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构建“五高一低”指标体系,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一、京津冀经济圈协同发展的目前情况
  京津冀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唐山、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八个区市及他们的辖属区域。随着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这几个区域的不断建设和蓬勃发展,京津冀经济圈即将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圈。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明朗,必将带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三地都对自己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省份,具有环渤海和环京津的双重区位优势,加快了本省的区域经济规划,设定了环京津、冀东和冀中南三大经济带,从区位优势出发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河北省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在京津冀都市圈占有重要位置。
  二、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河北省人口众多,高等学校数量较多,但经济发展水平又相对落后。作为高等教育大省,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型’”走向“‘大众化’”的情况下,尤其是自我国高等教育逐年扩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急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问题,河北省每年不能按时就业的大学生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20%左右,再加上失业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就更加突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挖掘其背后存在的体制、制度和观念上的原因,使大学生这一特殊人力资源通过市场调节和国家调控得到合理而有效的配置,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原因分析
  (一)毕业生人数增加与岗位数萎缩的矛盾
  大学生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再加上往年未就业人员及失业人员,致使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曾经是接受大学毕业生主渠道的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伴随着机构改革及定位定编,很难再给大学生毕业生提供通畅的就业渠道。
  (二)毕业生生源结构与就业区域的矛盾
  河北省内高校大部分为省属院校,生源结构相对的单一,毕业生大都为省内生源。由于受到思想意识根源、人际关系、地理位置、水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河北省的大学毕业生大都选择省内或周边地区就业,且更加青睐于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大中型城市。而北京、天津等城市内自身高校众多,培养的人才不断涌现,外来人员竞争的加剧,造成此类城市“内消”困难,就业矛盾进一步凸显。
  (三)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环境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与调整,河北省内的就业结构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过渡,各类中小型企业跻身成为了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军。由于河北省城乡结构性矛盾的客观存在,中小型企业多位于城乡结合部甚至更为偏远的乡镇,其配套政策不到位、工作环境艰苦等诸多因素成为了毕业生前往就业的绊脚石。求贤若渴的基层单位门庭冷落与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岗位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大。
  另一方面,毕业时,大学生普遍追求薪酬较高、工作稳定、工作环境优越的企事业单位,近几年出现的公务员热、事业单位热等现象都体现了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较高的心理预期。且相比之下,大学毕业生更青睐于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很少有毕业生愿意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或者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四)用人单位高要求与毕业生素质的矛盾
  从用人单位方面来讲,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成为市场行为,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过于看重眼前利益,一些单位领导存在短期行为。又与职工的利益与生产成本挂钩,职工人数的增加意味着成本的增加、利润的减少。用人单位需要增加劳动力时,往往选择让内部职工身兼数职,以提高劳动力的使用效率来满足需求。一些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刻意低薪吸纳大学生,限制了就业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在研究中发现,河北地方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较为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许多大学生工作马虎、不负责任,不肯吃苦耐劳,对自己没有准确的定位和良好的工作态度,不甘从底层做起,干一行怨一行,频繁跳槽。此外,许多毕业生还存在的问题是视野不够开阔,工作不够主动,只顾自己的工作,缺乏大局观念。
  四、河北省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分析
  为了促进大学生积极、顺利就业,各有关部门和各高校也在就业体制就业渠道等方面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例如,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丰富大学生就业市场;政府相关部门每年会组织大学毕业生学校报考公务员、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西部支持计划等;高校举办各类校园大型综合招聘会,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牵线搭桥等。
  (一)政府方面
  1.明确河北省功能定位,树立区域性就业新观念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及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必将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应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省委、省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设计人才需求及培养方案,制订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人才战略目标,为大学生合理就业提供引导。高等学校应积极树立服务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育人价值观念,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适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以提供创新能力强、专业知识对口、实践能力卓越的优秀人才。
  2.加强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宏观调控及服务职能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政府不仅要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其在就业中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其公共服务职能,尤其是要加强政府的协同合作,全力调动京津冀社会的各类资源,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合理规划京津冀地区高校的设置和发展,建立京津冀区域大学生就业协调机制,建设综合的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合作单位。   (二)高校方面
  1.确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构建“五高一低”体系
  从就业分析的情况来看,个别专业方向的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应立足京津冀一体化实行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设置专业方向,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避免高校间互相照搬。针对社会需求及自身所处区域环境,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合理进行自我定位,提出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是“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必须构建系统完善的毕业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才能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用人单位急需的是“专才”,而高校培养的“专才”不专,使得供需双方难以产生和谐的共振,造成就业困难。为此,高校要树立“严出”观念,积极走访,整合资源,改革培养模式,建立“毕业生合格率高、就业率高、继续深造率高、用人单位满意率高、毕业生满意率高、违约率低”的“五高一低”的指标体系,全面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创新意识、专业基础、实践技能、人际关系、爱好特长、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造就复合型人才,为毕业生打造“能力与信心”的铁饭碗,进而实现“人职匹配、人职和谐”的目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学方法改革要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不仅需要在专业指导实践中锻炼,更需要经常参加较新的实践技能培训。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基础上,让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建立一支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双能型”师资队伍。 同时,聘请行业高级人才为兼职教师,补充在职“双能型” 教师的不足。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探索并实践研究性教学法、案例教学、体验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用人单位方面
  1.提高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
  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源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切其他形态的生产要素资源能力的总和,对人的投资带来的收益率超过了一切其他形态的资本的投资收益率。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料一样,也需要投资,以提高其产出率。人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资源的最大区别在于,人力资源既是生产的手段又是生产的目的,既是生产的承担者又是生产发展目的的实现者。因此,提高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可以改善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2.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制度
  用人单位的管理者应该提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重视绩效管理工作,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绩效管理氛围,并有针对性地对具体的管理人员进行绩效管理知识、技术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要建立针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培训体系,即包括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培训、管理人员培训、储备人员培训等。在根据培训的目的、对象和内容,选择恰当的培训方法。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估,即用人单位在培训之后,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培训效果的信息,评估培训效果,提高其绩效管理的水平。
  (四)大学毕业生方面
  高校毕业生应改变自身的就业观念,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方面适应市场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多利用实习、实践等机会与用人单位接触,根据社会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不应该等待机遇,而要树立“不等、不靠、不攀比”的思想,着力培养自己的就业意识。高校毕业生应当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定位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高校毕业生不要把自己的就业期望定得过高,切莫“眼高手低”。同时,还应当理性地从自身问题找起,转变观念,积极地投身到就业市场中去,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抓住机遇,拥有坚定的自我信念;高校毕业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先实现就业,在岗位上努力地工作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学习人际交往和职场规则,使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而后通过再就业形式,改善自己的境遇。

相关论文

指标体系高一毕业生机制指标体系
论后疫情时代旅游公共管理体系
企业员工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探讨
旅客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指标体系探讨
试论网购模式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机
对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
试论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
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运营服务体系
浅谈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