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路径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3)01-0007-07
  长江三峡工程之所以举世瞩目,除工程本身是一项综合效益巨大、国运所系的工程外,主要涉及到库区百万大移民这一项古今中外罕见且民生所系的伟大壮举。国家在三峡库区实施开发性移民方针政策,意味着把库区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涵盖其间。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是指以务农为生计的农业移民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操作力、判断力和适应力等基本能力方面具有较高智能素质和实用技术的群体①。这样的技术群体只能通过培养形成。“后三峡时代” 即指长江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心由前期的“搬得出”逐步转向“维稳致富”的后续发展阶段。毋庸置疑,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务农为生计的三峡农业移民为工程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而培训工作亦为实现农业移民顺利搬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但是,随着“后三峡时代” 到来,农业移民培训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一方面是企业对技能人才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存在大多数无一技之长的移民。2008年以来,广东省每年都组织了数十家企业,拿出数以千计的岗位到对口支援的重庆市巫山、奉节、巫溪等县招聘技能人才,但由于受移民就业技能和相关素质等制约,每次都只能招聘到1/3〔1〕。移民就业技能和相关素质不高,受制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足,尤其是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缺乏。而人才的培养不足又受制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基础薄弱。三峡库区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校舍紧缺,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不足,教学设备尤其是实习实训设备十分缺乏,学生座位、床位和工位难以满足大力加强农业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需要,不利于提高农业移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不利于农业移民增收致富。怎样按照国家“十二五” 规划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扩大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强化“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推进三峡库区后续发展”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83页。,是摆在国家、地方政府面前的重大任务,也是事关三峡库区稳定、西部稳定的重大课题。出色完成这项重大课题,必须创新培训思路和培训方式,实现“六转变”:农业移民培训理念由以传统培训为主向以现代培训为主转变;培训对象由以干部培训为主向以农业移民劳动力培训为主转变;培训内容由以政策法规培训为主向以技能培训为主转变;培训目标由以单一技能培训为主向一二三产业技能培训并进转变;培训任务由以现有劳动力技能培训为主与新增劳动力职业教育并重转变;培训方式由以短期培训为主到与中长期培训并举的转变。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后三峡时代” 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农业移民而言,未来的路依然漫长。
  一、“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后“三峡时代”,面对库区在175米蓄水线后土地大量缩减的现实,农业生产具有“水多地少、山地多平地少、人口多土地少、外出务工多本地就业少”等特点。在库区动迁移民110余万人中,库区移民人均耕地只有0.58亩,已超过联合国最低土地承载力警戒线(即人均耕地最低不能少于0.8亩),6.3万后靠移民人均耕地不足0.5亩,而人均不足0.3亩的还有2.8万人重庆市人民政府《专题汇报材料汇编》,2008年编印,第216页。。地方政府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思路,走“人力资本”的道路,实现农业移民由“工厂挣饭”、“土地种钱”向“自我孵蛋”转变。相应地转变人才培养思路,针对“人多、外出务工多”的特点大力开展农业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种植人口”农业操作水平和外出“农民工”技能水平,基本形成知识移民、技能移民和产业移民的综合移民态势。
  其一,以提升三峡农业整体素质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现代农业发展,全面增强农业劳动力的职业道德、文化水平和就业技能,大力推进库区人力资源开发,将库区人口压力转变为人才优势,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尤其是要根据三峡库区生态旅游的需要,大力培养造就构建三峡库区生态旅游目的地营绡系统人才资源〔3〕。
  其二,以“两全”、“两重”为主要任务。全覆盖地对适龄(16~50岁)农业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覆盖地对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农业劳动力给予适度资助。重点加强农业新增劳动力的职业教育,重点加强农业现有青壮年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富余和城镇待业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其三,以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投入为前提。整合现有不同渠道政策投入资金,整合库区现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对口支援和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4]。在此基础上,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加强农业职业教育资助和技能培训补助力度;加强库区中等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尤其要加强专业课教师的培训。提高农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整体办学水平。
