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搜索导航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基于文化素养的小学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体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基于文化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理念,就是从英语学科的人文性这个角度来设置英语课程的目的与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英语教学理念一直在提升,但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作为交际性的语言类学科,英语课程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文化意识关注不够,以及很少引导学生发展运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息息相关。语言理解的障碍往往不在?Z言结构本身,而在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何谓文化?《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是这样描述的: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对于英语教师来说,不仅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熟悉英语文化,更要重视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中创设文化认知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而核心素养的建构必然引发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思考和对教学方式的进一步优化,如何在基于核心素养这个大概念下,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在差异中对比,丰富语言知识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是关于饮食文化的一个单元,其中Let’s Learn板块的内容是有关餐桌礼仪:“Would you like...?”“Yes, please.”以及中西餐具“bowl, spoon, chopsticks, fork, knife”等,在执教本课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教会教材文本而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文化知识,坚持做中学的原则,在差异中对比文化,形成文化的相互理解,笔者在教学本课时采用如下环节:
  认识餐具:出示图片,展现中西方人使用不同餐具的情境,突出餐具。Chinese often use the spoon and the chopsticks, while American and English often use fork and knife.
  餐具摆放礼仪:摆一摆、学一学。The fork is on the left,and the knife is on the right.
  餐桌对话礼仪:学习餐桌上的询问、感谢、请求等语言,了解相关理解。
  视频欣赏:播放西方感恩节就餐视频,中国春节年夜饭就餐视频,学生在对比欣赏中感悟体验中西方不同的就餐文化及礼仪,培养文化意识。
  由于小学生词汇量少,对文化理解浅,因此通过直观、生动、易解的方式,如学一学、做一做、比一比等方式,在差异对比中,由浅入深,边体会边学习。同样,在学习打招呼、问候语、告别语时,通过肢体、语言等方式的对比体现差异。比如西方人初次见面和熟人见面问候是不同的,而中国人常用“你吃饭了吗”来见面寒暄;常常用“你多大啦”来表示关心,而在西方国家,人们不轻易问成年人特别是女士年龄,以免侵犯隐私;生活中,中西方电话交流时也有不同的礼节。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生活对比、模拟练习等方式加深学生的文化礼节,培养文化意识,丰富语言知识。
  二、在浸润中理解,拓展学生语用能力
  上海版牛津小学英语5B Module4 Unit 2 Western Holidays一课,是西方文化主题板块,介绍万圣节。整堂课执教老师注重文化的情感浸润、情境的体会理解,整体感知节日氛围。利用本土节日文化的视频、音乐、图片、语言,展示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万圣节文化环境,让学生从视觉、听觉、感觉上感受节日,沉浸其中。在此基础上阅读教材文本,学习关键词、了解关键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知文化,并逐步从文本领域拓展到生活领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建立生活与节日的联系。最后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南瓜灯,边制作边用英语介绍,创设节日情境,角色扮演,感受节日文化,培养文化意识,拓展语言空间。
  人教PEP版教材中也有很多介绍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内容,如圣诞节Christmas,愚人节April Fool’s Day,复活节Easter,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如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除了节日以外,也常会涉及中西方交通规则、交通工具选择、地域服饰文化等内容。
  三、在文本中挖掘,激发语言情感
  人教PEP版四年级上册Unit 5 Read and write一课,是食物主题“Dinner’s ready!”单元中关于就餐的对话式读写课,其中最后一幅图对话内容是“Can I have a knife and fork,please?”“Yes,John,but try chopsticks for noodles .”粗看我们觉得十分简单,无非是晚餐中的餐具使用,许多老师可能会将文本单纯解读为食物与餐具的使用和搭配,如果这样解读,那么在设计阅读任务时就会感觉到这篇文本的可读性太弱了。笔者在教学时研读教材文本,准确把握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John和Mum在用餐中的不同情绪,感受中西方用餐文化的差异。首先通过读图引导:“Is John happy?”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让学生做使用筷子的动作,想象:如果你是John,会怎样使用筷子?真正让学生感受体验,体验文字语言背后的意义,其实是引导学生真正进行文化差异的学习,也是对文本背景内涵的理解与挖掘,所以通过增加两个人物的语言气泡,追加两个“because...”将妈妈与John的内心独白的语言补充出来,帮助学生体验人物对话心理,真正理解文本,他们的朗读与角色扮演才能入情入境。
  这样,通过文本的深入解读与挖掘,以读文、读图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学习文化背景”,通过饮食文化视频让学生“在视频欣赏中体验文化差异”;通过任务布置完成note书写引导学生在“自主选择文化餐中感受文化差异”三大块,巧妙地将文化内涵自然地以学生喜爱又不生硬的方式融入课堂,基于学生的学情与兴趣点,挖掘文化内涵,真正渗透文化知识,激发语言情感。
  四、在拓展中延伸,促进语言思维
  人教PEP版五年级下册Unit1 Part A Let’s Talk是Zhang Peng 和来自西班牙的新同学Pedro的关于作息的一段对话,重点的交际语言为“When do you finish class/...?”“I finish class at 1 o’clock/....”以Pedro的Spain 作息为对话交流主题,生活方式的信息差“Classes finish at 1 o’clock in the morning,classes start at 3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eat dinner at 9:30 or 10 o’clock...”Pedro这样的作息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求知欲望被激起。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让学生看关于西班牙人们的生活方式等相关视频与图片,同时拓展文本,补充阅读材料。
  It’s 10 p.m. And George is having his dinner. He turns on the TV. His favourite football game is just going to start.
  You can always see this in Spain. When it’s time for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to go to bed, it’s time for the Spanish to enjoy their evening life.
  In Spain people usually begin their work at 10 a.m. and stop for lunch at 1 p.m. The lunch time is long. Many people have a nap and start work at 4 p.m. and stop late in the evening.
  This national schedule started from World War II. And now many Spanish people think they need a change. They want to have a life just like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这样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对话,并对文本背后的背景、西班牙人生活方式与文化有了真正的深入了解,同?r通过地道的语言材料的补充与输入,丰富学生语言知识,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化思维。
  总之,每一种文化节日、地域背景知识,都有着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特定语境,都会让我们感受到丰富的语言知识、不同的文化理解,加深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及对自己祖国文化的热爱,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同时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提升文化意识,拓展学生的语用能力。英语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研读文本、关注文化、思维发散,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相关论文

小学英语英语素养基于能力语言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
基于当前中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
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思
浅谈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基于案例的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浅谈高校思政教师法学素养培育的三维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教育戏剧”的实
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作用研究
基于现金流量税重构国际税收规则的理
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构想