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论文

试论农村宗族势力影响新农村基层政权的原因及对策

  宗族是以姓氏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宗族宗派利益群体。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曾经衰微的宗族势力卷土重来,并呈蔓延之势,给农村基层政权提出严峻的挑战。辨证分析宗族势力与农村基层政权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这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维护农村基层政权稳定,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各地的宗族势力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复兴:宗族组织重建、宗族活动联合、宗法意识抬头,这影响到了农村基层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当前,由于社会历史大环境的不同,宗族势力在复兴的过程当中,相比新中国成立之前,显现出一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特点:非正式权威趋于弱化、内部关系和结构趋于扁平化、内部文化观念趋于现代化。因此,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的方法分析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影响,正视宗族势力给农村基层政权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要看到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渗透,腐蚀党员干部,控制村党组织的权力;借村委会挑战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及权威,干扰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抑制现代农民的培养,加剧村级党组织健康后备力量不足问题。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在某种程度上可填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关怀空白,助其正常开展工作;作为一种非正式权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制衡农村“两委”的权力;内部文化中的某些现代因子可以助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新农村。
  二、宗族势力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原因
  农村宗族势力给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造成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农村经济、文化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羸弱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推行的仍然是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集体经济变的有名无实,经营形式由集体转变为家庭个体,而此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掌握的权力资源少之甚少,不但无力为广大农户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办实事,如农民个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能力和财力有限,难以购置排灌、收割等大型生产工具时,基层党组织对此大都无能为力。另外,由于广大农村的集体经济薄弱,针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保障水平较低,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只能领取55元左右的养老金,农村医疗合作只针对需住院的大型重病,无法从实质上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遭遇困难急需救助之时,由于自身的经济困难,加之有的村级党组织的不作为,农民个体心理上的安全感无处寄托,为了改变自身状况,争取自身利益,宗族家族力量就成了农民个体最佳的选择,从而产生了农民家庭个体与同姓、同宗、结拜兄弟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等方面联合的现象。这势必会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有丧失自身的政治优势――密切联系农民群众之危险。
  (二)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缓慢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然而农村文化建设步伐却十分缓慢。原有在农村深受农民欢迎的皮影戏、打鼓说书、电影、秧歌队等文化载体已不多见。由于受资金制约,加上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新型的文化载体还没有建立起来,农民在业余时间缺乏积极健康的文娱生活,农民成为文化荒漠中“迷失的羔羊”。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感和社会归属感,农民会重新寻找村落传统宗族文化习俗,祭拜、祈求祖先和神灵保佑。与此同时,一些具有西方背景的宗教活动也乘机在乡村蔓延开来,很容易误导农民把宗教、宗族活动和封建迷信混为一团,如农村丧葬吹打念经、超度亡灵,春节请财神、贴挂赵公明像等。算命、巫术、看风水、修庙等现象也不断滋生。由此看来,在缺乏健康的农村现代文化及时引导的情况下,这些活动极易影响到农村“两委”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薄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逐渐完善,广大农民党员为了谋求生存,纷纷外出打工,党员流动量越来越大,加之村级党组织自身经费不足,召开会议、举行活动难上加难,难以对党员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自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此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转轨不及时,执政意识、宗旨意识、先锋意识、廉政意识、素质意识等比较淡薄,其机构设置、活动内容、工作方式滞后,工作只讲形式、不讲效果,不能很好地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发挥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精神,为农民真真切切谋福利,致使其逐渐丧失群众凝聚力。
  三、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影响的治理对策
  农村基层政权建设问题不仅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稳定,而且直接关系到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在正确看待农村宗族势力与农村基层政权关系的基础上,从农村经济、文化和农村基层党组织三方面探寻合理的治理对策,以消除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不利影响。
  (一)夯实农村集体经济基础
  思想愚昧和经济落后是一对孪生子。农村集体经济基础的薄弱是宗族势力能够影响村级党组织领导权有效实施的根本原因,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走上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道路,是消解宗族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不利影响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新城镇化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小城镇的优势开发特色发展渠道,引进更多的企业来乡镇发展。二是要加快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积极把握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大好时机,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功效,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三是要促进教育、科研、农业生产一体化发展。经营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民经营模式的科学化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三大要素,而这三项要素与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息息相关。因此,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就要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农业科技的研发和推广,最终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文化
  农村社会教育文化的落后,导致农村社会弥漫封建宗族文化之风,缺乏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文化,不但不能满足农民现代精神文化上的需求,而且又不利于塑造现代农民,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因此,我们要力求提高农村社会文化教育标准和水平,落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营造农村现代文化氛围,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对有利于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宗族文化不仅不能禁止,还应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在农村社会转型时期,村级党组织要紧跟时代步伐,严抓自身建设工作,密切与农民群众的关系,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增强农民群众对党组织的依赖感与认同感,有效抵御宗族势力对党组织的消极影响,防止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宗族势力代言人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建立网络流动党组织,通过网络平台管理外出流动党员,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沟通联系,引导其继续为家乡建设发挥模范作用;采用“村支部书记跨村任职”、“联村共建”等形式,在上规模的村、乡镇企业等组织中设立党总支,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因村制宜”把村党支部改建为党总支,在党总支下按照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设立党支部,形成“支部+基地+协会+农户”的组织形式。
  二是创新组织活动形式。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实现以强带弱,共建共赢,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统一,开展“产业富民、项目兴村”活动,鼓励各村级党组织招商引资,发展特色产业,夯实本村经济基础。
  三是创新组织服务阵地。对没有办公活动场所或是场所简陋的村进行新建或改建,对有条件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配套建设便民超市、农资超市、种植养殖协会服务指导站、农家书屋、医疗卫生室、文化娱乐室、远程教育站点等,拓展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服务群众的功能。
  四是创新组织工作机制。成立村级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新农村建设公益事业理事组,建立学习教育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目标责任制度和民主考评制度,形成村“两委”明事、村“两会”定事、新农村建设公益事业理事组办事的工作机制。围绕“钱、地、事、人”四要素,推行农村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进村级事务决策及其实施的民主化、科学化。
  总而言之,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农民利益的代表,要通过自身建设,带头示范,匡正歪风邪气,切实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就会增强凝聚力,宗族势力自然没有可乘之机。对利用宗族势力干扰农村“两委”正常工作的党员干部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严厉的惩罚。对于在农村中德高望重的宗族领头人,村级党组织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其威望帮助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努力使宗族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相关论文

农村宗族政权对策基层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年大学建设探索
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