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财政税收论文 > 财政研究论文

试论汉武帝时期对财政赤字的应对

  本文实为读《史记?平准书》的一篇读史札记。因其叙述了汉初到武帝时一百多年财政经济的发展过程,而本文着重探讨武帝时期财政赤字的形成,如何运用与民争利等一系列平准政策的措施进行了应对和此时的解决,至于危机的彻底解决并不乐观,这也是司马迁所说的“物盛而衰,故其变也”的道理。
  1 巨大财政赤字的形成
  1.1 战争支出
  汉武帝的一生他的穷兵黩武总是收人诟病的,这也并非没有根据。其中军费供给涉及的方面是很广的,《史记?平准书》中对此项的具体开支也作了叙述。在对匈奴的战争方面有过这样的记载:“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栗不足给食当食者。”都反应出对匈奴战事的扩大和粮食供给问题的的突出。在应对西南夷的战争方面,记载到“悉巴蜀租赋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县官,而受钱于都内。”同时对于筑卫也有记载:“又兴十万余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辽远,自山东咸被其劳,其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如此所记载的军费供给费用数额巨大远不止如此,当然为解决以上军费问题,本文第二部分在措施中将会论述到关于解决措施所采取的拜粟入爵、入物补官、入羊为郎等财政经济政策。
  1.2 天灾应对
  在《史记?平准书》中有过两段天灾的记载,分别是黄河决观和山东水灾的问题,记录如下:
  “初,先是往十余岁河觉观,梁楚之地固已数困,而缘河之郡?,辄决坏,费不可胜计。……各历三期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
  “其明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虚郡国启仓以振贫民。犹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贷假。尚不能相救,乃徙民于关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衣食皆仰给县官。……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
  以上两段材料中就说到由于黄河决口,修筑费用“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而将其修筑好远不止这个数目,同时应对山东水灾的移民费用就“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这些都成了一个巨大的财政口子。
  1.3 货币问题
  恰逢财政支出的口子越大之时,此时的货币又出现了问题,不得不迫使政府采取措施更改币制。
  这时的货币的主要问题是:“自孝文帝耿造四铢钱,至是岁四十余年,从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不可胜数。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太史公指出此时私铸钱币的现象猖獗,从而导致“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这样的经济现象,可见此时的通货膨胀严重。由于通货膨胀严重从而导致货币价值下降。“进半两钱法重四铢,而奸或盗摩钱里取?`,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货币本身代表的价值因分量不足而下降,那么它代表的价值尺度也在下降,这样货币的信誉度是在下降的,对于此时的政府来说便是雪上加霜。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概括,此时为解决当前巨大的财政赤字,武帝将突破口定在了富商大贾的身上,开始了与民争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2 解决财政赤字的措施
  2.1 拜粟入爵、入物补官、入羊为郎
  “匈奴数侵盗北边,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长。孝景时,上郡以西旱,亦徙复作,得输粟县官以除罪。”卖爵令的使用和军事粮食问题造就了拜粟入爵这一政策。同样由于战争问题而制定的还有“入物者补官,出贷者除罪”,“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身复,为郎增秩,及入羊为郎,始于此”。这几项政策的实行确实是军事需要,只要能解决政府戍边的缺粮缺物等问题,就可以拜得官职,从短期利益来看是有效的,但从长远考虑其破坏性可能会更大。
  2.2 改铸新钱
  本文上述中曾讲过当时货币的问题,通货膨胀和货币价值下降使得“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铸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为解决货币贬值这一问题而又重新更造铸币,这其实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是由于货币价值下降的原因,诸侯使用皮币,“有司言:古者皮币,诸侯以聘京”。
  除了诸侯使用皮币外,使用最广泛的还是白金,因而又造银锡为白金。“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金有等级,同样银锡白金也有等级区分,具体如下表。
  2.3 盐铁官营
  “于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桑弘羊以计算用事,侍中。”盐铁官营的领导班子算是确立了,接下来是盐铁官营的具体政策,设立管理盐铁的官府,任用大商人管理,严惩私铸私官,具体材料如下:
  “原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敢私铸铁器煮盐者,?K左趾,没入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蜀在所县。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
  从上述材料中可看出盐铁官营这种国家垄断和专卖制度推行的强硬,盐官营的程序为:民制到官收,再官运官销。铁的官营官府控制更紧:直接组织开矿冶炼,铸造器物及销售,控制了生产和流通的全部过程。民犯要受?K左趾的刑罚并没收器物。管理盐铁事业的官吏,多为商贾出身。如此与商争利,商人群体遭到严重的打击。
  2.4 征收商业税
  为了严重打击商人,垄断市场,官府认为“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因而要对其征收商业税,使商人利益减少从而对其进行打击,于是规定:“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商人除了征收商业税外还规定不得有田产,此时商人的处境更为艰难。
  2.5 设均输官   史料记载:“而孔仅之使天下铸作器,三年中拜为大农,列于九卿。而桑弘羊为大农丞,?`诸会计事,稍稍置均输以通货物矣。”“孟康曰:‘谓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这句集解很好的解释了置均输对于官府的有利之处:各郡均输官将当地品质极好的贡品必须运送京师外,一般的贡品则由当地均输官运往邻近高价地区售卖,或按当地售价折成现金,再另购丰产廉价的商品运往高价地区销售。如此便既可减少贡品运送中造成的损失,又可相对减轻民户负担,同时还增加了财政收入,对于财政危机的解决是十分有效的。西汉以后,均输法长期为封建理财家所推崇和引用。
  2.6 算缗钱
  算缗,是西汉武帝时主要针对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课税对象为商品或资产,也称为算缗钱。隐瞒不报或者呈报不实者,除没收辑钱外,并罚戍边一年。有揭发者,奖给所没资产的一半。“天灾既下缗钱,令而卜式,百姓终莫分财佐县官,于是(杨可)告缗钱从矣。”同时告缗还形成了一种检举揭发的制度,从而算缗和告缗成为了严厉打击和监察商人资产的措施。
  2.7 禁铸私钱,官铸三官钱
