕刻所用的材料及表现手法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艺术价值丝毫不比其他雕刻逊色。随着历代民间艺术家的不断发展创新,兰州雕刻葫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工艺美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一、兰州雕刻葫芦的历史渊源
   兰州雕刻葫芦也称兰州刻葫芦,始见于清光绪年间。许多说法都提到一个姓王的裁缝,说他是兰州第一个在葫芦上刻画图案的人。而据《皋兰县志》记载,光绪十八年(1892),艺人王鸿平等人在葫芦外皮刻画戏剧人物脸谱。也有人说,王裁缝就是王鸿平,但真情现已无据可考。到了民国初年,有几个人别出心裁,在鸡蛋葫芦上雕刻以刀马人物和风景名胜为主的情节,作为儿童玩具销售,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至张广建督甘时期(1914~1921年),由于张广建的提倡和艺人李文斋创造性的劳动,兰州雕刻葫芦一举由民间跃入上层社会,成为官僚士绅互相馈赠的艺术珍品。
   说起兰州刻葫芦的历史,第一人应是王裁缝,但从有记录的真实姓名的人中说开来,则首推李文斋。据说当年“李文斋刻得好的,一个葫芦能卖一个大洋”。李文斋擅长书画,诗文俱佳,他将“王羲之爱鹅”、“竹林七贤”、“十八罗汉”、“渊明赏菊”、《桃花源记》、《兰亭集序》、《赤壁赋》等故事、传说和诗文变成刻葫芦作品,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引起了工艺美术界的瞩目,从此使兰州刻葫芦得以名扬天下,登上了工艺品的大雅之堂。
   二、兰州刻葫芦三大家族及其艺术成就
   从李文斋时代发展到现在,兰州刻葫芦的艺人队伍日趋庞大,最有名的是以陈家、阮家和王家为代表的三大家族。
   (一)陈氏家族及其成就
   兰州刻葫芦以甘肃省特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陈唯一先生为代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和技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以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精湛的工艺手法,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精品。陈唯一在刻葫芦业的贡献值得推崇,他发明了三角刀刻的技法,可谓独辟蹊径。他与人合作的《红军长征万里图》一面世就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1991年,他在两个直径不到4厘米的葫芦上刻成了5000多字的书法作品《道德经》,轰动了当年甘肃工艺美术博览会。1995年,他又和女儿陈红同台献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别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陈红,2005年被评为“甘肃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曾获得第4届、第6届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陈红从小随父陈唯一学习书画、雕刻葫芦,17岁开始从事雕刻葫芦的设计与制作,擅长雕刻刀马人物、动物、古典题材、寓言故事、敦煌壁画题材、佛教故事等。
  陈氏刻葫芦第二、三代后继有人,陈唯一的两个女儿陈红、陈兵等都是甘肃省名列前茅的艺术人才,和父亲一起被业内誉为“三陈”。目前陈家三代计有15人从事微雕葫芦的创作和经营。他们打破以往刻葫芦只有单色的古老模式,大胆创出多彩葫芦,使画面更加丰富。
   (二)阮氏家族及其成就
  阮家早期的代表人物是阮光宇,它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宋家营镇一个书画世家。他把高超的诗书画印修养和雕刻技艺引入这一古老民间艺术中,不仅把兰州刻葫芦艺术推上了一个新高度,也奠定了阮氏微雕葫芦的根基。他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刻意求新,把《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作品中的人物巧妙地刻画在葫芦上,并配以诗词文字、风景山水,使刻葫芦这一民间工艺更臻完美。他还组建了兰州特种工艺社,推出专业刻品,使兰州刻葫芦大放异彩。20世纪50年代被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专题片在国内外介绍。史志称他为“刻葫芦专家”。
