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论文

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制约因素与策略研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善、村干部违纪违法等问题日益凸显,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势在必行。笔者结合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实践,分析主要特点、制约因素和策略,推动审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高效化。
  一、主要特点
  (一)审计监督多样化
  农村集体经济活动不仅受群众民主监督、农经部门业务监督和乡镇、县区领导监督,而且处于农村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之下。根据现行审计有关法律规定,对农村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职能一般由乡镇(街道)所属的经管中心负责。审计监督对象众多,面广量大,重点村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可以委托审计机关,并接受监督和业务指导。比如,山东省胶南市探索组织部门委托审计方式,部分经济强村由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其他村经济责任审计由乡镇(街道)经管中心和财政所负责。
  (二)审计效果逐渐显现
  农村干部财经法纪观念得到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对党的八项规定、党风廉政建设、财经法纪的遵守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揭发了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和惩戒了村干部,增强了村干部遵守党的八项规定、“三严三实”和廉洁自律规定的自觉性。摸清了村集体资产家底,为村干部任期审计和业绩考核提供了依据。审计既核实了村集体资产、资金和资源,又梳理了债权债务,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审计部门评价,揭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改正意见。
  (三)审计制度明显规范
  建立了轮审和常审相结合制度,农村集体资金等重点工程项目,农民群众关注的民生民计等项目,要求每年或每两年必审一次,既避免重复审计,又避免遗漏。创新审计管理制度,完善了村级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促进了村务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比如,河南省南乐县积极探索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新路子,出台了主要领导干部审计谈话制度,加强了监督和管理,规范了权力运行,促进了干部作风建设。
  二、制约因素
  (一)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规范
  1. 资金使用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低。一些村在乡村连片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中急功近利,注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农民承担了许多债务;有的村在专项资金支出中列支招待费等无关费用,偏离了国家涉农资金用途。资金往来清理不及时。在村集体资金管理上,有的村存在收入不按时报账,有坐收坐支行为;有的村干部插手现金管理,既管钱,又花钱,还批钱。
  2. 资产管理不到位。村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时,资产股份量化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及时。一些村在乡村文明行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完工使用的垃圾处理设施等没纳入固定资产核算;一些村在荒山造林时,新增林木资产没有及时足额入账。大多数村土地承包款、一事一议筹劳款等收不上来。
  3. 资源管理欠规范。土地流转转让补充协议签订不规范。比如,2014年3月10日,某村与某企业签订了300亩土地流转转让补充协议,签订时限不明确,转让期限为10年,而补充协议签订承包期限自2014年3月10日至2029年8月8日。有些村在利用资源开展经济活动时只进行“一事一议”程序,不重视合同签订。
  (二)审计保障体系不健全
  1. 审计队伍力量薄弱。当前农村审计人员多数是从事农村财务会计专业,审计理论实践应用水平差,经常利用传统手工审计方式进行查账,计算机审计等新型审计利用程度低。据了解,大部分乡镇专职审计人员少,常常是农经部门经管人员兼职审计。让农经部门行使审计职责,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违背了独立审计原则,这样势必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2. 审计环境有待优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一种监督制约方式,而这种方式与审计环境联系密切。一方面,乡镇政府对于完善审计结果运用方式、责任和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缺乏重视,与纪检、财政、经管、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审计联动机制不健全。另一方面,对相关责任人追究时,缺乏明确的国家法律依据,进行处罚量刑不到位,造成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
  3. 审计调查障碍多。一些村集体财务档案管理混乱,有关审计资料不完整,特别是往年历史旧账取证出现困难。新时期农民群众对热点难点问题虽然关注程度高,但涉及到各方利益时,大多数群众没有站在村集体大局上,有的甚至不与审计人员配合,这给农村审计调查带来了难度。
  4. 审计整改不彻底。新时期大多数乡镇审计整改制度存在缺陷,在审计执行中出现了合法不合理、合情不合法的现象。有些乡镇对被审单位涉农资金违规事项处理较轻,存在保护部分村干部现象,造成审计整改性质发生变化,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当前审计整改问效力度小。有些乡镇在做出审计结论和决定后,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跟踪问效,经常出现有些村多次审计、屡查屡犯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审计整改要求执行率不足70%,影响了有关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策略
  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必须适应新形势,服务新发展。
  (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审计基础建设
  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国家立法机关要尽快修订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中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文件,明确主体地位,增强权威性和独立性。整合优化审计组织结构,针对乡镇审计队伍不健全以及业务能力跟不上审计工作要求实际的情况,要在基层设立村级财务审计监督领导小组,成员由纪委、组织部、农业局、审计局、财政局、监察局等单位组成;在村财乡镇管体制下,乡镇要整合审计力量,设立专职审计机构,负责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狠抓审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依法审计、廉洁从审的执法水平。   (二)拓展审计服务领域,搞好审计监督
  加强村集体财务收支审计。要重点审查各项支出是否符合本村的经济活动,是否有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违反规定挥霍集体资产等问题。做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重点检查村级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关注换届、离任财务交接情况,查看各项收支是否真实、合理、合法。深化强农惠农政策执行情况审计。重点关注农机具购置、农业生产资料等补贴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扶贫等专项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加强对农田水利、电网改造、村庄道路、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审查,专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是否有截留、挤占和挪用等问题。
  (三)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审计电算化进程。要改进传统审计技能,掌握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将计算机辅助审计逐步代替传统手工审计。采取科学的审计技术。采用原始凭证审计法,重点审查假事实真票据报销、假事实假票据报销、真事实假票据报销等情况。实行经济活动联系法,重点是把村级财务收支与经济责任等审计相互联系,做好比较分析,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推进审计模式转变。实施远程动态审计模式,坚持动态与静态审计、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结合,经常监督被审计村的动态。推行交叉联合审计模式,抽调乡镇农经站、财务代理中心、审计室等业务骨干组成联合会审小组,集中参与交叉审计,逐步形成审计全覆盖。
  (四)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凸显审计效应
  狠抓审建结合。要坚持专业审计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加大村务、财务公开落实力度,增强审计透明度。坚持审计监督与常规审查相结合,乡镇经管部门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乡镇要高度重视审计结果运用,加强跟踪检查、落实整改、警示谈话、责任追究等工作,对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及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回访和抽查,力促审计结果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和反腐倡廉的深入推进,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给予了高度重视。我们应当正确把握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主要特点,重点解决好制约因素,掌握好审计体制、审计领域、审计方式和审计结果运用上的加强策略,发挥好审计效能,推进农业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论文

集体经济审计集体因素策略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
农村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策略研究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探讨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