  其四,以灵活多样的培养培训方式为手段。根据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特点,因人因时因地实施培养计划,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广泛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落实农业劳动力普遍受训权益,突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实效。   二、“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安排
  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库区农业在产业内容、技术支撑、人员组织与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面临重大变革〔5〕,同样,“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亦向依托技术进步、人力资源提升、密集化布局转变〔6〕。顺应技能型人才需求趋势,三峡库区农业移民技能培训的目标应确立为:逐步建立以初级工为主体,中级工为骨干,高级技能人才和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为龙头的移民劳动力队伍,打造三峡移民劳动力品牌。使留居库区的移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略高于安置区平均水平;使转移就业移民的人均纯收入逐步达到转移地平均水平。思路确定目标,目标决定任务。三峡库区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安排确定为三个方向。
  第一,实现“两个基本”,达到“两个比率”。移民新增劳动力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略高于普通高中;移民现有劳动力基本接受劳动技能培训。移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后就业率分别达到96%、85%以上;农村移民务农劳动力培训后其家庭增收率达到15%以上。
  第二,根据总体要求,完善培训体系。根据提高移民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的要求,构建城乡培训机构合理布局,以优质职业学校为龙头、乡村成人学校和中小学为基础、专业结构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技能培训结合、长期培训与中短期培训并举、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辅相成的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资助、就业服务体系。
  第三,以就业为导向,促进“两个转移”。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衔接,促进农村移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移民劳动力尽可能多地向库区外转移。
  三、“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分类
  按照“两全”原则,规划期需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湖北省和重庆市安置的城乡移民劳动力共60.75万人曾明德研究报告《重庆“移民经济” 研究》?v基金项目?w,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按不同对象、不同年龄段、不同就业产业以及是否转移就业等分类,全面规划移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类型、时间和标准。根据目标任务安排,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可分以下四类。
  第一,针对21~30岁的农业移民:大力加强现有青年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青年劳动力是带动农业移民转移的骨干力量。规划期内21~30岁的农业移民劳动力共计17.37万人,其中需转移至二三产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4.14万人。需要不遗漏地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标准的二三产业技能培训,总学时1年,培训时间根据需要可分期安排。对培训后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文化和技能鉴定均合格者,颁发中等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针对31~40岁的农业移民:积极开展现有壮年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壮年劳动力是农业移民家庭增收的主要力量。规划期内31~40岁的农业移民劳动力共计15.62万人,其中需转移至二三产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3.9万人。需要做到:(1)对0.3万人进行创业培训,促进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扩大就业面;(2)对4万人加强中高级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培养企业急需的中高级技能人才;(3)对11.32万人进行二三产业初级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三,针对41~50岁的农业移民:开展中年劳动力简单技能培训。规划期内41~50岁的农业移民劳动力共计11.28万人,其中需转移至二三产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2.45万人。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卫、家政、搬运、家庭作坊小制作等简单技能培训。
  第四,针对21~50岁的留守库区农业移民:强化培养新型农业劳动者。发展库区农业需要掌握和运用新型科技及农业实用技术。规划期内对21~50岁留守库区的农业劳动力5.58万人,需要不遗漏地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及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其中需要:(1)对10%即0.56万农业劳动力开展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使村村都有致富带头人;(2)对10%即0.56万农业劳动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使村村都有技术带头人;(3)对80%即4.46万农业劳动力每年进行一次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农业移民不断掌握和更新农业实用技术。
  四、“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及主要培训方式
  依照培养的四种类型,“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亟待明确培训的操作流程、培训模式、专业设置、培训期限、补助标准和就业方式等,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农业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管理制度。
  (一)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架构
  1.构建技能型人才培训教学体系
