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发展草地畜牧业实现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并存

  1 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生态效益明显提高
  晴隆原来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山高坡陡,生态脆弱,被评为全国最贫困县之一的行政县,通过草地畜牧业的发展,进行人工种草,保护了地方生态环境,发展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户收入,使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水土流失逐渐减少,生态明显改善。通过各种生态治理项目的实施,精心规划,合理设计,采用多种优质牧草混播组合,合理载畜,细心管理,让草地达到草畜平衡、营养平衡、季节平衡。
  近年来晴隆县共建设人工草地45万亩,改良草地20.5万亩,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草地达到保土、保水、保肥的效果,草地四季常绿。经测算,该县水土流失面积逐渐减少,每年要减少10平方公里以上,25°以上坡度的耕地种植人工草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平均为1.26吨,15°以上坡度的耕地种植人工草地,每年每亩减少泥沙流失平均为0.62吨,种植人工草地施用羊粪追肥,土壤有机质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草地改良每年增加土壤有机质0.79个百分点,据田间试验,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当年可形成植被覆盖,覆盖率可达85%,泥土冲刷量减少77%~90%,第二年即可基本防止水土流失,其保持水土的效果比树更好。在相同条件下,草地土壤含水量较裸地高出90%以上;种草的坡地与未种草的坡地相比,地表径流量可减少47%,冲刷量减少77%;草地的土壤侵蚀只相当于农田的11%。
  该县石漠化蔓延趋势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逐步从“环境脆弱―生活贫困―掠夺资源―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陷阱中挣脱出来,做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得到了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晴隆县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2 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为了能有效提高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该县将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上,主要是引进优良品种、先进繁育技术、饲养管理方法和牧草种植技术。实行科学配种、进行纯种繁育,应用三元杂交组合对比试验,选育适合该县及周边县市饲养的晴隆羊新品种,具有个体大、出肉率高、肉质细嫩、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能繁母羊年产2胎,成活率高,双羔率达86%,每户饲养20只,一年可增加到50只左右,8月龄后每只体重可达80斤,纯收入800元左右。近年来,种草养羊为农户创造的总产值累计达37271万元,养羊农户每年户均单项收入1万元以上,最高的达16万元。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该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从2002年的1156元增长到2014年的5620元,养殖农户脱贫致富。
  3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该县通过企业给农户提供草种、肥料、种羊,养殖农户自己购基础母羊,政府提供羊舍补助,由县委、政府统一安排技术员进行技术服务,组织羊群销售等,养羊农户主要是进行日常管理和放牧,养殖户无后顾之忧,参与积极性高。
  该县共解决了2万多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经过种草养羊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掌握了草地畜牧业种植、生产、销售等方面科技知识,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农民技术人材、造就了一批农村经纪人。近年来,该县自发和组织受聘到外地进行养羊指导的农民技术员就有138人,年薪在24000元以上。
  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该县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有利于各民族安居乐业,家园美好,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35%提高到2014年的58%,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这些,为该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论文

畜牧业社会效益畜牧草地效益生态
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
生态旅游在国家公园中的效益研究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浅析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与经济效益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
企业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的相关性研究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