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研究论文

中国企业“走向非洲”的战略选择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202
  1 越美集团及其“走向非洲”战略选择
  越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美)创办于1992年,是一家集纺织印染、国际贸易、房产开发、境外投资、金融服务、商贸市场等产业并行发展的国际化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浙江省诸暨市,注册资本20000万元人民币,下辖企业20多家,总资产突破 35亿元人民币。
  成立初期,越美依附贸易中间商,不能独立掌握销售渠道。1992―1999年,越美年销售收入不足2500万元人民币,平均利润率仅为5%,在激烈的竞争中面临经营困境。自2000年至今,越美始终坚持“走向非洲”战略,在采取了“间接出口――在非建立销售公司直接出口――在非开设加工贸易公司――在非兴办工业园区――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在非开拓现代服务业新领域”的战略选择后,2014年越美年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人民币,利润率高达25%,获得了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等称号。
  2 以SWOT分析法论证越美“走向非洲”战略选择的科学性
  2.1 从间接出口到建立销售公司的过程分析
  优势:纺织品生产经验丰富。
  劣势:依附中间商,未能独立掌握销售渠道;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成本高;资金回笼困难。
  机会:非洲尼日利亚纺织品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浙江政府出台了涉及外汇管理、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的企业境外投资优惠政策。
  威胁:中国纺织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为应对国内纺织品的激烈竞争,缓解自身经营困境,充分发掘尼日利亚的市场潜力,越美于2000年在尼日利亚建立销售公司,继而建立国际营销网络。
  2.2 从开设销售公司到兴建加工贸易公司的过程分析
  优势:自境外销售公司成立以来,企业经济实力增强。
  劣势:未实现加工生产本土化。
  机会: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启动,中国政府对企业赴非投资的支持力度加大;非洲与欧美国家关于纺织品进出口签订有相关优惠条约。
  威胁:尼日利亚建立纺织品国际贸易壁垒,禁止纺织品进口,越美在尼日利亚贸易公司的合法地位受到威胁。
  越美在面对贸易壁垒时,在尼日利亚开办加工贸易公司,改变商品原产地信息,实现了贸易的合法化,并利用了非洲国家与欧美国家纺织品免配额进入的优惠政策,以非洲为跳板更好地进入了欧美市场。
  2.3 从兴建加工贸易公司到创办工业园区的过程分析
  优势:熟悉非洲市场;在中国享有较好的知名度。
  劣势:企业生产成本较高。
  机会:中国国内纺织品产能过剩,存在产业转移的需求;中国企业开始重视非洲市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启动,中非双方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
  威胁:非洲纺织品产业链的不完善致使越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非洲市场不确定因素多,投资风险较高;非洲物价水平高,投资压力大。
  基于自身对非洲市场的熟悉及完善产业链的切实需求,抓住中国企业开始重视非洲市场的机遇,越美在尼日利亚兴建纺织品工业园区,以完善产业链、节约采购成本,形成组合优势、降低海外经营风险。
  2.4 从创办工业园区到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的过程分析
  优势:有较好的综合实力。
  劣势:原材料获取渠道单一。
  机会:产棉大国马里在棉花行业进行私有化改革,为私有资本进入棉花行业打开方便之门。
  威胁:中国国内棉花价格高涨,纺织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
  为解决原材料(棉花)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越美收购了马里最大的棉花生产和收购企业,直接控制了马里每年35万吨的棉花资源,占马里年产量的80%,并以低于中国国内60%的价格将棉花运至生产国组织生产,进一步压缩了生产成本。
  2.5 从参与非洲大陆资源配置到开拓现代服务业新领域的过程分析
  优势:熟悉非洲市场环境。
  劣势:越美在融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机会: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理念;随着“走出去”规模的扩大,中国民营企业对扩大境外融资渠道存在迫切需求。
  威胁:中国纺织业进入新常态。
  鉴于自身及中国多数境外投资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问题,越美在境外创办金融机构,以服务中资企业扩大融资渠道;为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越美提出了“以国际轻纺城为主体,以东非商贸物流园、埃塞俄比亚工业园为支点,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互通互联纽带”的发展计划。该计划旨在非洲建立集贸易、商务、金融、物流、休闲等多行业、多功能的商贸综合体,为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搭建多方位互联互通的桥梁。越美在现代服务业新邻域的开拓使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 启 示
  作为中国纺织业较早“走向非洲”并且取得巨大成功的开路先锋,越美集团的发展历程与战略选择具有典型性,对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市场寻求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
  3.1 重视非洲市场,加快实现本土化   中国国内产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切实需求。而非洲经济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原料输出后,也正渴望转型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中非双方现阶段经济转型的需求相互匹配,为双方经贸往来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应加强对非洲市场的重视,抓住发展机遇。而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企业应加快实现本土化,适应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例如,以生产本土化来规避贸易壁垒,利用投资东道国的优惠政策及其他优势资源;以人力资源本土化来熟悉东道国市场,降低劳动力成本。
  3.2 优化战略选择,采取合理举措
  越美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推行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这套战略循序渐进,使越美不断积累资金,丰富经验,熟悉市场,最终实现了在非洲的成功发展。在“走向非洲”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可学习借鉴越美的战略选择,以直接出口来提高利润率,以产业转移来实现转型升级、以工业园区的创办来完善产业链,实现集群效益、以深化资源配置程度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以开拓服务业新领域来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3.3 抱团“走向非洲”,利用组合优势
  一方面,由于非洲大陆部分国家政治经济的不稳定,中小型企业在“走向非洲”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维护财产安全、政治风险规避、融资等多重挑战;另一方面,由于非洲基础工业不发达,多数产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企业在非投资的成本较高、难度较大。而“抱团走出去”,与相关产业的企业一同进入非洲市场,进行优势互补,形成组合优势,有利于企业解决产业链不完整的问题并压缩成本,实现产业集群,提高生产效率,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3.4 利用“外交资源”,把握优惠政策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外使馆商务处、中国大使馆商务处作为有效的外交资源发挥着规避风险、传递信息、解决摩擦的重要作用。企业应要学会充分利用我国的“外交资源”,让外交为经济服务,降低企业“走向非洲”的成本与风险。一方面,在遇到经济争端时可通过外交途径寻求友好协商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可将其作为“走向非洲”过程中关于东道国法律法规、行业信息、投资措施等信息的首选信息平台。除此之外,企业应在对非投资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并利用中、非双方的相关优惠政策,以政策为导向,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策略,以求更好地“走向非洲”。

相关论文

非洲中国战略选择中国企业企业
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措施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日化企业市场营销创新策
国有企业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优
浅谈大数据时代房地产企业新型营销路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建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试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协同管理策
试论战略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提升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