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制约因素及其路径选择

  所谓生态旅游,即人们在游玩期间享受的同时,珍惜保护当前的自然生态系统资源等,不随意对自然生态系统做出严重破坏影响的行为,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一种新型旅游形态。由于生态旅游不同于普通旅游项目,对旅游者有着较高的生态保保护意识,故更适宜拥有高品质田园享受及原生态自然风光追求的旅游者,因此类旅游者不但教育层次、文化背景较高,且还具备极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环境责任感,能够充分尊重旅游地的社会文化和自然基础。
  一、生态旅游管理现状
  (一)管理决策不权威
  目前,我国仅存一部1994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难以解决旅游管理中现存问题,可谓管理决策毫无权威性。与此同时,自然保护区业务主管部门和实施行政部门管理模式不统一,这种分部门管理的模式不利于管理决策的一致性,导致各地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或政绩,而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过度开发。
  (二)未科学规划
  当前,各旅游区更重视开发销售旅游产品的工作,而不重视环保问题,这种重效益轻环保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生态旅游健康持续、科学的发展。再加上对旅游资源开发时规划不科学,结果造成开发不当或过度开发的问题,不利于规范生态旅游的管理工作。
  (三)生态保护措施差
  由于旅游产品期间较为严重的破坏环境,加之相关部门对环境破坏监测缺乏足够的有效性,譬如,旅游活动易干扰珍惜野生动植物,或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等。从根本上来说,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生态环境均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据相关调查资料,我国实施监测调查的自然保护区虽达到70%左右,但受限于技术因素,还无法更深入地分析研究各项指标。与此同时,我国未实施监测调查的自然保护区约30%,只能对旅游活动造成的影响进行感性分析,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二、制约生态旅游发展的因素
  虽然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种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然而开发期间受人为不合理因素影响,使得生态旅游可持续长期发展受到制约。首先,部分地区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过于盲目粗放,欠缺更深层次和缜密的调查论证,对开发规划的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全面考虑旅游环境与资源的接待能力和承受能力,仅受到利益驱使而盲目粗放地开发旅游资源,严重削弱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次,由于理念的不准确,部分开发单位错误的认为景区精品化建设,即扩大其规模,建设旅店餐馆等服务场所,结果不断改造宁静小路、古朴茅屋,造成景观严重的城市化、商业化和人文化现象,从而失去其原本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对人们毫无吸引力。再次,鉴于我国对旅游业管理和规划的力度不足,加上民众缺乏强烈的环保意识,在旅游景区随处可见乱扔垃圾残渣的现象,甚至时常存在破坏历史文物等重要资源的问题,使得景区维护成本不断增加。最后,还有生态旅游庸俗化、招牌化,以及低效化、理想化的惠民功能,均会制约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旅游管理路径选择
  (一)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首先,规划地方旅游事业发展方向时,可聘请相关专家全方位调查研究当地环境质量、地质特征及生物资源,合理评估环境资源的承载开发力,避免盲目规划,并评估可能造成的资源环境损耗与污染,制定相应解决方案。注意开发过程中,要同步进行资源和人文的开发论证及设计,有机融合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与旅游事业开发,比如将安排当地居民就业规模,及其就业待遇估计清楚罗列在开发方案中,这部分内容在招商引资开发旅游项目上也应强调。其次,建设开发旅游区时,严格遵循按步骤分层次的原则,坚持绿色开发,并做到因势就地的取材造景,开发过程中应采用体现景观自然风格美感和原生态的色泽、材料等,尽可能开发对生态影响最小值的项目,坚决避免开发需要破坏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的旅游项目。此外,建设时要有机融合人为因素与自然景观,以避免其单一性、同质性,增添更多吸引力与文化气质。当然,对环境容量问题还应进行客观研究,避免旅游景区接客规模高于环境承载力。
  (二)严格执法,加强管理
  生态旅游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强化建设立法与执法,不断健全各类实施细则,比如,明文规定可开发与禁止开发的部分,或详细规定景区开发规模、开发时间和待客量;增收环境保护税,用于受损环境的修复。此外,依法处罚破坏性、盲目性建设行为,严重者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严格处理惩戒旅游过程中污染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以生态旅游促进我国国民生态教育。另外,还应加强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提高景区生态系统的自调节能力。比如,通过生物间同化、富集等相互作用,设置水上浮旋物或芦苇等生物屏障,以此拓展生物空间,最大化降低环境污染;通过物理、地理的技术知识,消除各类自然地质灾害,制定有效应急方案等。
  (三)提升服务,加强宣传
  生态旅游更适宜高品质追求人士,是当前的一种新兴旅游项目,急需专业完善的旅游服务机构来运转,故而有必要进一步增强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尽可能提供给客户高品质的旅游咨询服务。为此,应加强生态旅游相关的普及教育,鼓励旅游领域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学习,使之深入了解传统大众旅游与生态旅游的本质差异,才能正确地向客户讲解。与此同时,国家方面要完善生态旅游资格认证体系,严格审批考查的程序标准,予以公示符合条件的生态旅游区,避免造成生态旅游市场滥竽充数、参差不齐的现象。
  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现与国民环保观念和生态意识的形成巩固息息相关,所以必须加强相关教育宣传。这就需要,既加强旅游工作者生态道德的教育,提升其环保意识,以此起到规范游客行为的导向作用;也要强化培养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一方面,借助各类媒介及学校教育,普及宣传环保知识,使人们更加热爱自然,进而参与到自然保护中,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则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原本的教育示警作用,使旅游者在游玩中亲近、感受并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从而爱护、保护大自然,进一步提升环保的生态意识。
  四、结束语
  虽然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现阶段还存在较多问题,比如管理决策不权威,规划建设不科学,以及缺乏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等,但作为较强系统性的一项工程,生态旅游管理需要在长期实践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管理水平提升。

相关论文

生态旅游路径因素生态我国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探讨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乡村生态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农民主体性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