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实现内审价值增值的路径探讨

  一、高等学校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内涵
  很多人所探讨价值增值,往往强调的是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发展的动力就是追求价值最大化,因此,探讨价值增值最符合企业的内在属性。但是高校是教育机构,培养人才是首位的功能,不能简单地将企业与高校类比。高校并不从事具体的生产活动,收入以财政投入为主,但经济支出却日趋多元和复杂。因此,内审对高校的价值增值不是体现在直接创造出价值,而是通过一系列审计手段,降低组织运营风险,使组织机构运转更润滑、资金使用效率更高。当学校运营成本降低时,价值就相应增加了。
  二、高校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内部审计以符合性审计为主,目的是查明被审计部门财务或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合同、协议等控制标准。随着财务制度的不断完善,审计中发现和揭示的问题也在减少。即使发现了不少问题,但很多都浮于表面,真正系统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很难通过符合性审计予以发现。解决问题时缺少深刻认识,对其性质、成因没有全面的分析,采取就事论事的解决方式,形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客观上造成了问题的屡查屡犯。长此以往,审计部门将会给领导者及其他教职员工呈现出一个可有可无,浪费资源的印象。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通过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提高学校的整体价值,从而得到学校领导者的认可,提升审计部门在学校行政中的地位,这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高校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一)审计手段欠缺
  目前大部分高校审计工作方法是以查阅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事后审计为主,操作上采取手工审计的方式,较少选择统计抽样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以及电算化审计等技术。审计实施时强调对具体收支详细检查,效率不高。审计手段也存在较大的限制,如在审计中需要查询与本校有经济往来的外部人员或单位的银行账号时很难顺利进行。发放调查函证时,如对方不予回应,审计人员也无可奈何。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均制约了审计业务的开展。
  (二)审计力量不足
  很多高校审计部门编制偏紧,审计人员不足,但审计任务繁重,尤其是各高校中层干部轮岗频繁,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客观上审计部门不得不将主要精力和大量的审计资源投入到各类传统的审计项目实施中。人力资源紧张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不断加剧。在此情况下,审计部门难以开展增值型审计项目。
  (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全面
  很多审计人员是从审计、财务等相关专业毕业,在查错纠弊方面具有优势,但弱点在知识面较为狭窄,欠缺系统思维和战略眼光。增值型的内部审计除了需要财务人员外,还需要管理、法律、信息化、工程造价等多面的人才。受审计部门的人员编制限制以及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固化的影响,很难彻底解决。
  (四)审计职能转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近年来,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指导思想在不断发展,但在高校,内部审计到底要往何处如何发展还存在一定争议。如果将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在管理和效益,则强调的是审计的服务功能。然而由于审计资源的有限,则必然会减少监督与评价功能。在有些人眼里,审计可能就是不务正业,甚至误认为内部审计不作为或者不会作为,有职能缺失之嫌。如何准确定位审计职能很难。
  四、高校实现审计价值增值的路径
  要实现高校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需要对传统的审计理念、审计对象、审计范围等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并非一日之功。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学校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等外部因素和审计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等内部因素,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路径。
  (一)改善内部审计环境
  1.扩大宣传,取得共识,明确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
  内部审计理论的发展及定位的变化,大部分审计人员对此已经没有疑义,但其他人员,包括学校管理层,一般不会特意关注审计理论的发展变化。而且长期以来对审计部门所承担的职能已经有了思维定式,这种印象很难轻易改变。因此,审计部门对于自身职能定位的转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只有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审计实现价值增值才有基础。
  2.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对做好审计工作至关重要。目前,虽然绝大数高校的内审部门都已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但要拓展审计范围,落实审计建议,还应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权威。应做到由校长直接领导审计部门,审计部门直接向校长汇报工作。还应争取每份审计报告都能在学校党委会或校长办公会上进行通报以扩大审计的影响力。
  3.加强学校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审计的环境与学校内部控制的建设密切相关。在内部控制薄弱的学校,审计环境比较差,审计风险比较高,内部审计人员不得不在规范性检查和查漏补缺上投入巨大精力,而对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审计项目投入不足,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也无从谈起。因此,内部审计实现价值增值要建立在以预算控制为主线,货币资金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管理控制等具体控制为主体的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上,舍此则为无源之水。
  (二)高校审计部门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1.以识别学校战略发展风险为目的开展审计工作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学校管理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也在加大,如很多高校为建设新校区,大量向银行贷款,以前所不存在的财务风险已经出现。现代高校管理中,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重点。审计部门应立足学校的发展战略,通过审计,对学校实现发展目标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对其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加以解决或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审计部门通过对学校战略风险的管控,能够为学校增加价值。   2.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审计手段
  随着高校规模增长,管理宽度和深度都在扩大,信息化管理手段应运而生。内部审计要保障学校信息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完整准确,自身必须先利用好信息化手段。以前的审计几乎都是事后审计,并非审计人员没有意识到事前和事中审计的重要性,而是传统审计手段的局限。通过信息化技术,将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相结合,可以对学校预算管理、财务信息、资产管理信息等重要信息实时监控,真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审计,促进学校管理的进步,实现价值增值。
  3.继续深耕传统审计领域
  传统的审计范围并不会随着审计理念的更新而消失。传统审计经过实践检验,虽有不足之处,但仍是学校财务安全的重要保障,需要进一步深化。管理行为归根结底是人的行为,对人的行为的有效约束会促进管理进步。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规范干部个人管理行为、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就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预算审计,为学校的资金的整体调配,合理、有序使用上作出了保障等。因此,传统的审计领域不但不应弱化,还应继续深耕,让其发挥更大作用。
  4.拓展内部审计的新领域
  价值增值理念给内审机构和人员带来了审计理论的更新、审计方法的改进和审计领域的拓展。其中,审计领域的拓展最能直接体现价值增值的目的。审计领域的拓展包括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横向拓展即增加传统审计领域未曾涉及的范围和对象,如对学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绩效审计,可以促使学校重视资金的使用效率;针对学校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进行专项审计,可以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等。纵向拓展则是对传统审计领域在流程管理、审计质量、审计深度、审计意见落实上的进一步深化。内部审计不应仅在某个特定时间段进行,而应该是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如以前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报告,审计就基本结束,实际上审计的最终落脚点在审计意见的落实上。应加强跟踪落实情况至问题解决, 以保证审计工作流程的完整。
  总之,在审计价值增值理论的指导下,审计人员着眼于学校战略,站位更高,看得更远,在审计业务中不断培养综合能力,既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又使审计的职能得到充分展现,审计部门的地位不断提升,对于高校进一步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关论文

内审路径增值高校价值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会计环境变革下财务会计理论创新路径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课程思政融入“保险学”教学的路径及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研究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