  按照国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由库区地方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和统筹当地农业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确定相关承训学校和机构,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借助对口支援及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库区与东部发达省市的校企之间、校校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联合培养和订单培训,拓展办学渠道,增强办学能力。
  以国家公共教育资源为主导,充分发挥民办和其他社会教学资源的积极性,推动构建以优质职业学校为龙头,县级职业学校、乡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结构恰当、布局合理的培训网络;以库区内培训为主,以异地委托培训为辅,促进正规中等职业教育与中短期培训相结合。形成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教学网络。加强专业课教师特别是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师资培训和优质教师的引进、交流。逐步完善综合实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强化生产实习和操作训练。通过教学体系建设,为三峡农业移民创造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条件。
  积极探索创新农业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办学模式,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集团,做大做强一批职业学校。一是校企结合型集团,形成以专业为纽带、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型集团;二是城乡合作型集团,联合城市优质职业教育机构和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三是区域合作型集团,通过组建库区与东部省市间、库区内各区县间的职业教育集团,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不同区县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平衡和协调;四是中、高职合作型集团,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和高职学校各自的优势,整合彼此间的优质教学资源,融合互补,相互促进。   2.建立职业教育资助和技能培训补助体系
  三峡库区农业移民职业教育资助和技能培训补助体系参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建立。实行“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多元混合资助”等原则,三峡库区执行西部地区倾斜政策,资助经费由中央与地方按8∶2比例分担;统筹政府、社会等不同资助渠道,采取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方式进行资助和补助。
  全覆盖地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业移民学生进行适度资助。采用 “免、补、奖”相结合的资助标准,即免学费和教材费,补生活费和住宿费,并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奖学金,综合考虑各种资助方式,全额资助标准取4 678元/人?学年;中等职业教育3学年中资助1~2学年;第三年实行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勤工俭学。全额资助包括现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标准(生活补助)1 500元/人?学年,覆盖9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地方配套资金20%;通过对口支援,资助一定数量的农业移民学生;学校按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适量减免学费、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综合各项资金投入后,农业移民中等职业教育新增加投入资金的资助标准为2 288元/人。此外,鼓励银行为农业移民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面向职业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
  全覆盖地对接受技能培训的农业移民学员进行适度补助。实行“免、补”并用的补助标准,即免培训费和鉴定费、补生活费。根据目前国家、地方物价部门规定和库区实际开展的有关行业技能培训费用、学时等,采取加权平均测算补助标准。二三产业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全额补助标准为1 262元/人,学时4~6个月;创业培训全额补助标准3 450元/人,学时1个月;城镇农业移民简单技能培训补助标准179元/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补助标准300元/人?次,学时10天以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标准1 800元/人,总学时2个月;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补助标准1 500元/人,学时1个月。补助经费地方配套20%,个人适量投入。综合各项资金投入后,农业移民技能培训新增加投入资金的资助标准为1 066元/人〔7〕。
  3.健全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体系
  库区各级政府要统筹农业移民、教育、劳动保障、农业和司法部门,认真执行《就业促进法》,健全和完善高效、开放、市场化的农业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体系;要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做好求职登记、企业用工调查、职业供求信息收集,做好就业与用工的指导、咨询与预测等工作;要在农业移民就业集中的东部发达省市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为农业移民服务专门窗口;要健全就业援助体系。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培训机构要把安排农业移民就业放在重要位置。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形成多形式、广覆盖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各有关部门要共同协作,强化各项就业服务之间的密切联系,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
  (二)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训采用的主要方式
  三峡库区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训,因地因时地采用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远程教育三种主要方式。
