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心态调适功能

  事件背景
  当地时间2015年11月13日,法国巴黎市中心发生多起枪击爆炸事件,遇难人数逾百人,世界人民处在悲痛中,与此同时,一股愤怒的情绪也在蔓延。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一段充满温情的小视频流行于网络,舒缓了仇恨、抚慰了心灵,这段视频源自法国新闻节目Le Petit Journal的记者在悼念现场对一对父子的采访。在采访中,小男孩先是十分害怕地认为,“他们有枪,他们可以朝我们射击,因为他们真的真的很坏。”接着在父亲“他们可能有枪,但是我们有花”的安慰下,小男孩渐渐平复了心情。在这个过程中,媒体通过展现父亲对儿子情绪的安抚,实现了对社会心态的调适功能。
  突发事件。事件在法理学上称为法律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法预见、不可克服的法律事实。事件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如自然灾害、人的出生与自然死亡等。突发事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指的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由突发事件的定义可以推知,突发事件的重要性更多地不在于其是突发的,而是在于其触发量级的事件性,其造成影响的负面性,其带来后果的严重性。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一般是显性的、现实的,人们可以感觉到的。②由于上述显性、可感知等特点,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能引起大众心态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社会心态的稳定。
  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弥散在整个社会或社会群体类别中的宏观社会心境状态,是整个社会的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透过社会生活感受,对未来的信心、社会动机、社会情绪等而得以表现。③
  社会心态并不稳定,当社会冲突、社会变革等重大事件发生时,社会心态易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理不适、信仰危机、悲观厌世等社会心理问题。在我国“稳定压倒一切”的大政方针下,为了实现社会心态的维稳,媒体的表现也近乎一致:破碎的家园、马赛克背后的鲜血、悲怆的家属、政府的誓言以及人民军队的决心……这些整齐划一的报道步伐,一方面迅速稳定了局面,另一方面媒体更大的价值发挥被桎梏。而西方国家媒体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对我国媒体的启示
  通过该段采访视频,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这是法国媒体所具有的,我国媒体现阶段所缺乏的,有待进步提高的。
  不失语、不过度。大众传媒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舆论宣传工具,这一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大众传媒还是一种公共空间。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媒体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公共信息的平台,应该及时传播社会公众所需信息,特别是一些有关公众利益及公共安全的信息。
  面对突发事件时,我国媒体经常过度渲染悲情,在得到社会同情情绪的同时,容易带来次生的仇恨,一方面努力宣扬正能量,另一方面报道形式的单一又导致了正能量滋生条件的匮乏。法国媒体在此采访视频中,充分发挥了其浪漫主义色彩,让“花”和“蜡烛”在报道中大量出现,温情而又充满力量。正如视频中强调的那样,美好的事物不仅可以欣赏,而且可以保护我们。
  3B原则的适时应用。3B原指由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从创意入手提出的,Beauty――美女、Beast――动物、Baby―― 婴儿,通称“3B”原则,以此为表现手段的广告符合人类关注自身生命的天性,最容易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和喜欢。Baby不仅仅是婴儿,而是放大到儿童这个范围,因为未成年人的种种表现,具有成人所不能企及的魅力,从而直达内心。
  在媒体报道中,适时运用3B原则可以事半功倍地进行说服,使受众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产生改变。在突发事件中,我国媒体的报道往往局限于塑造儿童的可怜、悲惨,需要同情关注的形象,忽略了可以展示的儿童天真、诚实、勇敢、善良的另一面,忽略了儿童除了引发牵挂,也能带来鼓励、激发斗志、给予慰藉的可能性。
  如在法国记者采访中,记者并没有因为受访对象是儿童而进行低龄化地沟通,刻意迎合孩子的视角,而是平等、自主地进行交流,并且提问也相当成人化,“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你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吗?”整个采访过程反映的儿童形象是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是有着自己理解、认知的,是值得欣慰的。
  人文关怀的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对于新闻媒体来讲,倾注人文关怀就要以“受众”为中心,以新闻中的“人”为重点。④我国媒体采访的时候,人文关怀体现不足。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采访的艺术”为关键词,在“全文”分类下进行检索后,按被引量由高至低排序,下载连续包含关键词“采访的艺术”的前十篇论文。阅读后发现,这十篇文章中的八篇都提到了采访的目标,他们看中的是怎么能够让采访对象从容轻易地说出想要的信息,把问题与答案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具体的操作又包含:运用各种方法控制话题内容,如果偏离主题,要及时引导;关注问题和答案,对回答信息价值的判断,如果经过判断,没有达到采访者的心理预期,则这个答案很可能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核心问题一定要得到明确回复,有时采访对象可能会回避,但仍要用尽各种方式继续追问,这种追问可能不是直接的,而是曲折的、并不明显的,这种能力也被视为一个优秀记者的宝贵品质。
  在下载的十篇论文中,只有一篇提到了“人文关怀”,可以窥见,我们国家的媒体工作者并未把它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是更多地把采访的重点放在信息的获取上,这种信息的获取很多时候也只是需要采访对象对采访者心理预设的一种确认而已。但是也有少数人关注到了采访的人文关怀的问题,只是没有十分清楚地认知、讲明,很多时候也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上,法国记者的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首先,在采访对象的选取上摒弃了偏见,充分理解人、尊重人,而这里的“人”是不看年龄、不分大小、平等对待的。其次,这段一分多钟的采访中,记者好像并没有主题意识,采访显得很随意、很轻松,更像是随便问问,并且发问以后,整个话语权即被这对父子掌握,开启了自问自答模式,记者未做引导。再次,在这对父子终于交流完以后,记者没有追问,只是像朋友一样关心道,“现在感觉好些了吗?”整个采访过程反映出来的是没有目的性,没有问题列表或是答案预期,更多的是将时间交给了这对父子,让他们自由对话。这种温情的场面,也能直抵人们的内心。
  社会核心价值
  社会核心价值观代表了人类进步的价值理想。中西方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虽有不同,但是处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像爱、生命的追求确是有着相似的期许和要求的,对于像暴力、灾难都是期望远离的,这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求,这也是视频可以不分国界引起共鸣的原因。
  马斯洛理论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当恐怖、突发的事件发生时,人类对于生理、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求受到威胁,心理、情绪易发生震荡,不能维持稳定的状态,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视频中,通过父亲对儿子循序渐进的引导,表达了爱和归属的所在,直接越过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了受众更高层次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心理焦虑,给法国以及世界人民一副心灵鸡汤,婉转、隐晦地完成了教化大众的过程,达到了舆论引导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注释:①网易哒哒:.《法国爸爸安慰儿子:恐怖分子有枪但我们有花》, http://d.news.163.com/article/B8MVN6FM000155IV,2015年11月18日.
  ②何 思:《大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③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社会学研究》,2006(4)。
  ④郝凤苓:《中西主流媒体国际灾难新闻比较――以〈文汇报〉、〈纽约时报〉对印度洋海啸的报道为例》,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相关论文

突发事件突发心态事件功能媒体
试论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国际法与全
政务新媒体平台蹭热点的探讨
数字媒体时代下美术教育的研究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增强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的对策探讨
新媒体时代电子商务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力提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