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延迟退休对我国社会经济影响问题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018-03
  一、问题的起因
  退休制度是确保劳动者安度晚年的制度安排,是指个人的退休行为与社会化养老联系起来的制度规定,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退休制度中规定的退休年龄是国家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的劳动年龄的法定上限,同时也是社会养老保险开始支付的年龄。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出于种种考虑,特别是从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金支付风险和完善养老保险体系的角度,都在研究或逐步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退休政策。美国早在1983年,在其《社会保障法案》中就明确规定,到2017年美国的退休年龄由65岁逐步提高到67岁。瑞典1994年在议会上对养老保险制度达成协议,从2001年开始将工人的最低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1岁,实行弹性退休制,参保人员可选择在61岁到70岁之间任何年龄退休,但法定的退休年龄是65岁,参保人员每提前一个月退休将扣除0.5%的养老金,相应的每延长一个月退休可增发0.7%的养老金。法国议会在2010年9月10日投票表决同意将其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60岁提高至62岁,而退休者要想获得100%的退休金,则必须年满67岁退休。英国政府2010 年 10月宣布领取退休金的年龄提升到 66 岁,然后在2026 -2028年提高到 67 岁,到2030年时再提升至 68 岁。日本90年代初进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逐渐把退休年龄提高到男性65岁、女性60岁。根据Social Security Association统计,截至2012年,欧洲31个国家和地区中,计划将男性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的有17个,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的有12个,另有3个国家计划将男女退休年龄均提高超过65岁;而美洲的36个国家和地区中,计划将男性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的有14个,提高到60岁的有15个。
  我国当前执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源于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暂行条例》中的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中间经历了几次细微的调整。
  1955年《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对退休年龄的规定增加了“女职工”和“女干部”的区分,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仍为50周岁,但规定女干部的退休年龄延长到55周岁。
  1978年《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暂行办法》对一些特殊情况做了补充说明。但总体退休年龄框架并没有改变。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25号《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规定,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应当退休以及公务员在工作年限满20年后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或工作年限满30年的可提前退休。
  2015年3月,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通知明确规定,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中的正、副县处级及相应职务层次的女干部、事业单位中担任党务、行政管理工作的相当于正、副处级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年满60周岁退休。同时规定,上述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如本人申请,可以在年满55周岁自愿退休。
  然而,面对世界延迟退休的浪潮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平均寿命、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环境及条件的发展变化,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研究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充分体现民众诉求的延迟退休方案已经迫在眉睫。
  二、我国政府部门的研究进程
  我国政府早在2000年就已经委托政府的相关研究部门对延长退休年龄进行可行性调研,到现在已经15年了。从15年政府对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来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问题探索及民意试探阶段,时间为2000年到2012年。
  这个阶段我国政府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我国养老金的收支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测算, 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了其2000年《延长退休年龄可行研究》中的数据,在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下,1998年我国半数省市养老金收不抵支,亏损额高达71.3亿元,1999年全国亏损省市增至25个,且大多数省市动用了历年的积累。2010年国新办发布《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白皮书称,2035年,我国2名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二是对我国人口的目前平均寿命和预期平均寿命的统计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中国人平均寿命与50年代相比已经有明显提高。三是研究世界上各国在这方面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和办法,其结论是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在走这条道路(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长尹蔚民)。四是通过网络进行民意调查。“人民网”推出大型网络调查,有126600多名网友参与调查,1500余网友留言。调查结果显示,30.2%的网友投了赞成票,认为此举“适应老龄化需求”,可发挥老年人“余热”,62.2%的网友大肆“拍砖”,认为此举“将加重大学生等年轻族群的就业压力”,还有6.3%的网友认为应该“考虑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从这一阶段的研究来看,如果从养老金收支平衡和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来看,显然,中国有必要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但是从民意的结果来看,争论较为激烈,反对者较多。   第二阶段:延迟退休计划搁置阶段,这个阶段持续时间比较短,时间从2013年6月到11月。
  2013年6月,因就业压力陡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搁置了延迟退休计划。
  第三阶段:确定我国的延迟退休政策采用渐进式。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明确了政策的核心是小步骤、分阶段、渐进式推进。
  三、我国学者的研究现状
  借助于“超星学术搜索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服务平台”和“中国知网”,我们认真梳理近年我国学者研究延迟退休问题的文献。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看到我国学者对于延迟退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是从延迟退休是否可以解决政府养老金支付的收支失衡、是否会加剧就业压力和是否能增强企业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对缓解政府养老金收支失衡的作用
  目前的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为机关、事业单位、城镇企业职工和新型农村的农民。采取的是社会统筹与企业统筹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模式。对于社会统筹账户中的养老保险金实行“现收现付制”,即当年收取的养老保险费全部用于当年的养老金给付,不留余额;而对于个人账户中的养老保险基金则实行“积累制”,也就是说未来任何时点上支付的养老金总额完全取决于该时点之前累积起来的养老保险费总额与其投资收益之和。
  从目前我国学者的研究来看,大部分学者认为延迟退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选择,客观上有助于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邓大松、刘昌平运用模型测算的结果是:退休年龄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基金缺口就会缩小约两个百分点。[1]时隔多年后林宝、李付俊、孟续铎和张超的测算也是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补养老金缺口。[2]而樊长科、林国彬(2015)以戴蒙德世代交叠模型为基础所作的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支出水平会受到资本存量的产出份额、工资所得税、个体在老年期的相对劳动效率和效用的折旧率等外生参数的大小对比影响。在外生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养老金的支出水平,但跨期劳动力投人增加引致的人均资本存量以及生产效率的下降与劳动力自身的要素收入效应形成反向对比,使总产出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袁磊(2014)模拟了不同延迟退休方案、不同参数条件下,延迟退休对未来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的缓解作用情况,其结果是,虽然延迟退休可以推迟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来临的时间窗口,并缓解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规模,但并不能解决养老保险资金缺口问题。养老保险资金缺口的解决不能仅仅依靠延迟退休年龄。因此,从养老保险的社会福利性出发,解决养老金的缺口问题政府还应该从加大财政支付力度、积极拓展养老保险投资渠道和改革养老金保险双轨制等多方面进行(林宝,2014)。