  职业教育:(1)以库区内培养为主。农业移民应届初中毕业生进入库区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在当地就读中等职业教育。(2)以异地委托培养为辅。利用对口支援平台,与上海、天津、山东、浙江、江苏、广东六省市联合办学,选派一定数量的农业移民学生,选择定点学校,按当地企业需要设立农业移民学生班,毕业后在当地就业。(3)采取灵活实用的其他方式。对未升入高等学校的农业移民高中毕业生,使其基本接受1年中等职业教育(3+1方式)、少数接受高职教育或专项培训,按其已有文化程度相应减免文化课,以专业课和实训为主。
  技能培训:(1)当地培训与异地培训结合。农业移民的一般技能培训主要在库区当地进行,技能提高培训多以外派东部发达省市进行。(2)固定培训与弹性培训结合。现有青年农业移民劳动力进行相当于中等职业教育水平的二三产业技能培训,以一次完成培训为主;中壮年农业移民劳动力的培训可分期多次完成。(3)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结合。青年农业移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以集中培训为主,加强师生之间、学员之间互动学习;中壮年农业移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尤其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可分散进行。(4)入校培训与送教培训结合。青年农业移民劳动力中长期培训,以入校培训为主;城镇中壮年农业移民劳动力和农村农业移民劳动力培训以送教入镇、送教到村为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多采用田间地头、院坝培训、示范性教学等方式。(5)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结合。青年农业移民劳动力的中等职业教育标准的技能培训,以脱产培训为主;中壮年农业移民劳动力的简单和初级技能培训,可脱产培训,也可利用自学考试、夜校、周末学校等形式进行业余培训。
  远程教育:积极运用现代远程教学手段,把计算机学习作为农业移民中等职业教育和中长期技能培训的基础课,广泛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卫星电视、播放教学光盘等,使受训农业移民劳动力能直接接触优秀教师的教学和前沿科学知识及生产技能,提高教育质量。加大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加强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
  五、“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旨在推动库区农业技能人才“培训后落地、落地后生根、生根后形成示范效应”的良性人才培养格局。
  其一,切实加强对库区移民技能培养的领导。政府加强对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领导势在必行。库区农民一般都有人均0.5亩左右的耕地,如果能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开展现代化“养殖、种植、产品深加工”,也能够致富。然而部分农业移民在观念中认为“搞农业”没有出路,于是纷纷学机电、家电维修等技能,进城务工。实际上很多农业移民在流入城市中没有正式居民身份,吃、住、行、医疗、教育及就业等均得不到基本保障,当其失去工作或劳动收入时,就会陷入贫困之中,且其贫困程度甚至比在家乡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更甚。建议成立库区移民技能培养领导小组,由库区所在地的党委党群副书记及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科委、科协、计划、财政、农业、果业、乡镇企业、教育、移民等主管机构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移民主管机构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领导小组的职责为传达上级决定和指示,研究落实意见,审定培训工作计划,总结经验,部署任务,明确分工,协调关系,检查验收,推广典型等。办公室的职责是具体组织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和总结,负责教材的提供和教师的聘请,培训基地的建设,信息的沟通和具体工作的协调,掌握培训经费等。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别承担提供良种、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系列化服务,并深入乡(镇)、村、组、农户承办各类技术培训、宣讲,接收技术咨询。这样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应、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素质培训工作体系,营造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和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   其二,要贯彻“实际、实用、实效”的方针,围绕提高移民科技素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多层次、多形式地展开培训。并强化“一技一训”和“一业一训”,做到农闲系统培训,农忙急用培训,首先是举办水稻、养鱼、柑橘、养猪、食用菌等项目、为期一周或半月的短期培训班,对上述实用技术进行普及,在提高移民种植、养殖、加工技术中起到速成作用。其次是吸收回乡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退伍军人进行以培养农业技术员为目的的为期三个月或半年的中期培训。经过培训,使之成为库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请进来”是有计划地聘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库区举办科技讲座,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或与乡(镇)、村、组、农户就具体项目签订有偿扶持合同,进行长期协作。“走出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选送部分年纪轻、有文化、肯钻研、热心科技的移民进高校或农函大脱产学习,为库区素质培训培养师资后备力量,此外,还可根据项目需要,组织人员前往外地参观取经。
  其三,重点抓好“良种良法”工程的实施和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应用和先进化肥、农药、饲料的推广工作,使新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种植业方面,主要推广杂优水稻品种,油料重点推广湘油325、川油早优1号等优良品种;经济作物推广草莓、伊丽莎白甜瓜;畜牧水产方面主要推广约克、杜洛克等良种公猪和二元杂一代良种母猪,以及鳗鱼、吴郭鱼等。在良种的推广上,要重点普及旱床育秧、大田抛秧、薄露节水灌溉、平衡配方施肥、低成本养猪、三元杂交仔猪等。
