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如何理解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近日,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成为新时期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那么,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应当采取什么策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本文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过多次改革已经总体上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不过,由于对国有企业分类不够明确造成的体制机制问题,国有企业面临着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运营效率低下,管理混乱,企业办社会职能等突出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必须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根据《指导意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包含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
  1、总体要求
  从总体要求来看,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三个层面的内容。在指导思想上,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向与基本制度,以科学可行的目标与方式在经济新常态下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在基本原则上,必须把握的根本要求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必须把握的重要关系是坚持增强活力和强化监管相结合,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必须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坚持积极稳妥统筹推进。在主要目标上,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必须取得决定性成果,这包括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取得积极进展,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更加成熟,相关法律法规更加健全,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等内容。
  2、具体要求
  从具体要求来看,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将国有企业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通过界定功能、划分类别,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针对国有企业分类决定的问题,《指导意见》指出要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区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二、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依据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规律上、理论上、现实上都有其客观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1、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是由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会在两个维度起到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一是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发展要求时,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潜能进行释放,生产力无法充分解放和发展;二是当生产关系相比生产力发展要求太过超前时,由于前一阶段的生产力并未充分解放和发展,那么也不利于生产力的水平稳步提升。当前国有企业尚未完全分类运行,使得一些企业背负着诸如企业办社会这类落后职能,而另一些企业却在条件尚未成熟时便被赋予超前职能。这就决定了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得国有企业拥有与之发展现状相适应的职能与目标,这样才能充分解放和发展国有企业的生产力。
  2、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并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必须依法治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从以上可以看出,只有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依法治企,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必要条件。
  3、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发展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目的是提高国有企业改革的针对性、监管的有效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推动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深入融合,促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国有企业有不同功能和职责,因此需要采取不同改革措施以达到不同改革目的。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功能和职责,要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提升企业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有序实现优胜劣汰、有进有退。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和职责,可以引入市场机制,以及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以实现提高社会公益服务效率的改革目的。   三、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根据《指导意见》,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应从多个层面加以考察,至少需要把握以下四点。
  1、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
  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依法独立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在具体划分上,又把商业类国有企业分为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和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两大类。
  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实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这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控股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绝对控股,可以相对控股,也可以参股,并着力推进整体上市。在考核方面,这类国有企业要重点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对于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必须保持国有资本的控股地位,同时也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这类国有企业内部也要根据不同特点细化改革方案。对于自然垄断行业,重点是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运网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对于需要实行国有全资的企业,在国有全资的前提下也要尽可能引入不同国有资本,实行股权多元化;对于特殊业务和竞争性业务,要实行业务板块有效分离,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在考核方面,这类国有企业不仅要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同时也要考核对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运行、发展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以及完成特殊任务等情况。
  2、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
  公益类国有企业可以采取国有独资形式,也可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非国有企业参与经营。在考核方面,公益类国有企业要重点考核成本控制、产品服务质量、营运效率和保障能力,根据企业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考核中要引入社会评价。可以看出,公益类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一方面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加强内部治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社会评价与改革考核体系,来提升产品服务质量、企业运营效率和社会保障能力。
  3、国有企业分类应当是一个动态标准,而非一成不变的结果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适时动态调整划分标准。将某些国有企业划分为商业类或公益类,以及将商业类国有企业内部进行细化划分,这个结果并不是固定的。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变化发展,有些现阶段是商业类国有企业,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公益类国有企业;有些现阶段是公益类国有企业,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商业类国有企业;有些现阶段是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未来可能会成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有些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未来也可能会成为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等等。所以,针对国有企业分类决定与调整的问题,可以参照《指导意见》,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报本级政府批准。各地区可结合实际,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区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4、国有企业无论怎么分类改革,都必须坚持国有资产的全民性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但是历次国有企业改革,都或多或少发生过国有资产流失,或者国有资产被少数利益集团瓜分的情况。国有企业类别的划分,只是针对类别,而非针对国有企业资产归属权的划分。在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无论是商业类国有企业还是公益类国有企业,都提出需要通过市场化,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这就涉及到了国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问题。坚持国有资产的全民性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通过产权界定,明确划分出多元投资者的资产占比情况;二是在引入多元投资者时必须对国有资产合理估值,杜绝因为估值过低造成贱卖情况的发生。
  四、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可能影响
  把国有企业划分为商业类和公益类,并分别细化改革方案,这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具有重要影响。
  1、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明确哪些国有企业是商业类的,哪些国有企业是公益类的,这样既可以减轻商业类国有企业原先背负的社会职能包袱,又可以提升公益类国有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这就从提升商业类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提升公益类国有企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两个方面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
  2、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有利于确立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原先国有企业对自身定位并不清晰,市场主体地位并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同时又要承担很多社会职能,导致自身无非清晰定位,徘徊在市场与社会之间;一些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外在竞争压力小,市场竞争主体意识模糊,自我发展能力差;一些业绩较差靠政府救济而存活的国有企业,把政府救济当成企业利润来源,丧失了企业是自负盈亏经济单位的根本内涵;一些大型央企自我约束能力差,把国家作为最后兜底的靠山,没有尽到自身相应的经济职责和法律义务;等等。正因为有以上现象和问题,国有企业未能形成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正是应运而生的改革措施,能够在以上各方面加以改进,以促确立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3、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会导致国有企业新一轮的下岗潮
  根据以往国有企业改革情况,有人担忧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会导致国有企业的新一轮下岗潮,因为商业类国有企业要提升竞争力,减少社会职责,而公益类国有企业也要控制成本,减员增效。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一方面,商业类国有企业不存在导致下岗潮的条件:一是国有企业的冗员经过前期改革后已经大大减少,目前国有企业的在岗职工相比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二是随着商业类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不断壮大,在某种程度上会吸纳更多员工。另一方面,公益类国有企业也不存在导致下岗潮的条件:一是公益类国有企业本身就有保障社会功能,当然不能造成过多的下岗职工;二是公益类国有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鼓励多元化经营,从总体上看有益于增加就业。此外,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会通过市场化方式选聘经营管理者和职工,形成职工收入谈判机制,探索实行员工持股等方式建立激励约束长效机制,这对于稳定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4、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求商业类国有企业实行商业化运作,要求公益类国有企业引入市场机制,二者都要求根据自身不同特点引入战略投资者,支持各类主体灵活多样参与投资,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因此,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论文

国有企业国有改革如何分类企业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优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浅谈如何提高办公室文秘工作的质量和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