  (二)对就业的影响
  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民生问题,更是影响经济拉动力和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延迟退休年龄会对我国的就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自从延迟退休问题提出以来就引发了人们激烈的争论,以至于直到目前人们都没能达成共识。
  赞成延迟退休的人认为延迟退休与是否会加剧就业压力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依靠老年人提前退休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的想法是错误的。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就业矛盾的改善最终靠的是经济迅速发展创造出来的更多的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而不是靠老员工退休后腾出就业岗位给新生的劳动力。吕志勇、韩鑫和姜英霞(2012)从充分就业和劳动经济理论出发进一步指出,虽然退休年龄的延迟会增加市场上劳动力的可供给量,但是从就业弹性系数的研究不难看出,经济的增长会明显地带动就业率的提升,因此,如果根据对未来GDP增长情况合理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是不会对劳动力市场形成冲击的。[4]刘子菁则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是对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影响,但是,大学毕业生迫于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有限性,存在向非国有企业部门流动的趋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又缓解了延迟退休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负影响。[5]张春红、张钰、李松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延迟退休年龄对就业影响的分析结论是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同时老年抚养比下降,最终导致失业率下降。他们进一步模拟分析发现延迟退休年龄的时机选择会造成不同影响,审慎地选择延迟退休开始时机对于稳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6]
  反对延迟退休的人担心这种政策会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就业造成不利影响。他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延迟退休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一是从劳动供给与需要。发达国家延迟退休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相比而言,中国有庞大的劳动力,若将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延迟到 65 岁,将会至少有 3000 万人增加到劳动力市场中,这必将造成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李雪,2008)。二是影响的群体。张车伟、仲大军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最大,因为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渠道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7]而且这种影响存在行业差异,技术性、知识性以及公共服务性为主的行业负面影响显著;制造业、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影响小。[8]三是老年人就业与青年人就业之间的替代性。李付俊、孟续铎和张超指出,目前中国各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严重,绝大部分的劳动者之间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相近,造成了劳动力之间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就某一岗位而言,年龄大的人和年龄小的人均能胜任,老年人不退休,就空不出岗位给年轻人,因此表现为老年人就业与青年人就业之间的显著替代性。[2]同时他们运用实证分析法验证了他们观点的正确性。
  (三)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人力资本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直接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还有很多学者从企业竞争力和人力资本管理的角度对延迟退休对我国社会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李保华的研究指出高人力资本存量劳动者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长,个人教育投资大,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必然会要求较高的回报,故他们一开始的工资收入水平是大于其为企业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产品。但是,随着劳动年限的延长,高人力资本存量的优势逐渐发挥出来,为企业所带来的边际收益产品将超过其工资水平,企业在后期将逐渐获得这种人力资本红利,因此延迟高人力资本存量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而对于低人力资本存量劳动者来说情况却正好相反。[9]苏春红,李齐云通过将我国与OECD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效应的对比分析认为,如果延迟退休,企业的缴费负担减轻,成本下降,企业竞争力会得到增强。[10]
  四、评析与展望
  从上面的研究进程和现状看,2013年11月对于我国政府和学者来说是研究关于延迟退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问题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在此之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学者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回答在我国是否是有必要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我国是否具备实施该政策的条件和应该实施怎样的延迟退休政策;而自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后。”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目的从必要性转到怎样做,更多的实证检验是为检验不同的渐进退休年龄政策会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帮助政府选择最优的渐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我国政府和学者通过长期而审慎的研究主要在以几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第一,退休年龄的制度安排是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和社会福利负担的重要内生变量。其对于养老保险计划收支余额的影响是缴费年限效应、领取年限效应、替代率效应和差异效应四种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短期看,前两种效应占据主导;长期看,后两种效应也具有显著影响。要解决我国养老金支出缺口应通过提高养老金覆盖率、消除我国养老金的双轨制和做好养老保险金投资管理等多条途径,而不能简单只是依靠提高退休年龄。
  第二,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所担心的那么严重,从实证检验的结果看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就业并不存在直接的替代关系。但是,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初期劳动者退出数量会减少,而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和经济结构转型阶段,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下岗工人以及每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对我国就业造成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会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些企业会因为延迟退休制度的实施导致企业人力资源流动速度的放缓,因此会遇到服务业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的强烈反对,而对于知识密集型行业,老员工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延迟退休可以延长企业利用这些高技知识人员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可是我们从目前的研究中也看到,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定调我国的延迟退休政策为渐进式。但是对于此政策实施的许多具体性问题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如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时点和具体时间表;最终我国延迟退休的法定年龄是多少。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通过对延迟退休问题对我国经济影响的一个长期观察来考量。

相关论文

社会经济延迟退休影响我国社会
浅谈市场营销对商业空间设计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探讨
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
浅谈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传媒产业价
浅析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我国环境犯罪中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
社会化电商拼多多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裂变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以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