   其子阮文辉,多才多艺,善中国画、漫画、书法、篆刻、泥塑、雕刻葫芦、烙画、陶艺、根艺、石艺等。20世纪80年代,阮文辉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把阮家微雕葫芦推向了高峰。他继承父业、博采众长,将雕刻工艺分为“描写”与“雕刻”两种。所谓“描写”,是在葫芦的外表用特制钢针将表皮刺破,镌刻书画,涂以松墨;所谓“雕刻”,是以小刀将葫芦硬壳刺透,用粗线条描绘人物、山水、花卉等。他在雕刻上独具匠心,针、刀并用,以刻、铲、刮、磨等多种方法,将中国画的勾勒、点垛、渲染、皴擦等手法用在刻画葫芦上,仿制出历代名家泼墨写意山水以及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风笔意,使雕刻葫芦工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如其作品《敦煌飞天》,在直径5厘米左右的葫芦上,刻有120位飞天,有的吹笛,有的抱筝,有的反弹琵琶,人物个个弯眉秀目、樱唇含笑、婀娜多姿,就连飞舞的丝带和婀娜多姿的纤手也楚楚动人。《东坡赤壁夜游图》,是在l枚直径2厘米的椭圆形葫芦上,刻有一叶扁舟,舟中6人神情迥异,栩栩如生,舟外远山近树,疏密有致。同时还刻有537字的《前赤壁赋》,字迹秀媚、工整清丽。阮文辉运用丰富的国画知识和功力,创造“水墨写意”、“仿名人书画”、“彩雕”、“微刻”等技法,所雕刻的“150个儿童游戏图”,“唐诗204首”,“敦煌飞天120身”及“桃源行”、“夜游图”、“八仙歌”等4套6枚微雕葫芦被定为国家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他也被国家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他的微雕葫芦被列为国家级珍品并为国家珍宝馆收藏,手捏民俗泥人获全国一等奖,均被称为中国一绝。其美术和工艺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获奖。他还长于诗、词、散文和随笔等写作,著有《冷余诗草》、《走人风雨》、《艺术随笔三百题》等。    阮氏微雕葫芦也后继有人,其子女阮琦、阮琳、阮力和弟子吕崇辉都是其中佼佼者。
   (三)王氏家族及其成就
   王家即王德山一脉,这也是直承李文斋技艺的唯一一个世家。王德山祖籍山东,清末时其父辈移居兰州,以种地为生。王德山没上过学,但他喜欢画画,且很有天赋,在李文斋死前一两年才拜师学刻葫芦,后来技艺大进,留下了不少传世珍品,因其不识字,其作品刻好后,通常都是别人代为题款。王德山继承了李文斋遗志,博采中国传统画技之长,仿刻出历代名家的名画作品,使雕刻葫芦工艺更臻完美,题材更加广泛,雕技更加精良。王德山刻葫芦开始从民间走出国门,畅销西欧各国。王德山的作品,曾在20世纪70年代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作品《抗美援朝》、《刘胡兰》等被国家永久性收藏。20世纪70年代,王德山与其师兄陈唯一合作了许多作品。其中刻葫芦《桃园问津》(诗配画)也被国家收藏。
   王德山有四个儿子,长子王家弟攻书画,后来失踪,下落不明;次子王玉山即王小弟的父亲,在刻葫芦方面也是行家里手;三子在北京,也以刻葫芦为业,唯第四子脱离了祖上的技艺。“写意葫芦”即是王家的第三代传人王小弟的独创技艺。近年来,王小弟的创作情况和作品屡屡见诸媒体。他的作品《张果老倒骑驴》,笔力拙朴,简单意幽,用的就是“写意”手法。以前的刻葫芦只用针,全是线条组成的图案,他既用针又用刀,线面结合,把中国画的画法和意境糅合在雕刻中,如一幅写意水墨画。
   三、结语
   兰州刻葫芦其实并无门派之称,这几个葫芦世家只是几代人从事雕刻或者长期从事这个行业,并不代表其中某一个人在艺术上的水准一定能够开宗立派。众所周知,家族传承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艺术上的成功与否除了要勤奋努力外,还要看个人自身的艺术天赋及创新能力。目前的兰州地区,雕刻人员数量并不多,兰州是刻葫芦的发源地,但随着社会的变迁,现在很多年轻人们都不愿意从事手工艺这个行业,导致雕刻人员的数量在锐减,兰州的几位大师的后代从事这个行业,虽然取得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作品意境已经不如前辈,多局限在模仿前辈、没有创新的境地,这门手艺面临着如何发展和传承的问题。

相关论文

兰州
降低甘肃兰州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金融
兰州美加地块低丘缓坡工程地质灾害危
浅谈梵高的艺术成就
论社会救助制度的福利经济学思想渊源
兰州地区构建西部金融中心的现实分析
习近平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理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渊源
浅谈雍正粉彩瓷的特点及艺术成就
试论扬雄散文的艺术成就
试论清末民初西方文化对兰州城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