  由于郡国私铸钱币,百姓盗铸钱币的现象仍旧发生,于是下定决心取消郡国铸钱的资格,将钱币的铸造权收归中央,这是一种进步的经济思想,但是这项措施的实施必须依赖于强大的中央集权。“于是悉禁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禁铸私钱之后,由官府统一铸造三官钱,对于规范经济秩序也是有力的。但是“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虽然还未使奸盗行为灭绝,但效果是显著的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2.8 置平准
  《史记?平准书》中对平准政策作了详细的介绍:
  “桑弘羊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乃请置大为赋,而相灌输。置平准于京师,都受天下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买之,贱则卖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从上述材料中可知置平准的目的是为了使商人无法获利从而回归农业,物品的价格不能上下起伏波动。这其实是一种倒退的经济思想,通过政府控制,完全忽略市场自身的功能是错误的。
  3 平准政策的影响
  3.1 政绩效果显著
  官府采取的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确实达到了它想要的效果,尤其是军费问题的解决。其目的目的还有打击商贾让其反本,确实也达到了想要的效果:“于是商贾家中以上大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产业,而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
  3.2 现实的冲击
  虽然平准政策的实行对官府效果是显著的,大大增加了财政收入,但是现实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史记?平准书》中反复提到的选官制度的破坏问题:“入物补官,出贷者除罪,选举陵迟,廉耻相冒,武力进用,法严令具。兴利之臣自此始也。”“吏道杂而多端,则官职耗废。”“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政治制度的冲击,选官制度不定而法制受损。同时,“(张)汤奏当异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从大农颜异被杀,腹诽之法的兴起,严重影响了政治风气。
  4 哲学思想
  太史公在《史记?平准书》的开始写道:“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又在结尾写道:“古者尝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上,犹自以为不足也。无异故云,事势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事物发展的趋势像流水一样受到阻遏,才会以致如此。从中可以看出太史公的一样唯物史观,要尊重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又有一种主张无为而治不过多干预的思想,这在当时都极为先进的思想。
  对于汉武帝时期的平准政策,更多的是一次对财政赤字的应对措施,但是过多的国家垄断已远远超过了宏观调控和国家干预的范畴,而完全忽略市场自身的调节等功能,而抑商反本的思想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的,更多的则会伤害民生。
  注释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0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一九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一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二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四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五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五页至一四二六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六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一九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一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二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五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六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六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八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九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三0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三0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三二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三三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三四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三四页至一四三五。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三五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四一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三五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一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三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九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三四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二0页。
  引自《史记?四书?平准书》,中华书局,第四册,卷二三至卷三0,第一四四三页。

相关论文

汉武财政赤字汉武帝赤字财政
新时期领导干部人事档案规范化建设研
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
财政政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试论新时期中药学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档案价值实现途径
浅析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浅谈我国当代财政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儒家体育思想特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作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