  其四,以县(区)为单位,建立移民技能培训中心或培训基地。要适应发展农业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要求,重点加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培训机构的基础能力建设。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使库区每个区县有一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或优质实训基地,每个乡镇(街道)、村和居委会都建立农业移民培训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做到“三加强” :一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参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标准,引导加强县级职教中心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4个综合实训基地和8个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引导加强优质技能培训机构9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必需的教学和实习设备购置。既为库区的人才培训服务,又为库区种植、养殖业发展进行示范,提供优良品种,还可以进行比较实用的初层次科学研究。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音响、信息技术开展培训,可将拟推广的技术制定光盘,通过电视、网络、VCD等放像设备传播。二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参照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标准,规划期内在国家和省市安排培训的基础上另选派库区职业学校1 000名左右专业课教师,参加国家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三是加强乡土实用培训教材的编制。鼓励支持报刊机构及出版社、教学和科研机构开展符合库区当地需要的实用技术、乡土培训教材的编制工作,做好有关教材的出版、发行和多媒体制作。
  其五,设立国家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为保证三峡农业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规划的顺利实施,将三峡库区设立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由教育部牵头、指导,相关部门参与,共同设立试验区。结合三峡农业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推动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项目在三峡库区全面实施。
  其六,优化环境,提高农业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良好的环境是技能型人才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库区贫困县云阳为挽留一位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技能型人才,破格提拔这位技术人员为林业局副局长,但仍然留不住人,为了遏止技能型人才流失加剧的现状,云阳县无奈之中硬性规定:副高职称以上的技能型人才外调,必须通过县委县政府领导集体研究同意后才能放行。但行政手段也没有效果,农业技能型人才仍不断向重庆主城区、成都、江浙等地流失,导致号称农业大县的云阳,农业技术人员仅占人才总数的2.6%。所以,我们既要注重硬环境建设,更要注重软环境建设。要让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既能在这里生活条件好,又能心情舒畅,同时自己的劳动成果还能得到法律保障和社会的承认。这不仅要求政治稳定、社会安宁,更要求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而这一良好风尚的树立,既需要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需要各个方面的宣传引导。为此,要不断完善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配套服务政策,打造其创业全程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无障碍、一站式、个性化、全方位的满意服务,落实人才安家、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相关措施,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人才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人身安全,努力形成保障有力的法制环境,做好人才的后续服务工作。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宣传途径,大力宣传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创业开发成功的典型事迹,让社会公众认识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对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使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努力营造有利于集聚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总体考察,长江三峡库区具有人口密集、经济基础薄弱、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面临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日益恶化,人和地的矛盾、天与人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年来,三峡库区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三峡工程、移民搬迁、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库区水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的投资拉动。随着国家对移民安置投入高峰期逐渐过去,靠高投入拉动经济较快增长的局面难以持续。面对三峡工程“初期蓄水、永久船闸通航、首批机组发电”三大目标初步实现,后三峡时代农业移民其生存和发展的未来出路值得关心和专注。面临艰辛的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应逐步建立各级各类教学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实施对农业移民技术培训,培养各类科技人才和技术能手,大幅度提高农业移民接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加快移民增收脱贫的步伐。总之,农业移民技能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莫让农民失地又失心”刘彦随文章《给失地农民坚实可靠的未来》,《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10年9月29日。,乃是摆在国家、地方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关论文

三峡路径对策移民技能
农村小学新入职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路径探讨
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